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 王风 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当时采艾是否供作药用虽不得而知,但后人认为艾的造字与医有关。艾从“乂”来,乂意安定,谓本品可治理安定疾病,故名。艾叶在预防疾病方面与菖蒲相似,民间应用十分普遍,至今仍沿用不衰。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习惯在自家门窗上悬挂人形的艾束,或佩戴虎形的艾制头饰,并饮艾酒、食艾糕,以辟邪禳毒。
百变艾叶怎么用
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中医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可用于吐血衄、咯血便血、崩漏痛经、月经不调、妊娠下血、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痈疡疥癣。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以分成两类,即外用和内服,其中外用又以火灸为著名。
艾灸治病用途广泛
我国最早记载艾叶药用的医著《五十二病方》中,录有两首艾灸治病的处方,看来,艾叶最早的用途是火灸,而不是内服。用作灸材,艾叶的应用范围一般不受其功效的限制,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说它“主灸百病”,在当今的中医针灸科中,艾条似乎成了治病救人不可或缺的药材。艾叶充当灸材,其质量往往受产地的影响。在宋代,艾叶以河南汤阴伏道所产的北艾和浙江宁波及鄞县所产的海艾为好;宋以后至今,人们普遍认为艾叶以湖北蕲春产者为佳,蕲艾燃烧放热量最高,热穿透力最强,因为治疗效果也最理想。
内服主治妇科病
除了火灸,艾叶也可制成各种制剂或制品供作外用,以补内服汤药之不足,相传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御医就用蕲艾等药粉碎或搓软,以绫绢制成六寸宽的腰带紧系于腰间治疗光绪皇帝的腰胯疼痛。艾叶内服用途亦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引人注目,早在汉代《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治疗妇人下血不止腹中痛的胶艾汤。清代宫廷医案处方统计也表明,艾叶出现频率较高,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现代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抗菌、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
艾叶治病妙方
1.寻常疣、扁平疣
鲜艾外擦方: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汗,在疣表面摩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2次。
2.臁疮
艾叶桃仁汤:艾叶60g,桃仁18 g,凤仙花15 g。水煎外洗,每日1~2次。
3.湿气两腿作痛
立患丹:艾叶60 g,葱头1根,生姜45 g。三药捣烂,用纱布包裹,蘸热烧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
4.膝关节滑膜炎
艾叶菊花袋:艾叶100 g,菊花100 g。二药捣碎,装入布袋内,放膝关节上,外用热水袋热熨。
5.寒湿腰痛
艾叶杜仲汤:艾叶10 g,杜仲15 g,乌药1 0 g。加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用。
6.寒性痛经
艾叶当归汤:艾叶15 g,当归30 g,红糖60 g。水煎,熬取3碗,分三次温服。
7.受寒呕吐
艾叶生姜茶:艾叶6 g,生姜2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饮,不拘时。
8.寒性泄泻
艾叶荜茇汤:艾叶6 g,荜茇6 g,吴茱萸6,g。加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用。
9.支气管炎
艾叶蒲鱼丸:艾叶18 g,蒲公英30 g,鲜鱼腥草30 g。三药炒干研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9g。
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艾叶粉:蕲艾叶适量,研为细末,取少量吹入或蘸擦耳内,每日2~3次。
本书选取了50种植物类中药,从有书可稽的典故入手,引导读者进入趣味药苑,结合历代传闻、诗钞等,将中药的品种、性味、功效、用法、注意事项等知识溶入其中;书中也简单介绍植物的形态,并附有图片,使读者能够按图索骥,便于到大自然中去寻觅草木果蔬;各篇之后附入多首简、便、廉、验的本草小处方,切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