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面瘫急性期治疗 配合眼针 中医多管齐下

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以口眼歪斜、流涎、讲话漏风为主要特点,发病于任何年龄。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养不用而发病;西医认为本病诱发多为急性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所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神经麻痹,进而表现出相应症状。本病虽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是亦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恢复不完全者,常发生“倒错”“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现象,常常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
 
全国名中医田维柱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知识渊博,擅针药并用,尤擅应用眼针,对面瘫的治疗亦颇有经验。笔者有幸跟田维柱学习,收获良多。现将田维柱治疗面瘫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初病期,尽早就诊
 
对于新病面瘫患者,大多数患者为患病后3天以上就诊,患病7天以上就诊者亦不占少数,就就诊时间与何时该采取针刺为佳,众说纷纭,目前主要分为两方面:一者认为急性期内(起病后1~10天)不宜采取针刺治疗,若针刺治疗,则会对已经水肿的神经根产生额外的刺激,加重水肿程度,对治疗起相反效果;一者认为在面瘫初期3~5天内不宜针刺。这段时间为疾病进展期,应待进展期过后,病情稳定后,再行针刺,以达治疗目的。田维柱则认为针对面瘫的治疗,针刺越早越好,针刺腧穴后,通过腧穴的局部作用,改善阻滞的经气,通行气血,从而减轻神经根水肿,促进疾病向愈。有研究发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刺治疗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有利于缩短疗程,促进早日康复。另有研究表明,发病早期,特别是急性期,可有效控制面神经炎的发展,针刺治疗有助于面肌功能的恢复。临证观察,发现越早就诊患者,其恢复程度越好,留后遗症机会也就越少。早期针刺治疗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途径。另有研究发现在面神经炎早期甚至超早期应用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急性期,配合眼针
 
眼为人体五官之一,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太平圣惠方》载“明孔遍通五脏,脏气若乱,泪患即生。”传统中医学认为,面瘫起病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邪趁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正如《圣济总录》云“足阳明、手少阳二经,俱受寒气,筋急引颊令人僻。”田维柱认为,无论风寒证、风热证,其邪气必先犯于卫阳,肺卫首当其冲,邪气实为标,正气虚为本,所以在对急性期(起病后1~10天)面瘫患者的治疗,眼针尤其见长。在常规体针治疗的同时,配以双侧眼穴:肺区、上焦区眶外横刺,以补肺卫,增强抗邪能力,并同时疏散表邪,标本兼顾,每取良效。
 
临证时,注重调控
 
田维柱认为本段患者经由邪气耗伤,多气血亏虚,气血虚则筋肉失去濡养,萎弱不用,治疗亦需渐渐调整。经针刺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补充机体衰弱之正气,以达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络之目的。在治疗面瘫时,要多观察。故临证施针前田维柱往往仔细端详患者面部。患者取坐位,以保证所观察到的为患者的自然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人面部情况的不同,采取治疗取穴,灵活谨慎,随机应变。对已发生“倒错”现象的患者,采取巨刺法。
 
疗效佳,多管齐下
 
面瘫的起病既是由“本虚“邪实”引起,在治疗方式上,田维柱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TDP神灯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疗效。在遣药组方时,田维柱根据患者病程长短、病情恢复程度以及邪正盛衰,综合考虑而自拟面瘫方。在对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上,常用白附子、全蝎、僵蚕,以祛风解痉;急性期患者常配以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以散在表之风邪;党参、黄芪补本虚之肺气,增强肺卫抗邪之功;再配以少量细辛,以祛风散寒,解头面疼痛,以达扶正祛邪、祛风之功;在对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上,则配以桃仁、红花等活血之品,联合党参、黄芪以益气活血,加强面部肌肉之恢复。正邪相争耗伤气血、使原本衰弱之气血更虚,久必伤阴。配以龟板、鳖甲滋阴潜阳、补心安神,再配蜈蚣一条,力专散走。全方为伍,共奏益气活血、祛风滋阴之效;对于后遗症,田维柱认为正虚邪恋,久病不愈,每每累及心脾,心脾虚衰,化源不足,则神无所藏;脾虚运化失常,则聚湿成痰,运化失司则影响肝之疏泄,形成恶性循环,阻碍病情好转,故在本期治疗上,除上述合方外,另配以白术、陈皮,化湿行水、健脾养心;当归活血通络,柴胡疏肝升阳,共成扶正祛邪、益气养血、疏肝健脾之效。
 
综上所述,田维柱在治疗面瘫时,重视起病时间及就诊时间。对不同时期的病机的把握,见解独到,讲求因人制宜,并且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取穴灵活,方法独特,擅应用眼针,使急性期患者的恢复收益良多。在遣方用药中重视“正邪”关系变化,喜用活血化瘀药与虫类药,重视疾病的传变,常常心、肝、脾同调,可谓巧妙灵活,针药并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李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  海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一篇:针灸临床当采用多模式辨治思维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