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正文

镇痛法:推拿成人治法

镇痛法是专门用来治疗各种疼痛性病证的一种推拿方法。推拿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性病证具有显著的疗效。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对按摩镇痛的作用机理已有所认识。如《素问·举痛论》在分析五脏诸痛病机时指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又:“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前者系寒凝淤痛,后者为血虚寒痛,均可运用切按手法达到止痛目的。其治疗机理在于推拿按摩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古代医家在此认识基础上,将推拿镇痛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痛证的治疗。

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古人证治经验的启示下,我国医务工作者成功地运用推拿麻醉的方法进行了多种腹部外科手术,具有镇痛效果良好,腹壁较松弛,内脏牵拉反应小,术中病人保持清醒状态,对机体生理机能扰乱轻微(无呼吸抑制和影响血压、脉搏等药物麻醉的缺点),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等优点。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在推拿麻醉的过程中,随着手法诱导的逐步深入,脑内可产生一些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对大脑皮层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可抑制被痛觉冲动所触发产生的痛反应。

1.镇痛、麻醉手法
    (1)推拿镇痛  推拿镇痛的手法,应根据病证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而有所不同。如疼痛较轻微者,一般可在疼痛局部直接按揉止痛;疼痛程度较剧烈时,可先取四肢远道穴位,通过经络调控作用缓解剧痛之后,再配合以病痛处的局部手法,提高镇痛止痛效果。疼痛剧烈,呈绞痛、刺痛、灼热或刀割样痛者,宜选用刺激量大的手法(如点、压、按法),一般多采取循经远端取穴为主;若呈隐痛,或痛处喜按者,宜选用刺激较柔和的手法(如揉、摩、撩、推法等)。此外,体质强壮、青壮年病人,推拿手法可稍重一些,反之则宜轻柔一些。痛证部位不同,局部治疗手法亦有较大的差异。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①头面部:常用手法有点按、指推、按揉、扫散、分抹等。一般不宜用重手法刺激,宜轻快柔和。
    ②胸胁部:常用手法有点按、搓法等。由于胸胁部痛证往往随呼吸运动或心脏搏动而增减,病人容易紧张不安,因此除了须安定病人的情绪和选用一些有镇静作用的经穴之外,局部施术手法宜由轻而逐渐加重。   
    ③腹部:常用手法有旋摩、按揉等法。腹部旋摩有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两种,一般认为前者有降逆导滞作用,后者偏重于理气宽中。食积、便秘等腹痛多以顺摩为主,泄泻、肠胃虚弱等腹痛多取逆摩为主。
    ④肩背腰臀部:常用,手法有撩法、一指禅推法、擦法、拿法、捏法等。这些部位肌肉较丰厚,故可选用刺激强度较大、作用面较大的手法。同时手法操作时要注意使作用局部产生“透热”感。
    ⑤四肢部:常用手法有点按、指揉、爪掐等。由于四肢部(尤其肘膝部以下)腧穴较为集中,故四肢部推拿手法既可用于局部止痛(多采用理筋手法,详见本章“理筋法”),更可用于治疗其他部位痛症时的远道循经取穴。
    (2)推拿麻醉  推拿麻醉的手法分为麻醉诱导期和手术期两种。
    ①诱导期:术前诱导的手法主要有一指禅推法、揉法等。常选用印堂、太阳、神庭、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颊车等穴,注意手法宜轻柔,以产生镇静、诱导入睡等效应。
    ②手术期:主要运用点、揉、压等手法,根据手术进展及病人的耐受情况,掌握施治手法的刺激力量,尽可能使镇痛穴位的感应达到峰值,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推拿镇痛效应。此外,术前可酌情给予适量的度冷丁、非那根等辅助用药,术中可酌用少量盐酸普鲁卡因等药物作局部麻醉。

2.临床举例
    镇痛法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病证的治疗,也可在拔牙、扁桃体摘除、甲状腺切除及腹部外科手术中广为应用。
    (1)头痛
    ①指揉或按压丝竹空、太阳及太阳后(由丝竹空向后移至鬓发际处);拿风池,点头维、瞳子谬;指推风府至大椎一线。本法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
    ②外感头痛可指揉或推按风池、风府、曲池、合谷等穴。若风寒头痛,加捏拿肩井,直擦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风热头痛,加捏拿颈项、曲池,按揉大椎、肺俞、风门;前额痛者可按压太阳、印堂、阳白穴,开天门;两颞痛者,加揉太阳、头维,擦摩两侧足少阳胆经及涌泉穴;巅顶痛可按揉百会、涌泉;颈项后枕部痛者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再用三指拿法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次。
    (2)三叉神经痛  按揉印堂及太阳穴,分推前额,按揉下关、翳明、合谷,神门,掐揉人中,承浆、风池穴。
    (3)牙痛  掐合谷、颊车,按揉牙痛穴,掐太冲、行间、百会。甚者加下关、颧醪。
    (4)肋间神经痛  按揉支沟、阳陵泉,掌根揉法推揉(自上而下)督脉胸椎段,按压或弹拨疼痛节段上的夹脊穴和背腧穴;沿病变肋间隙自后向前按揉、弹拨;搓胁肋处透热。
    (5)坐骨神经痛  用掌根揉法或撩法撩揉两侧腰、骶、臀部;用拇指或肘尖按压患侧环跳、屈谬、承扶及压痛点;腰部斜扳法;被动直腿抬高、屈膝屈髋;指揉委中、承山穴;搓擦承山;分搓患侧下肢,再以抖患侧下肢结束治疗。
    (6)胸痹心痛  掐捏内关、神门,按揉心俞、肺俞、厥阴俞,直推胸椎段两侧膀胱经,擦督脉透热,按揉膻中、中府,分搓胁肋部。可治冠心病心绞痛。
    (7)胃脘痛  先用一指禅推法在胸Ⅵ~Ⅻ棘突旁两侧背腧穴往返操作4~6遍,凡有明显压痛点或局部结节处可重点推揉;然后掐揉内关、足三里。慢性胃炎者,可加揉肾俞、肝俞,直擦督脉,横擦肾俞、命门穴;消化性溃疡加揉中脘,摩全腹。若肝郁气滞,按揉胁肋,点按期门、章门;食积者旋摩脐腹,按揉梁丘、条口;血瘀者,按压上巨墟、公孙。可治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8)胆绞痛  揉按章门、期门、胆囊穴、阳陵泉,按压或弹拨胆俞、肝俞、脾俞,重按胆囊压痛点(第9胸椎旁开3寸),推擦胁肋、膀胱经透热。
    (9)痛经  先掌摩少腹,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在气海、关元治疗;再用滚法在腰骶部治疗,按揉肾俞、肝俞、脾俞。气滞血瘀者,加点揉章门、期门,捏拿血海、三阴交,分搓胸胁部;肝肾虚者,加揉蠡沟、水泉,推擦督脉;寒湿淤滞者,加摩天枢、维道;气血两亏者,点按脾俞、肾俞,掐捏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10)关节痹痛  先在病患关节周围施以掖法(若小关节则改用一指禅推法),同时配合以该关节的被动活动;再按揉病变关节周围穴位,以酸胀为度,然后在该处施以擦法,透热为度。若关节活动受限者,则施以摇法,再用抖法或搓法结束治疗。
    (11)拔牙  拔上颌牙可取颧谬、下关;拔下颌牙、前牙取承浆、翳风、颊车;拔臼牙等可取颊车、颧谬。此外,还可选用合谷穴,以加强推拿麻醉止痛效果。
    (12)甲状腺切除术  选取合谷、内关穴。
    (13)胃切除术  取太阳、颊车、合谷、足三里。
    (14)剖腹产  取三阴交、太阳、颊车等穴。

3.注意事项
    (1)镇痛法对疼痛性病证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在诊断未明确前仅可作暂时止痛之用。若要巩固疗效,尚需针对病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凡局部炎症、皮肤溃破、肿瘤等,慎用或禁用本法。
    (3)本法用于推拿麻醉时,须与手术医师紧密配合,注意手法诱导宜轻柔。手术进行时应使其感应达到最高峰。必要时(镇痛不全)可酌用局部麻醉药物。

上一篇:整脊法:摩揉成人治法

下一篇:成人推拿手法:开窍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