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面瘫重用背部腧穴针灸疗法

甘肃省名中医魏清琳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致力于针灸科研、临床与教学多年,擅长运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治疗面瘫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且对该病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笔者跟师随诊,聆听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介绍其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如下。
 
顽固性面瘫系指面瘫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仍遗留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等后遗症,亦有称之为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魏清琳通过观察、治疗大量临床病例,认为病程在2个月以上仍遗留面瘫后遗症即为顽固性面瘫。此类面瘫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经筋弛缓不收。顽固性面瘫病因病机较为复杂,魏清琳常采用如下思路及方法治疗本病。
 
整体调理,重用背部腧穴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顽固性面瘫病程日久,病性多属虚实夹杂,故本病的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根本原则。扶正祛邪主要是通过调节脏腑机能实现的,背俞穴和夹脊穴是调整脏腑机能的要穴。背俞穴是脏腑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位,与相应的脏腑之间有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特殊联系,能调整人体五脏六腑之气血。而夹脊穴与背俞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夹脊穴与背俞穴位于相同的神经节段,同时对经络感传现象研究发现,背部的感传带可泛化达10cm以上。因此,魏清琳通常选用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背俞穴以及相应的夹脊穴治疗顽固性面瘫。其中膈俞有活血祛风的作用;肝俞能补益肝血、息风止痉,防止面肌痉挛;脾俞、胃俞能健脾益胃,充实后天之本,促进气血化生;肾俞能补肾益精,强健先天之本。上述腧穴合用,共奏补气血、化瘀滞、柔经筋之功。
 
轻提拉,浅透刺
 
从面部解剖结构特点分析,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向前,自腮腺前缘呈放射状发出,支配除提上睑肌以外所有的表情肌。当面神经发生缺血、水肿时,骨性面神经管无法相应扩张,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魏清琳认为顽固性面瘫表情肌的瘫痪程度较重,甚者肌电活动消失,在这些反应性很差的部位针刺,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是表情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因此可以选用患侧头面部邻近腧穴,如眉冲、曲差、头维、曲鬓、率谷等,针尖朝向患侧头顶方向,施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通过刺激患侧头部穴位使头部肌肉产生斜向提拉力来牵动患侧面肌的活动,使面肌力量逐渐增强,如此循序渐进,以周围的肌肉带动患侧中心的肌肉活动。之后随症选用面部健侧的腧穴进行平衡调节。
 
面针宜少宜轻
 
面部神经血管表浅且丰富,面针的针刺痛感强于其他部位。接受过针灸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多数存在畏针感。因此,魏清琳主张“面针宜少宜轻”。魏清琳在进针前,必用押手进行按揉推摩,揣摩深浅,选点取穴,刺手则是“正指直刺,坚者为宝。利用强劲的腕力使针尖快速穿透皮肤,然后运用拇、食指灵巧缓慢地行针,直至气至或在应刺深度下候气。多数患者反映基本没有针刺痛感,反而有一种舒适的酸麻胀感,正如《标幽赋》所言:“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在眼周等皮肤薄嫩之处,进针深度一般为2~7mm,每次取穴一二个。顽固性面瘫针刺疗程较长,行轻巧的针刺手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的依从性好。
 
多灸百会,扶正祛邪
 
《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古代医家多提倡用灸法治疗寒、虚、瘀之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魏清琳治疗本病主张灸百会,独创“百会灸”。百会灸用药及操作:①艾炷药物组成:精艾绒,苍术、防风、白芷、丁香、吴茱萸等适量。将以上药物研末,与精艾绒混匀,做成塔形艾炷,底座直径3cm,高4cm。②操作:取大小约为6cm×4cm×1cm的鲜姜片为底座,置于患者百会穴上方,然后将做好的药物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每次灸30分钟左右,以患者感觉头面部舒适、不灼伤皮肤为宜。隔日1次,直至痊愈。灸百会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气血得行,脑海得充,少阳得养,而贯通面部之阳气,使患部偏歪得纠。
 
心理疏导,正向支持
 
顽固性面瘫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面部美观,加之病程较长,疗效进展缓慢,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年轻女性会出现精神紧张,忧虑孤僻,生活、工作态度消极,睡眠不宁等表现。压抑的生活又会影响疾病的恢复,故魏清琳特别强调心理因素对本病康复的重要性。在为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注重加强与患者交流与沟通,表示充分的耐心与关心。每次治疗前,魏清琳嘱患者进行抬眉、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仔细观察,对面部微弱的变化进行正性评价,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以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或为患者讲述一些顽固性面瘫治愈的案例,以增加其信心。在与患者交流时,特别注意语言表达,对于患者无明显进步的方面避免提及,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开展互动式指针疗法
 
“互动式指针疗法”强调以指代针,点压人体相关穴位或敏感点,施术者在实施手法(医动)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相关身体部位和精神意识配合(患动),在指针发挥作用的同时调动患者自身潜能治疗疾病。魏清琳创用的“互动式指针疗法”,主张治疗顽固性面瘫时要加强患者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医者用手指指腹点压、推揉头面部对称的腧穴,在相应的肌肉分布区选3~5穴,操作时仔细观察患者表情肌的变化,并进行左右对比,每穴操作1~3分钟。然后选取患侧的敏感点进行按压,同时嘱患者集中注意力在意念的支配下进行相应表情肌的运动训练,动作要缓慢,力量由小到大,直至最大力时保持数秒,重复3~5次。
 
典型医案
 
患者,女,54岁,2011年1月18日来诊。3个月前不慎受风,晨起后自觉出现面部麻木,左眼闭合不全,咀嚼时左侧肌肉酸困无力,当地社区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经糖皮质激素、针灸等治疗2月余,未见明显改善,遂至就诊。现左侧额纹消失,轻闭目时左眼裂3mm,鼻唇沟变浅,左侧面部肌肉萎缩,口角歪向右侧,伴神疲乏力,嗜睡,面色萎黄,纳差不欲食,四肢冰凉;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腻,脉沉细、尺弱。
 
诊断:(脾肾阳虚型)顽固性面瘫。
 
治以健脾益肾、补益气血为主:①阳白透鱼腰、神庭、上星、百会、头临泣、头维、率谷;迎香、颊部萎缩处多针浅刺;地仓透颊车、颈阔肌阿是穴、手三里、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隔姜药灸百会穴。②风池、大椎、膈俞、至阳、肝俞、筋缩、脾俞、肾俞、命门、夹脊穴。运用灸盒灸肾俞,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头面部取穴以患侧为主,行提拉透刺法,四肢部及背部腧穴均取双侧腧穴,行常规针刺法。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感全身舒适,精神良好,左侧面肌瘫痪症状明显改善。效不更方,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周继续下一疗程,3个疗程后患者面部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可,纳食佳,二便调,四肢温暖,告愈。
 
按魏清琳在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上均重用背部腧穴,调理脏腑功能以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同时既重视经络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又兼顾结合解剖部位,紧密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巧用轻提拉浅透刺法,独具匠心。擅长综合协同运用针、灸、指针、推摩等多种疗法,以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此外,治疗过程始终强调身心并调、医患互动,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治疗过程丰富生动,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患和谐、身心俱健的目的。(李玲 甘肃中医药大学  陈前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医院)

上一篇:李可“托透法”针灸临床应用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