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针灸治儿科病处方选穴特点

处方用穴是针灸获得疗效的基础。小儿针灸治疗有其自身特殊情况,原因有三:首先,小儿在体质状况、发病病种、病因病机及疗程疗效等方面均与成年人有别;其次,治疗对象虽然同是小儿,但就治疗本身而言,针灸处方的选穴、配穴和刺灸方法、补泻手法、留针时间、疗程等也有不同;第三,针灸有侵入和非侵入之别,小儿有怕痛和不怕痛、恐惧和淡然面对的不同心理状况等,都会影响疗效。因此,处方时应针对以上情况加以综合考虑。
 
选穴宜少而精
 
选穴少而精,是小儿针灸处方的一大特点。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宜攻伐太过,针灸时取穴少而精,也是有效地避免伤及小儿正气、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处方特色。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气清灵,针感反应强烈,能较快得气,易趋康复,加上许多小儿疾病临床表现相对集中,主症突出,也为针灸处方选穴提供了少而精的基础和条件。如小儿多见的时行疾病,主症都有发热,因此清热为处方第一选项。此时只要及时选取大椎、曲池、合谷等穴进行治疗,就能很快退热,随拨随应。若有高热,可加十宣和相应井穴、耳尖等点刺放血,也能迅速得到控制,高热一退,病情就会得到明显缓解。
 
选穴宜相对集中
 
小儿发病病因相对集中、明确、单纯,主要有外感六淫、疠气,饮食、神志内伤,胎产损伤及禀赋因素等,其主要病种也相对集中、单一,以外感、时行疾病,脾胃肠道疾病、神志疾病和胎产禀赋疾病等较为常见,而这几类疾病虽各有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但同一疾病系统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相似,故处方时所选腧穴也相对集中。如外感、时行疾病,常选风门、大椎、列缺、尺泽、鱼际、太渊、合谷、曲池、风池等解表、止咳、平喘、泻热的穴位;脾胃肠道疾病,多选中脘、内关、足三里、天枢、阴陵泉、内庭等健脾消食、止呕止泻的穴位;神志疾病则多选人中、内关、神庭、神门、大陵等醒脑开窍、养心安神的穴位等。所选腧穴相对集中,方便执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儿童恐惧心理,进而提高其依从性。
 
以头面、四肢腧穴为主
 
小儿针灸选穴,多选四肢腧穴为主,尤其是选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原因有三:一是作用广泛,因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只要本经循行所及,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等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都可治疗,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二是可选择性强,五腧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八脉交会穴等有独特治疗效果的特定穴都在四肢部位,可供选择的余地大。三是便于操作,因为小儿天生怕痛,对针灸心存恐惧,哭闹起来不能自制,不便操作,而四肢容易固定,腧穴容易定位,刺入深度容易掌握,且远离患儿内脏,较为安全,故适宜于小儿疾病的治疗。
 
头皮针和耳针属针灸微针系统,痛微效捷、适应证广,操作方便,无损伤小儿内脏、器官之虑,也不易发生意外,只要消毒规范就相对安全,十分适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且容易被小儿接受。
 
刺灸方法宜无痛或微痛
 
针灸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指针具要侵入小儿皮肤,如毫针、火针、皮内针、皮肤针、穴位注射、三棱针等,有微痛;非侵入性指针具不侵入小儿皮肤,如无瘢痕灸、温灸、穴位贴敷、穴位激光照射、红外线穴位照射、腧穴磁疗、拔火罐等,基本无痛。
 
由于小儿形气未充,机体柔弱,肌肤薄嫩,尤其是躯干部分,内有五脏六腑,十分娇嫩,加上小儿对针灸心存恐惧、怕痛,哭闹起来不能自制,故选择刺法灸法时,要适应小儿特点。一般头穴、四肢穴、耳穴采用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针灸方法都相对安全;而躯干部位的腧穴,则尽量采用非侵入性的针灸方法,可防止意外发生。若必须在躯干部位腧穴采用侵入性的针灸方法,则须在处方中严格掌握刺入深度和各种方法的注意事项,并在操作时严格执行。
 
留针时间和疗程宜短
 
由于小儿疾病传变快,加上针灸治疗有效或无效都立竿见影,故处方中制定疗程宜短不宜长,一要中病即止,二要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处方用穴和补泻方法。制定小儿处方时,毫针一般不留针,若有必要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并要求有成年人监护,以防意外发生;同时,执行处方时,务求取穴准、手法稳,以求达到预期疗效。
 
对症定位远近结合
 
小儿疾病,在明确病位以后,处方时一般针对其症状,利用腧穴的近治作用和远治作用来选取穴位。所谓近治作用,就是一切腧穴都有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局部病症的作用,如脑主司精神活动,精神、意识、思维、记忆、语言、情志等都由脑主宰,当小儿意识、思维及情志方面出现异常、发生病变,就可以选用头部腧穴百会、神庭、四神聪、脑户、脑空等进行治疗。所谓远治作用,就是十四经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在足底,可治足心热痛,同时,足少阴经“贯脊属肾”“络膀胱”“循喉咙”“挟舌本”,故有主治小便不利、咽痛、失音、口疮等功能,且可治疗小儿惊风、癫痫等全身性疾患。
 
由此可见,小儿很多疾病应对明确的病位,不仅可以就近取穴,还可以远道取穴,若能采取远近结合的取穴方法,则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辨证选穴标本兼治
 
临床中,许多小儿病症如发热、昏迷、惊风、贫血、多动、抽动、发育不良等,难以用远近结合的方法选穴,须根据病症的性质,按脏腑、经络的归属辨证分析,按经选穴。如小儿抽动障碍,若肝肾不足,元神失养,归肝、肾二经,应以肝、肾二经选穴为主;若心脾亏虚、血虚生风,归心、脾二经,则以心、脾二经选穴为主。
 
同时,除了按经选穴外,还须结合辨证,选经取穴。如小儿腮腺炎,除选经脉所过的手足少阳经外,因风温疫毒袭表,气血壅滞,当选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合谷、商阳等解表散风,清热解毒;若邪毒内陷心肝,突现壮热、头痛、项强、惊厥,甚至昏迷,则当选人中、内关、太冲、商阳、少商、曲池等多经的清热解毒穴和醒脑开窍穴治之,不可拘泥。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标本含意广泛,一般以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缓证为本,急证为标。厘清标本后,则可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缓急有序地配穴治疗,切不可自乱分寸。再以小儿腮腺炎为例,当温毒在表,腮部肿胀时,局部取穴、循经取穴都对,但邪毒内窜少阳表里经厥阴时,此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若邪毒蕴结不散,会致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这就成了后病,就应以后病为标,急治为要,选足厥阴肝经腧穴以清肝泻火,活络止痛;若患儿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甚至神昏、嗜睡,反复抽搐,此乃邪陷心肝之险急重症,也是后病,当速用熄风开窍之穴以治标救急。
 
当然,急则治标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治本才是治病的根本目的。治其病因,症状可解,治其先病,后病可除。如胃阴不足引起的小儿厌食症,只需取胃俞养胃滋阴、生津润燥,足三里养胃行气,太溪滋阴降火治其本,胃燥既润,则水谷能进,厌食自除。小儿稚阴稚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阴常虚等,既是其生理特点,也是小儿疾病之本所在,值得临床重视。
 
临床上,还有标本俱急、标本俱缓的状况,这将不允许标本独治,也无分先治后治,而必须标本兼治。如小儿慢惊风,该病来势缓慢,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精、气俱虚,而致筋脉失养,风邪入络;或因暴吐暴泻等大病之后,津液受损,脾阳胃阴俱虚,木乘土虚,肝旺化风而致等,治疗时就当标本兼顾,熄风止痉和补益气血并用,才能收效。(孔尧其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上一篇:探究理法方穴术思想在郑氏针法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