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正文

腰突症探讨中医骨伤手法临床疗效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 尤其是髓核, 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在外力作用下,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 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 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 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在较大程度上阻碍患者的日常生活, 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医生主要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1]。本文进一步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灵宝市中医院收治的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21例, 女26例;年龄37~65岁, 平均 (51.5±4.9) 岁;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3年, 平均 (1.5±0.1) 年。观察组48例, 男23例, 女25例;年龄38~65岁, 平均 (52.1±5.1) 岁;病程最短5个月, 最长3年, 平均 (1.6±0.1)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 常表现为下肢痛重于腰痛;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②中医辨证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患者多有腰部劳损、外伤及寒凉病史, 临床表现为腰腿部位针刺样疼痛且疼痛部位固定, 腰部活动受限。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常见病康复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康复诊疗指南解读》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 即下腰痛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与感觉迟钝;未患有其他关节疾病。
 
1.4 排除标准
存在糖尿病与血液系统的合并症;合并有腰椎不稳、脊椎肿瘤与椎管狭窄症状。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 取昆仑、肾俞、委中、承扶、阿是穴与大肠俞等穴位, 用大拇指点按上述穴位, 每个穴位按摩约1 min;然后对其患侧下肢、腰背部与臀部等部位进行拍击与按揉等操作, 约为5 min, 每组按摩5~6次, 共进行两组;将双手手掌重叠放置于脊柱至骶尾部位, 运用自身重力进行2~3次按压;对患侧关节采用牵引手法与直腿抬高手法, 每次活动时间为30 min, 每日2次;此外, 对腰部进行脉冲治疗, 利用脉冲将突出的骨刺缩小, 逐渐使腰椎复位, 将电压设定为9 V DC, 输出功率设定为5 W, 纹波比率≤1%, 效率≥75%, 动态节律为4~10 s, 调频范围为0~150 Hz。连续治疗3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治疗。方药组成:细辛3 g, 甘草片5 g, 川芎、人参片、茯苓、秦艽、桑寄生、桂枝、防风、牛膝各10 g, 独活、当归、白芍、生地黄、杜仲各15 g。水煎服, 每日1剂, 取汁400 mL, 分早晚连饲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腰椎功能恢复正常, 可进行70°的高抬腿动作;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腰部出现偶尔的疼痛感, 患者均可忍受, 且不会严重影响正常的运动;无效, 临床症状未缓解, 直腿抬高实验呈阳性, 对正常的生活与运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3.2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 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 (JOA) 情况。VAS评分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标准评价, 满分为10分, 分数越高, 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JOA评分满分为30分, 分数越高, 说明患者的腰椎恢复情况越好。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645, P=0.000 1<0.01) 。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48 35 11 2 95.83▲▲
 
对照组 47 22 7 18 61.7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 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
治疗3个月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与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比较 (分, 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t值 P值
JOA评分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8
7.28±
1.33 2.12±
0.29△△▲▲ 25.988
0.000
13.68±
2.34 24.91±
3.51△△▲▲ 18.250
0.000
 
对照组
47
7.52±
1.06 5.09±
0.56△△ 13.896
0.000
13.59±
2.12 19.32±
2.67△△ 11.522
0.000
t值 0.971 32.558
0.196 8.723
 
P值 0.334 0.000
0.845 0.000
注:与本组比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临床医生通常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 即对患者的相关穴位与病灶部位进行有效的推拿按摩, 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在于对错位的关节进行有效的复位, 并且通过对相关穴位的按摩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具有较好的疗效[4]。本研究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药物成分主要包括细辛、甘草、川芎、人参、茯苓、秦艽、桑寄生、桂枝、防风、牛膝、独活、当归、白芍、生地黄与杜仲等。细辛、防风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通窍;甘草可抗炎与抗过敏;川芎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人参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茯苓利水渗湿;秦艽、独活、当归祛风湿, 清湿热、止痹痛;桑寄生强筋骨, 除风湿, 通经络;桂枝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白芍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生地黄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杜仲补肝肾。上述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补肝益肾、滋补气血、祛风湿与止痛的效果, 并且对患者的受损神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复, 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若患者有血瘀症状, 加红花与桃仁各10 g;若有气虚证, 加黄芪30 g;若有寒湿症状, 加附子与防己各10 g[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83%, 并且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下降, JOA评分显著提升, 主要在于上述两法联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并且能够调节经络与气血, 使其畅通;同时服用中药能够有效修复受损神经, 从而发挥镇痛与治疗作用。王松焕等[6]通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与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的治疗方式, 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6.60%, 与本研究相似。因此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疗法, 但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对该治疗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华, 李刚, 李阳, 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 (8) :1123-112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1-202.
[3]穆景颂, 倪朝民.常见病康复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康复诊疗指南解读[J].安徽医学, 2017, 38 (5) :674-675.
[4]戚艳, 崔荣荣.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 (1) :84-87.
[5]许洪潭, 张勇.研究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 2015, 34 (28) :190-191.
[6]王松焕, 杨亚锋.中医骨伤手法与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效性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 (8) :130.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杜中录

上一篇:腰椎定点旋转手法联合丁桂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 齐刺结合扬刺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