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眼疾>正文

“三步法”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泪囊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溢泪、分泌物增多、压泪囊区反流物溢出等, 一般由先天性泪道发育不良引起, 常规滴眼药治疗基本无效。泪道探通术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 操作简单且疗效确切[1]。本研究将泪道按摩、泪道冲洗与泪道探通术结合, 实施“三步法”综合治疗婴幼儿泪囊炎,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泪囊炎婴幼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共93眼;男29例, 女31例;年龄最小7 d, 最大3岁, 平均 (9.2±1.3) 个月;病程最短2 d, 最长4个月, 平均 (2.19±0.43) 个月。观察组共96眼;男27例, 女33例;年龄最小5 d, 最大3岁, 平均 (9.5±1.2) 个月;病程最短3 d, 最长5个月, 平均 (2.24±0.45) 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眼科学》中婴幼儿泪囊炎的诊断标准[2]:溢泪, 按压泪囊区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 冲洗泪道不通畅, 冲洗液反流;年龄<36个月;首发病例;诊断为泪道不通;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外伤性泪囊炎者;先天性泪小点闭锁、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新生儿结膜炎者;急性泪囊炎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给予泪道按摩、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三步法”综合治疗。①泪道按摩:护士洗净双手, 以食指指腹按压患眼上下泪点, 并自泪囊向鼻泪管方向以适合的力度缓慢挤压, 使分泌物向下冲破残膜, 每次15~20下, 每日3次。按摩结束后用温盐水清洗患儿眼部, 局部滴入抗生素滴眼液。②泪道冲洗:持续泪道按摩2周后效果不明显时开始进行泪道冲洗治疗。患儿取仰卧位, 固定患儿头部及四肢, 使用浸润4 mg/mL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参天制药 (中国)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00128]的棉球进行表面麻醉, 使用泪点扩张器扩张下泪小点, 垂直睑缘自下泪小点垂直插入探针1.5 mm;转方向到鼻侧水平位, 沿泪小管进针, 直至碰到骨壁有落空感, 稍退出针1 mm, 固定针头, 缓慢注入妥布霉素滴眼液 (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3591) , 时刻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吞咽动作、滴眼液反流或鼻腔液体流出等现象, 避免滴眼液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等。③泪道探通术:泪道冲洗治疗3周后效果不明显时开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前30 min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383) , 术中给予七氟醚 (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172) 基础麻醉。浅度麻醉后, 使用泪点扩张器扩大泪点, 进行常规泪道冲洗,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泪道探针, 直插入泪点1~2 mm;拉直泪小管, 将探针转向水平位置与泪小管走向保持一致, 以轻柔的力度向前缓慢推动探针, 直到触及骨壁后转为垂直向下, 稍倾向后外侧, 若有突破感为已探通, 留针20 min后拔出;再次行泪道冲洗,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泪道冲洗每周1次, 连续3次。
 
2.2 对照组
给予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 操作方法与同观察组, 在探通拔针后结束治疗。
 
3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由眼科护士给予优质护理措施。①家长心理护理。由于家属对泪囊炎的认知水平偏低, 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 护士要注意观察和疏导家属情绪, 制作健康知识手册, 总结成功治疗病例, 并告知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等, 增强家属治疗的信心。②头位固定的操作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小, 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等现象, 治疗前需先检查患儿尿片是否垫好, 松解过紧的颈部衣扣、系带等, 缓慢后仰患儿头部, 并用棉床单包裹患儿手部及肩部;护理人员双手掌固定患儿头部, 避免按压前后囟。观察组接受泪道冲洗治疗时, 护士配合医师使用棉球吸取反流滴眼液, 以免滴眼液流入耳内引起中耳炎。③术后优质护理。术后护士全面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轻柔地将患儿抱起抚摸, 细心安慰, 交与家属, 做好相关记录, 向家属详细说明术后照护患儿的注意事项等。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溢泪、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消失, 泪道冲洗通畅;基本治愈:溢泪、脓性分泌物症状消失, 泪道冲洗畅通, 但患眼偶有轻微溢泪症状;无效:溢泪、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无改善, 泪道冲洗不畅。总有效=治愈+基本治愈。
 
4.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3 结果
两组患儿中, 年龄<1岁和1~2岁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年龄≥2岁的患儿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年龄段泪囊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眼数 年龄 治愈 基本治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2 <1岁 14 (43.75) 15 (46.88) 3 (9.38) 29 (90.63)
33 1~2岁 15 (45.45) 13 (39.39) 5 (15.15) 28 (84.85)
31 ≥2岁 20 (64.52) 10 (32.26) 1 (3.23) 30 (96.77) ▲
对照组 30 <1岁 15 (50.00) 12 (40.00) 3 (10.00) 27 (90.00)
29 1~2岁 16 (55.17) 10 (34.48) 3 (10.34) 26 (89.66)
34 ≥2岁 14 (41.18) 13 (38.24) 7 (20.59) 27 (79.41)
注:与对照组同年龄段比较, ▲P<0.05
 
5 讨论
婴幼儿泪囊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 既可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 一般由先天性发育障碍引起。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 阻塞残膜逐渐增厚, 炎症刺激进一步加重泪道狭窄, 且随着患儿年龄增长会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 因此早期确诊及治疗十分必要[3,4]。目前临床关于婴幼儿泪囊炎治疗方法及治疗时间还存在较多争议, 有的主张保守治疗或待其自愈, 待1~2岁依然未愈后行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治疗[5,6]。目前对于婴幼儿泪囊炎多先采用保守疗法, 即泪道挤压按摩治疗, 此法对年龄在3个月以内的患儿效果较好, 若无效则需加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治疗, 术后配合泪道挤压按摩和抗生素滴眼, 预防鼻泪管粘连出现再次阻塞[7]。“三步法”治疗中, 先进行泪道挤压按摩治疗, 使Hasner瓣膜脱落, 达到治愈目的;若经多次挤压按摩依然无效者, 行第2步泪道冲洗术和1次泪道探通术治疗, 达到治愈目的;最后行第3步多次泪道探通术, 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 消除炎症反应, 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年龄<2岁的患儿, 单纯泪道探通术与“三步法”综合疗法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年龄≥2岁的患儿, “三步法”综合疗法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究其原因可能是年龄≥2岁的患儿鼻泪管多已发育完全, 单纯的泪道探通术优势不明显, 而“三步法”综合疗法可逐渐纠正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 泪囊炎的治愈率逐渐降低, 可能的原因如下:当新生儿出生时, 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尚未退化或退化不全, 导致鼻泪管下端阻塞;随着年龄增长, 阻塞的残膜逐渐增厚, 加重炎症刺激, 炎症瘢痕使泪道更为狭窄, 且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更差, 操作难度大。因此, 对于年龄≥2岁的患儿, 直接应用泪道探通术易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造成假道。
 
综上所述, 泪道按摩、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三步法”治疗婴幼儿泪囊炎, 安全有效, 较单一治疗效果更好, 尤其对于年龄≥2岁的患儿, 综合疗法效果显著。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还需结合患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育状况给予护理服务, 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敏智, 沙翔垠, 刘志平, 等.婴幼儿泪囊炎的综合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 (11) :1215-1218.
[2] 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兰芳.不同泪道冲洗液联合不同术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对比[J].眼科新进展, 2015, 35 (4) :384-386.
[4] 窦晓宁, 徐荣华, 任雪莲, 等.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风险性研究[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 36 (4) :302-304.
[5] 李辉, 李燕, 沈媛.“三步法”治疗367例婴幼儿泪囊炎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 2017, 27 (9) :993-995.
[6] GANGULY A, ALI M J, PADMAJA K, et al.Bacteremia following nasolacrimal duct probing:is there a role of preoperative antibiotic prophylaxis?[J].Ophthalmic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6, 32 (2) :90-92.
[7] FUSSELL J N F, WILSON T, PRIDE H.Case report:congenital dacryocystocele and dacryocystitis[J].Pediatric Dermatology, 2011, 28 (1) :70-72.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郑晓璐 江红玲 李璟 赵倩

上一篇:针灸治疗干眼研究进展

下一篇: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医案1则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