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医中药>正文

从肾气盛衰认识女性疾病

  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升阳,业医五十载,学验颇丰。他很重视经典的学习,对《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这段经文,他认为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绘出了肾气在人体中由盛实→平均→衰竭的升降曲线(见图1);二是反应肾气盛衰的临床指征是齿、骨、筋、发和生殖功能;三是肾气有两个成分,即促进全身齿、发、筋骨发育的成分与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维系性功能的成分(见图2)。而妇科临床基本上是根据这三个要点来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

  儿童期(七岁以前)肾气渐盛(此处的盛不是旺盛,而是逐渐增长),向“天癸至”过度。如肾气“不盛”,可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出现解颅、五迟、五软等儿科疾病。现代医学中的垂体性侏儒症属于这类疾病。若是生殖器官发育迟缓或不全,女孩可表现月经初潮年龄后延、原发性幼稚子宫、无月经等病。如果肾气过盛,可能引起垂体性巨大畸形症或性早熟。应指出,促进生殖功能的一部分肾气亢盛,在病理上常称为“相火亢盛”。徐升阳曾治几例性早熟女童,就是认为促进生殖功能这部分肾气“早盛”所致,故以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相火而取效。但此时期清泄相火,要考虑到另一部分肾气不可受损,以免影响女童全身发育,故在方中又辅以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等温理肾阳的药物。

  性成熟期(二七至五七),即生育期,贵在“肾气平均”、“筋骨坚”、“身体盛壮”。此阶段机体已发育成熟,过亢的情况少见。如肾气不平均或不足,即肾中阴阳失调或虚损,全身可出现一般虚证,如体虚、疲劳、腰酸、筋骨无力等等。在妇科可能出现子宫发育不良、月经不调、闭经、崩漏、不孕、流产、性冷淡、卵巢早衰等多种疾病。这组疾病从病机上看,主要是由肾阴肾阳偏胜偏衰所致,所以徐升阳在临床上多以四物汤合左、右归丸加减施治。若是这一时期“相火亢盛”,则可致梦交、花癫等性欲亢进的病症,应治以清泄相火。

图1
图2

  更年期(六七以后),此期肾气渐衰,首先是阴质的衰减(以后可转为阳虚),表现为月经稀少、闭经,以及阴虚内热的潮热多汗、烦躁失眠等断经前后诸症。治疗上也应平衡肾气,但徐升阳认为此期只求“低水平的阴阳平衡”以改善症状,不要求回复到“肾气平均”的生育期水平。常以左、右归丸、肾气丸、六味丸加减调理。

  老年期(七七天癸竭以后),此期“形坏而无子”,阴血逐渐枯绝,肌肤失养,可见皮肤干涩,肌肉萎缩,阴干、阴萎、阴痒,应以补肾精、养肝血以改善症状为治则,可辅以少量温阳药。如肾气大亏、下关不固,可见二便失禁、子宫脱垂等病症,当补肾益气为治。如肾亏精不生髓,骨髓不充,筋骨萎软,则腰背疼痛,难立难行,甚则脊柱变形而背驼身矮,这一类疾病应当及早预防,以补肾扶气,填精养血为治则。徐升阳认为不可拘于老年期重视“补脾”之说,而应脾肾同补。

上一篇:假如人人学点中医

下一篇:陇中正骨手法的历史渊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