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控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有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治疗方能得到缓解。笔者临床通过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呃逆,疗效甚佳,现将验案三则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案一
付某,男,62岁,2020年1月3日初诊。主诉:呃逆5天。患者5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呃逆,夜间尤甚,2~3秒就出现一次,院外治疗无效,遂来诊。刻下:痛苦面容,略显憔悴,呃声响亮,声频有力,连续发作,食欲差,口干欲饮,小便黄赤,大便时干时稀。舌淡红,舌中间无苔,两边少许薄黄苔,脉细数。
诊断:呃逆(胃火上逆,胃阴不足)。
治法:和胃止呃,益气养阴,健脾化痰。
治疗:1.针刺:选穴取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太冲穴,选用1.5寸和3寸长毫针直刺,提插捻转泻法,穴位胀痛感明显后再用电针仪上电连续波20分钟,取针时强刺激,后手法按摩点揉膻中穴、中脘穴、下脘穴、膈俞穴。2.耳穴压丸:取胃、肝、脾、贲门、三焦、神门。嘱患者自行每天按压3~5次,一次2分钟,3日更换一次。
1月4日二诊:患者诉3日晚睡了4个多小时,呃逆的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由2~3秒一次变成1个小时一次。嘱患者回家继续自行按揉内关穴,每次2~3分钟,每天3~5次。门诊按前法续治。
1月5日三诊:患者诉夜间睡眠已经正常,几小时才出现一次呃逆,余无特殊。继续针刺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按揉膻中穴、中脘穴、下脘穴、膈俞穴。嘱患者回家继续自行按揉内关穴,每次2~3分钟,每天3~5次。
1月8日随访:3次治疗后痊愈,无不适。
案二
裴某,男,41岁,2023年9月19日初诊。主诉:呃逆反复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近3年来呃逆反复发作,均在口服感冒药或者饮酒后发作。2天前饮酒后又出现呃逆,自行按摩腹部后未缓解,遂来诊。刻下:喉间呃呃连声,呃逆声响,胃脘部肌肉不适,食欲不振,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诊断:呃逆(胃火上逆)。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健脾化痰。
治疗:1.针刺:选穴取双侧内关穴、太冲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选用1寸和1.5寸长毫针直刺,针刺手法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2.耳穴压丸:取胃、肝、脾、贲门、三焦、神门。嘱患者自行每天按压3~5次,一次2分钟,3日更换一次。患者在取针后呃逆声停止,门诊继续治疗。
9月20日二诊:呃逆明显得到缓解,继续上法治疗。
11月10日回访:近期未复发,无不适。
案三
王某,男,45岁,2023年10月12日就诊。主诉:呃逆3天。患者诉3天前因暴饮暴食后出现间断性的呃逆,第一天几小时出现一次,未处理,但在第三天时次数增加,遂来诊。刻下:呃声响亮有力,胃脘部胀满,打嗝有酸腐味,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厚腻,脉滑。
诊断:呃逆(饮食停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治疗:1.针刺:选穴取双侧内关穴、内庭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太冲穴。予中成药保和颗粒,一日3次,一次1袋。选用1寸和1.5寸长毫针直刺,针刺手法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2.耳穴压丸:取胃、肝、脾、贲门、三焦、大肠。嘱患者自行每天按压3~5次,一次2分钟,3日更换一次。嘱患者回家继续自行按揉内关穴,每次2~3分钟,每天3~5次。
10月13日二诊:呃逆明显得到缓解,仍有胃脘部不适,继续上法治疗。
10月14日三诊:患者已经无呃逆,胃脘部不适好转,停止针刺治疗,嘱继服保和颗粒,一日3次,一次1袋。
10月15日随访已痊愈。
按《景岳全书·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案一患者由不明原因出现呃逆,舌淡红,舌中间无苔,两边少许薄黄苔,脉细数,属于胃火上逆,胃阴不足。案二患者过食辛热之品,过度饮酒,致燥热内生,大便干结,腑气不通,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属胃失和降致胃火上逆而出现呃逆。案三因暴饮暴食后出现呃逆,胃脘部胀满,打嗝有酸腐味,舌质红,苔厚腻,脉滑,属于饮食停滞,故予保和颗粒。三名患者病变关键脏腑为胃,与肝、脾、肾有关。呃声响,声频有力,连续发作,均属实证。总治则为健脾和胃、降逆止呃,针刺手法用泻法。《针灸大成》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故治疗选穴以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为主穴以健湿、除湿,配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以治疗呃逆;配丰隆穴沉降胃浊、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百病皆由痰作祟”,故取之。内庭穴具有清降胃火、通涤腑气的作用。配足厥阴肝经太冲穴,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和胃之功。结合耳穴压丸治疗,选取胃、肝、脾、贲门、三焦、大肠、神门反射区,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止呃。通过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呃逆,疗效较佳。(夏志萍 重庆市永川区大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