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过敏性鼻炎>正文

韩国伟运用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配合过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

“晋阳中医儿科推拿”是继承于施今墨学派中医——张俊民的学术理念,并挖掘整理晋中地区流传于民间的小儿推拿技巧而创立的一个儿科推拿流派。该流派治疗疾病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诊断方法上强调四诊兼顾,取穴方式精简灵活,以手穴、体穴相互配伍,应用对穴较多。
 
韩国伟教授为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从事小儿推拿临床工作已将近30年,擅长以推拿疗法与中药内服两者结合来治疗儿科常见疾病。韩教授在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时注重传承与创新,在继承总结前人“对药-对法”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推拿“对穴-对法”理论,认为取穴与用药同理,临证中力求做到精简取穴,强调协同配穴以增效,相互辅助,相互兼治,紧扣病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韩教授对于该病的治疗见解独到,现将其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过敏性鼻炎是指易感个体接触致敏源后,主要由特异性球蛋白E(IgE)介导,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以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呈常年发作或季节性发作。国外研究统计显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为2%~25%[1]。1项Meta分析显示,我国小儿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约为15.79%[2]。过敏性鼻炎得不到规范治疗,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4]等,严重影响小儿的学习与睡眠。目前,西医防治过敏性鼻炎多以鼻喷激素或口服抗组胺药物为主,虽立见成效,但在停药后仍易复发,而过多的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等易对儿童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鼻鼽”一词首见于《素问·脉解》,其言:“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证治准绳》专门列有“鼻鼽”一病。中医认为,鼻鼽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二因,即肺、脾、肾三脏虚损,加之外邪侵袭鼻窍而致。如《诸病源候论》云:“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云:“鼽者,鼻出清涕也……肺热甚则出涕。”寒、热邪气均可导致肺气不宣,鼻窍不利,则见喷嚏频频。《灵枢·本神》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素问·宣明五气》云:“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内因主要责之于肺、脾、肾脏的虚损,肺气虚则宣发肃降失常,导致津液停聚于鼻;脾气虚则运化水谷失常,精微无以滋肺润肾;肾气虚则纳气失常,气机上逆,上扰鼻窍可致鼻炎。中医对于鼻鼽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小儿推拿、中药内服、艾灸、耳穴压丸、穴位贴敷、拔罐等[5]。小儿推拿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具有疗效优、安全性髙、患儿依从性高的优势。中药颗粒剂方便携带,易于冲泡,药效稳定。这两种治疗方法同用,起效快,疗效好,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韩教授认为,本虚存在于过敏性鼻炎的全过程,是该病发生与发展的病理基础,而肺脾不足、气阴两虚是主要病因。《黄帝内经》指出,本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研究表明,鼻鼽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气虚弱证,其次为肺脾气虚证[6]。韩教授指出,小儿过敏性鼻炎以肺脾不足为主,日久可见气阴两虚。小儿禀质特异,肺、脾、肾常不足,而心、肝常有余。肺为娇脏,风、寒、热邪外袭,造成肺气宣降失常,而致鼻窍不利,故见喷嚏频繁;肺虚失于通调水道,而致水液蕴积,壅塞于鼻窍,则见鼻窍失畅、鼻塞流涕。小儿脾常不足,根据五行相生理论,母病及子,若脾气虚弱,则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而致鼻窍失于濡养;或脾气虚弱,导致肺气不足,脾运化失权,肺宣肃失常,则湿浊凝聚,阻于鼻窍,而致病情反复难愈。又由于小儿病理特点之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该病病程短,累及肾者极少。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过敏性鼻炎的出现与小儿本身体质有关。相关研究发现,阴虚质的小儿较平和质的小儿更易出现过敏性鼻炎[7]。韩教授认为,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后天饮食起居调摄不当,耗阴伤津,导致阴液亏少,阴虚则内热生,最终导致气阴两虚,加重小儿体质的偏颇状况,也加剧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2 临床治疗
晋阳中医儿科推拿以“治病必求其本”为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并重视“对穴-对法”的运用,治疗过敏性鼻炎。韩教授主张推药结合,标本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力求在改善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不适症状的同时,恢复其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2.1 推拿治疗
①迎香-风池。迎香在鼻翼外缘弧形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风池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缘之间的凹陷中。在操作时,医者先以食、中指振揉迎香1~3 min; 再以拇、食指相对用力,拿揉风池1~3 min。《厘正按摩要术》曰:“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囟门三十六次……两中指按脑后两风池穴……是法于外感风寒最宜。”迎香为手足阳明经之会,能通调肺经之气以固表,亦能激发胃经之气以滋窍;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为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会,可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两穴同用,具有通调鼻息、开窍醒神的作用。②天突-大椎。天突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医者操作时先以一手中指点揉天突1~3 min; 再以一手中指揉按大椎1~3 min。天突属于任脉,可降痰宣肺;大椎为诸阳经之会,可通阳散寒。两穴同用,既可理气化痰,又可助阳抗邪。③膻中-肺俞。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相连的中点处;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医者操作时,先用两手拇指自膻中分推至两旁乳头处100次,然后再用双手拇指的指腹着力,从两侧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100次。《难经·三十一难》曰:“上焦者……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膻中作为气海,司宗气,推之可调理上焦宗气之出,以助肺司呼吸;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可补肺益气。现代研究证实,通过刺激肺俞可以改善人体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并能有效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8,9]。两穴同用,既可以宣肺平喘,又可调肺补益。④二人上马-内劳宫。二人上马位于手掌背面,第4、5掌骨小头后陷中;内劳宫位于掌心中,握拳中指指端的位置。医者操作时一手拇指指腹置于二人上马处,食指指腹置于内劳宫处,两穴同时按揉1~3 min。《小儿推拿仙术》曰:“揉掐二人上马,清补肾水用之。”二人上马是补肾滋阴要穴;内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可清热滋阴。两穴同用,可滋阴扶正,调和阴阳。⑤一窝风-总筋。一窝风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凹陷中;总筋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处。医者操作时,一手拇指置于一窝风处,食指置于总筋处,两穴同时按揉1~3 min。《厘正按摩要术》云:“或蘸葱姜汤推肺俞穴、一窝风、内劳宫、二人上马等处,皆取汗法也。”一窝风位于阳池穴桡侧,可疏风解表;总筋可清热散结。两穴同用,既可发散风寒,又可宣通表里。⑥清肺经-补脾经。肺经穴位于无名指末节指腹;脾经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医者操作时先以拇指自无名指指根推向指尖300次,再用拇指自拇指桡侧由指尖推至指根300次。《脾胃论》言:“脾胃虚则肺最受病。”肺气之强弱取决于脾胃之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鼻鼽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涕浊液,故治疗时应重视调理中焦脾胃的运化,以健脾燥湿、补肺止涕。⑦摩腹-捏脊。医者嘱小儿取仰卧位,用掌面逆时针摩腹约100次,再将两手拇指置于小儿脊柱两侧,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合,以夹持周围皮肤,自下而上推进6次,着重在肾俞、脾俞及肺俞处进行向上提拿的动作。韩教授指出,腹部居于中焦,通和上下,分布诸多经脉穴位,摩腹有健脾和胃、理气和血的功效;背部属阳,督脉为“阳脉之海”,夹脊而上,自下而上捏脊,可激发一身阳气,达到通督升阳、抵御虚寒邪气的作用,以改善鼻塞、鼻流清涕等症状。研究显示,捏脊可以提高小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改善免疫能力[10]。膀胱经、督脉与脊神经节段性位置基本一致,通过推拿捏脊法,物理性刺激背部神经根,促进激素释放,增强患儿免疫系统,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11]。
 
2.2 药物治疗
过敏煎由当代医家祝谌予教授所制,由银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组成,其虽组方简洁,但立法精妙。该方中,银柴胡甘寒,益阴凉血清热;防风辛温,解表祛风胜湿;五味子酸温,敛肺益气养阴;乌梅酸涩,敛肺化阴生津。诸药配合,有补有泻,有收有散,有升有降,并调阴阳,有益气固表、抗过敏的功效。韩教授还在此基础上加入黄芪、苍耳子、辛夷、蝉蜕、炒僵蚕,由于小儿脾常不足,且过敏煎以酸收凉润为主,而黄芪甘温补升,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苍耳子、辛夷祛风通窍,能有效缓解鼻塞症状;蝉蜕、僵蚕祛风止痒,其中僵蚕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皮质激素,进而发挥抗炎作用[12]。四药配合,可有效缓解鼻黏膜肿大、减少分泌物增多等。上述诸药合用,既可缓解患儿局部症状,又可改善气阴两虚体质,与推拿配合,内外同治,相辅相成。
 
3 病案举隅
患儿,男,6周岁5个月,2021年3月5日初诊。主诉:鼻塞流清涕1个月余。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近1个月因换季而出现鼻塞、鼻痒、流清涕、频频打喷嚏等症状,受凉或食用海产品后症状会加重,查过敏原提示为尘螨阳性,经多方诊治效果不显。刻下症:神清,精神不振,面色微黄少华,鼻塞不通,流清鼻涕,纳差,时而汗出,夜间手足心发热,并伴有少量盗汗,大便先干后稀,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证型:肺脾气虚,复感风寒。治法:益气固表,散寒通窍。处方:振揉迎香(3 min)、风池(3 min);按揉一窝风(3 min)、总筋(1 min);按揉膻中(3 min)、肺俞(3 min);按揉二人上马(2 min),内劳宫(2 min);揉腹(5 min),捏脊自下而上6次,以头面四大手法为起式,以捏脊疗法为收式,结束操作。中药颗粒剂处方:银柴胡9 g, 防风9 g, 五味子9 g, 乌梅9 g, 辛夷9 g, 苍耳子6 g, 蝉蜕6 g, 炒僵蚕6 g, 甘草片3 g。5剂,每日1剂,水冲,分早晚两次口服。治疗当日患儿在辅助拍背的情况下,咳吐大量清水样鼻咽分泌物,鼻塞、喷嚏症状减轻。
 
推拿治疗3次后,患儿鼻塞、流涕症状好转,鼻痒、连续喷嚏明显好转,纳食一般,大便转正常,自汗、盗汗较前量少,苔脉同前。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养阴为主。调整推拿处方如下:补肺经(3 min)、补脾经(3 min)、按揉板门(3 min),按揉二人上马(3 min),按揉内劳宫(3 min),逆时针揉腹(3 min),按揉足三里(3 min),点揉脾俞(3 min),自下而上捏脊6次,配合头面四大手法(即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揉耳后高骨)3 min。中药处方如前,5剂,用法同上。
 
推拿治疗6次后,家长诉患儿停服中药后未见鼻塞、鼻痒、打喷嚏等症状,纳食明显增加,面色转华,大便正常,自汗、盗汗症状基本消失。停用汤剂,继续推拿治疗两次,以巩固疗效。
 
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鼻痒、鼻塞流涕症状连续两个月余未发。
 
4 小结
韩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病机与肺脾不足、禀质特异密切相关。小儿脏腑娇嫩,肺脾气虚,气不固表,运化失司,故有面色少华、纳食欠香、时而自汗之症;又因外感风寒,鼻窍不利,故有鼻塞、鼻痒、喷嚏频频之症,且病情反复,经久难愈;又考虑患儿为气阴两虚体质,故治以补肺健脾、益气补阴为法,采用推拿配合中药内外合治,收效显著。韩教授在施治过程中强调,家长应重视和改变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护理方式,如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减少辛燥刺激食物的摄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睡前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降低鼻黏膜敏感程度;家里定期开窗通风,勤换洗小儿被褥,并常在阳光下暴晒以除螨;患儿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能力等,积极预防对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尤为重要。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赵丹 韩国伟 赵思楠 崔海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过敏性鼻炎,小儿鼻鼽,中医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