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过敏性鼻炎>正文

过敏性鼻炎 雷火灸是集药,针,灸于一体的外治方法

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 表现为鼻塞、鼻痒、连续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嗅觉障碍等, 其属中医“鼽”的范畴[1]。雷火灸是集药、针、灸于一体的外治方法, 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妇科疾病的治疗。三伏贴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使用温热性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治疗慢性虚寒性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笔者通过研究文献和总结前人经验, 采用雷火灸结合三伏贴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经多年临床运用,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其作用机制和运用情况报道如下。
 
1 雷火灸作用机制和具体运用
1.1 作用机制
雷火灸源于明代的雷火神针, 是在艾条中加入多种温经通络的中药, 做成直径3 cm以上的粗艾条, 将雷火神针的实按灸改为明火悬灸发展而来。其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利用药艾条燃烧时产生的强大热力和红外辐射力作用于病位, 在艾灸部位形成高药物浓度区, 渗入组织深部, 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达到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与普通艾灸相比, 雷火灸同等条件下产生的温度更高, 辐射力更强, 加之多种辛温走窜通窍药物的作用, 温通效果更好, 更适宜治疗过敏性鼻炎。
 
1.2 具体运用
雷火灸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 急则治标, 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1) 药物
雷火灸灸条由麝香、乳香、羌活、木香、茵陈、干姜、炮山甲、沉香、柏树茎、艾绒等药物组成。
 
(2) 体位
患者取仰靠坐位, 头部保持中正, 头后有倚靠为宜。
 
(3) 步骤
灸上星至素髎、印堂至两侧迎香各60次;“之”字型灸前额部60次;雀啄法灸上星、印堂、睛明、迎香及双侧鼻孔, 每穴30次, 灸鼻孔时, 嘱患者深呼吸嗅雷火灸的热力和药味;旋转法灸耳郭前后各40次, 至发红发热后, 拉大耳道用雀啄法灸耳心30次, 使热力向耳内传导;雀啄法灸两侧合谷各30次。完成所有步骤约需25 min。
 
(4) 疗程
10 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
 
2 三伏贴作用机制和具体运用
2.1 作用机制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 天地是“大自然”, 人体是“小自然”, 若人的阳气不足, 可借助天之阳气 (简称“天阳”) 补充, 达到“引阳消阴”的目的, 这就是三伏贴治法的基本原理。人体背部属阳, 循行着足太阳膀胱经和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 负责接受“天阳”之能, 不断将“天阳”转化为人体内能, 因此膀胱经和督脉上的穴位是三伏贴的最佳选穴位置, 可根据不同体质及治疗目的进行加减。三伏贴所用药物中, 麻黄入肺经, 能散寒、宣肺、逐阴邪;芥子专入肺经, 秉辛散温通之性, 具利气豁痰、温通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对局部皮肤有刺激作用, 外敷能引起局部发红、充血、灼热、发泡, 以减轻局部组织疼痛, 发挥药理作用[2];延胡索入肝、脾经, 为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药;丁香入脾、胃、肺、肾经, 内用可温中降逆、暖肾助阳, 外用可温通散寒、消肿止痛;细辛入心、肺、肾经, 能散寒解表、温肺化饮、祛风通窍止痛;甘遂入脾、肺经, 可制痰源、理痰器, 为涤痰逐饮之要药。诸药合用, 具有温寒化饮、通络止痛的功效。三伏贴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等原理, 在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 (也是人体阳气相对充足的时段, 此时气血趋于体表, 毛孔开张, 有利于祛除邪气和药物渗透) , 于特定穴位贴敷温经散寒药物, 祛除体内寒邪, 同时将强大的“天阳”引入体内, 从而达到治病祛邪、增强体质的双重功效[3]。
 
2.2 具体运用
三伏贴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的缓解期, 缓则治本, 增强患者体质。
 
(1) 时间
每年三伏, 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 即夏至后第3个庚日开始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和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初伏和末伏各10 d, 中伏10 d或20 d, 共30 d或40 d。每年分别在初伏前10 d、初伏、中伏、末伏、末伏后10 d各贴药治疗1次, 如中伏为20 d则在中伏第11 d多贴敷1次, 共计5次或6次为1个疗程。
 
(2) 药物
取麻黄、芥子、延胡索、丁香、细辛、甘遂等分, 加入少许冰片共研细末, 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做成直径约1.5 cm的药饼, 用胶布将药饼固定于所选穴位。成人每次3~4 h, 儿童每次1~2 h, 对药饼敏感者可酌情缩短贴敷时间。
 
(3) 选穴
常用主穴为肺俞、心俞、膈俞。其中肺俞为治疗肺系疾病之要穴, 具有补肺通窍、益气固表之效;心俞内应心脏, 心肺同居上焦, 故心俞与肺俞合用, 具有理气调血、通络安神之效;膈俞靠近胸膈, 又名血会, 具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之效。三穴同用, 共奏宣肺通脉、固表散寒之效。
 
(4) 分型及配穴
过敏性鼻炎病位在肺, 久则伤及脾、肾, 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可将其分为3型[4]。①肺虚感寒型:即因受风冷异气而发病, 喷嚏连作, 面色苍白, 气短咳嗽, 咳痰色白, 舌淡苔薄白, 脉浮。配穴:大椎、天突、膻中。大椎属督脉穴, 为诸阳之会, 具有通阳解表、宣调肺气之效;天突位于胸廓上口处, 深部为肺系, 具有宣肺降气、止咳平喘、化痰利咽之效;膻中位于胸部, 邻近心肺, 为气会, 又是心包募穴, 具有宽胸理气、调理心肺、行气活血之效。配此三穴可加强理肺祛邪之效。②脾气虚弱型:即鼻痒而喷嚏连作, 清涕量多, 鼻黏膜色淡红, 四肢乏力, 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 脉细弱。配穴:脾俞、足三里。脾俞可益气健脾化湿;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 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 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刺激本穴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配此二穴, 以脾俞为治病之本, 足三里助脾俞以补气血而扶后天之本。③肾阳亏虚型:即鼻痒鼻塞, 喷嚏连作, 鼻黏膜淡白, 鼻甲水肿, 遇冷发作, 畏寒肢冷, 小便清长, 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 脉沉细。配穴:肾俞、定喘。肾俞补肾纳气、温补肾阳, 加强正气、祛邪外出;定喘为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性疾病的经外奇穴。配此二穴, 以肾俞治本, 定喘治标[5,6]。
 
3 小结
研究表明, 灸法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吸收, 具有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 而雷火灸较普通艾灸渗透力更强, 作用也更为显著[7]。三伏贴采用温经散寒药物缓慢刺激背部腧穴, 通过经穴的放大效应作用于全身, 同时借助“天阳”调动人体阳气, 消除体内虚寒阴霾之邪, 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3]。二者合用, 可祛风散寒、宣肺开窍、补益正气, 标本兼治, 达到治愈过敏性鼻炎的目的。本院治未病科将二者充分结合运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 使其成为本科室治疗特色, 今后将进一步研究和拓展雷火灸及三伏贴的运用范围, 力争将这一传统的治未病方法发扬光大, 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林勇凯, 梁桂洪, 黄宇新, 等.三伏贴敷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4, 34 (10) :967-971.
[2]黄小玲.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12, 44 (3) :102-103.
[3]梁文旺.三伏贴、三九贴治疗原理剖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7 (3) :85-8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14-115.
[5]朱兰英, 钟慧红, 朱艺成.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8) :30-31, 53.
[6]尹继霞.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J].河南中医, 2007, 32 (4) :63-64.
[7]赵颜俐, 张丽.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 (4) :422, 429.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张小营

上一篇: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过敏性鼻炎,小儿鼻鼽,中医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