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医中药>正文

心火怎么又成相火?

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胃者,水谷之海。”出自《素问·五藏别论》。“饮食入胃”以下这一段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只是原文不是“饮食入胃”,而是“饮入于胃”。

《内经》中“食气入胃”和“饮入于胃”是不同的两条代谢途径,李东垣这样改动应该是有意的。

李东垣以口语化的形式引用了经文,并且把不同篇章中的内容合为一段,似也贴切。非熟悉《内经》者不能做到。

在李东垣的著作中,脾与胃的关系是:胃为主,脾为胃“散精”。

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

脾胃伤,伤在胃气。

元气损,损在胃气,因元气也是胃气之别称。

一句话,内伤所伤,伤在胃气。

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这段话不容易明白。

“脾胃虚衰,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心火独盛”?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当然应该是寒,为什么心火盛呢?

明明是心火,为什么又说心火是阴火起于下焦呢?为什么不是起于上焦?

心火怎么又成相火?

火可以耗气,也可以伤阴,为什么不说相火是“元阴之贼”,单说“元气之贼”呢?为什么不说“火与元阴不能两立”,而单说“火与元气不能两立”呢?

李东垣学说被后世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说理不清”。

而说理不清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种:一是理论本身是不符合实践的,无法说清;二是,作者文字功底太差,没有能力说清。

东垣学说是经得起历史和临床检验的,似乎不属于前者。

东垣“通《春秋》《书》《易》”(李时珍语)“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内外伤辨惑论》序),似乎也不应该属于后者。

如此,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无法走入李东垣的思想境界,我们的思维和李东垣的思维有一定的距离。

当然,也不排除李东垣“心中了了,笔下难明”之嫌。

也许有这种可能:李东垣这里所说的火,是五行中的火。五行应五脏,火对应心,因此称心火。如果有这种可能,李东垣笔下的阴火,仅仅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火,可见于上、中、下三焦以及表里内外任一部位。

“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这是李东垣创造的一句名言。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补气药与泻火药同处一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景岳提出疑问:“何不曰寒与元气不两立,而反云火与元气不两立乎?”(《景岳全书》)很显然,张景岳不能明白阴火生成之理。

上一篇:首见的中医学女性生殖轴雏形

下一篇:中医的基本技能:脉诊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