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针灸是一种良性调节 针灸诊疗体系以结构为基础建立

中医医疗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方药医学,二是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二者各有特点,不必强求统一。笔者认为,针灸应建立适合自身的诊断体系。
 
针灸是一种良性调节
 
方药医学是我们常说的把脉开方,是利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病变的偏性。在长期的医疗活动中,古人逐渐总结出了药物的气味归经以及寒热温凉等药性。相应的,对疾病也作了类似的归类。因此,方药医学要对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属性进行鉴别,然后“热者寒之,寒者温之,虚者实之,实者泻之”。如果对证则有效,反之则会无效或者加重病情。因此辨证论治是遣方用药时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这是方药医学特有的诊断体系。
 
而针灸、拔罐、刮痧等非药物刺激方法,是通过刺激人体激发自我调节治疗疾病。人体的自我调节系统有一特点,那就是不论外在如何刺激,自调总是趋向良性。因此和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治疗过程中辨证显得不那么重要。常见的例子,针刺内关穴,心率过快的会减慢,心率过慢的会增快。针刺足三里,既可以治疗腹泻,也可以治疗便秘。正是由于人体强大的自我调节特性和良性输出功能,使得针灸学习上手快,无副作用,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治疗、保健方式。而方药医学常用的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并不适用。

针灸是一种良性调节
 
针灸诊疗体系以结构为基础建立
 
针灸的理论主体是经络学说。而经脉学说的早期内容主要是指血脉,也就是血管。例如,《灵枢·终始》谓:“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在后来的发展中,又用经脉来说明人体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经脉从有形之脉转化为无形之脉。特别是当古人发现某种疾病会有一组症状同时出现,常常会用线条把这些相关的部位连接起来。最终,经络学说包含了人体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联系,此外还有病症之间的联系,以及脉动和病症的关联。例如,《灵枢·经脉》载:“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然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所言既有脉动,又有病症,还有人体结构。
 
可以说,针灸是一个利用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治疗疾病的医学,这种关系既用于诊断也用于治疗。其诊断体系不同于辨证论治,是以脉的异常搏动、多个症状的组合、人体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的。正是由于它来自解剖实证,又结合了临床观察,因此能够和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很好对应。而针灸这一诊断体系直接导致了针灸循经取穴的治疗方法。如果认识不到针灸的诊断和治疗是独树一帜且自成一体的,套用或搬用方药医学的诊断体系,往往会和针灸的治疗脱节,还会造成针灸教学与临床脱节,导致所教、所学往往不是所用、所需。
 
回归本源、守正创新是针灸医学发展新使命
 
古典医学和现代医学研究的都是同样的人体,只是观察角度和表达语言不同。如果多角度相互参考,取长补短,必能更加全面地认识疾病和人体。那么,针灸如何做到守正创新?笔者认为,倘若能够利用现代医学对结构的认识,再借鉴古典针灸的独特视角,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入手来分析和治疗疾病,必将给针灸医学带来新飞跃,也会对现代医学有很大补充和促进。
 
现代医学对结构的认知成果非常丰富,只是在“联系”上略有欠缺。其实,人体除了经络所表达的纵向联系之外,还有横向联系、镜像联系、协同拮抗联系等。如能把对人体结构的最新认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清晰表达出来,必将形成更加完整的针灸理论,也会更加精准、有效地指导针灸的诊断和治疗。
 
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结构针灸”新理念。“结构针灸”是以古今中外对人体结构的认知成果为基础,特别是将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等知识和针灸相整合,用“联系”的视角重新整理传统针灸的作用部位、刺激方法和作用机制,是对古典针灸的现代理解,有传承也有发挥。自结构针灸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已经获得较多的认同,中国针灸学会2021年成立了结构针灸专业委员会,结构针灸相关的书籍也已经结集出版。但这只是一个初步探索,不一定是最佳途径,也不一定是最好方案,希望更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能继续探索,使针灸这一国之瑰宝得以发扬光大,独放异彩。(关玲 解放军总医院)

上一篇:针灸处方的十剂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