首页>中医疗法>刮痧>正文

痧症的起因与表现

“痧”是民间的习惯叫法。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是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是指痧症,又称“痧胀”和“痧气”,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候,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痧的定义及范围:
    痧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解释:
    1.广义的痧:身体上所有的疾病与不适,皆为痧症。痧为一种淤结,是机体内处在不平衡的状态。
    人的身体由无数微小细胞组织而成,每一细胞与细胞问均有血管神经、经络的联系,当人体的机能有障碍时,气、血、风、火、湿、食等即因无法正常运作而凝滞、淤塞,即为痧症。
    2.狭义的痧:痧症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症的记载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种疾患,共有一百多种。其重要的例如“角弓反张痧”即现代所谓的破伤风,  “坠肠痧”即腹股沟斜痧,“倒经痧”即代偿性月经,“胎前痧”即指产前胎动不安,“产后痧”指产后发热,  “膨胀痧”拟似腹水,  “盘肠痧”即为肠梗阻,“头疯痧”即偏头痛,“缩脚痈痧”就是急性阑尾炎等等,可谓名目繁多,不过归纳起来,不外是以下了乙类:

    (1)以患者呼叫声定名  如喜鹊痧、鹅痧、鸭痧、母猪痧等。
    (2)以病因定名  如寒痧、热痧、暑痧、风痧等。
    (3)以症状定名  如青筋痧、落弓痧、鹰爪痧、噤口痧等。
    (4)以症状部位定名  如盘肠痧、穿膈痧、脘痛痧、缩脚痧、蛔结痧、绞肠痧、坠肠痧等。

痧症的起因:
    1.广义痧症的起因:广义痧症的起因,从中医观点来看,可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机体内虚,正气不足,引起抵抗力减弱而发病;外因是秽浊、疠气之邪乘虚侵入机体,使机体气血阻滞,气机运动失常而发病。
    2.狭义痧症的起因:古籍中有记载,认为痧症主要是由风、湿、火三气相搏而成的,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容易感邪,而患痧症。

痧症的症状表现:
    广义的痧症即慢性痧症,其外在症状亦是各种病症的主要症状,可依各种病症的病理因素,刮拭有关经脉、穴道、反射区之反应,而了解其深、浅、新、旧程度。狭义的痧症,主要症状则有:
    1.胀累感:患者全身有胀累感觉,这种感觉经用手拍击或揉动后,会感到轻松。
    2.麻栗感:患者全身有阵发性发麻,同时皮肤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3.痧筋(青筋):由于痧毒阻滞气血,使气血循环不畅,常引起舌底下、喉结旁、乳部、双手肘窝、双足胭窝等处,皮下静脉淤血曲张,其中以舌底静脉淤血曲张最明显。
    4.嗝灰碱气:患者常嗝出像草木灰水般的碱性气味,也称嗝痧气,这是患者胃酸减少的表证。
    5.舌质灰蓝:由于痧毒侵人血液中,造成舌体毛细静脉淤血,因此舌质呈现灰蓝色。除此之外,痧症患者常伴有厌食、放灰臭屁或大便恶臭、脉象与症状不相符合等现象。

上一篇: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的原理和独特疗效

下一篇:刮痧的治病机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