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骨伤病>正文

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任督周天灸治疗

任督周天灸治疗瘀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 (AS) 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疾病, 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上以韧带起止点发炎、脊柱炎及骶髂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性表现[1]。白种人中该病发病率为0.2%~0.9%[2], 黄种人中约0.2%~0.4%[3]。许多患者因治疗不当出现关节融合, 引起畸形和残废, 造成劳动力丧失, 目前对该病没有特效的疗法。近年笔者在柳氮磺胺砒啶的治疗基础上, 采用任督周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症状积分、疼痛评分等明显改善, 提高了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经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至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疼痛风湿科门诊就诊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 女性15例;年龄平均 (36.18±8.98) 岁;平均病程 (5±2.42) 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 女性14例;年龄平均 (35.18±9.33) 岁;平均病程 (5±2.51) 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美国风湿病学会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 至少3个月持续下腰痛, 活动后可缓解疼痛, 休息后不减轻; (2) 腰椎活动受限 (垂直和水平面上) ; (3) 胸廓扩张度小于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4) 具备单侧III~IV或双侧II~III级X线骶髂关节炎。具备 (1) ~ (3) 中至少一条加上 (4) 即可确诊AS。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瘀血痹阻型。主症:腰骶疼痛, 脊背疼痛, 腰脊活动受限, 晨僵, 疼痛夜重, 或刺痛;次症:肌肤干燥少泽;舌脉:舌暗或有瘀斑, 脉沉细或涩。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2) 年龄在16~60岁; (3) 近1月内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4) 遵医嘱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存在关节已严重畸形者; (4) 合并其他血清阴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口服柳氮磺胺砒啶 (SASP, 生产厂家: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0.25 g×60片, 批号:081212) , 用法:第1周、第2周和第3周各每次0.25 g、0.5 g、0.75 g, 每日3次;后期维持0.75 g, 每日3次。
 
2.2 观察组
2.2.1 药酒的来源、选取及制作
药酒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田元生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结合中医四诊合参制定的配方,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药物如下:土鳖虫100 g、全虫100 g、蜈蚣10条、地龙100 g等。将药物浸泡于5斤60°以上的白酒中, 密封浸泡1个月后, 将制好的药酒通过滤网倒入1 500 m L的带龙头的密封罐中。
 
2.2.2 任督周天灸操作
材料:艾绒1斤、生姜3斤、点燃器、95%酒精、无菌巾、干毛巾、药酒。操作方法: (1) 将3斤生姜打成碎沫, 加热后, 与40 m L药酒搅拌均匀, 待药酒充分渗透姜沫, 再均匀铺在无菌巾上。 (2) 铺艾绒:将约2/3艾绒铺在姜粒上。 (3) 点燃:绳子捆绑固定无菌巾两端以便于移动。于艾绒上稍洒95%酒精, 便于点燃, 随后用点燃器点燃, 医者双手持无菌巾两端, 放于患者背部, 长度约为患者大椎至腰阳关穴距离, 宽度为督脉左右旁开3 cm。即开始施灸, 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后背过热, 不能忍受, 可用干毛巾垫背部以防烫伤。 (4) 换灸:施灸计时约1 h后, 去除艾灰, 换上剩余约1/3艾绒, 方法同上, 放于患者腹部, 长度约为患者剑突下至耻骨联合间距离, 总治疗时间约2 h。
 
2.3 对照组
给予普通艾盒灸疗法。材料:艾灸盒、艾条些许。操作方法:选取一个背部艾灸盒, 用点燃器将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盒内, 医者双手持艾灸盒置于患者背部正中 (督脉及旁开3 cm) , 热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待艾条燃尽后换灸 (计时约1 h) 。选取一个腹部艾灸盒, 方法同上, 将艾灸盒置于患者腹部, 施灸约1 h, 共2 h。
 
2.4 疗程
两组治疗均1周1次, 4次为1疗程, 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症状积分量表, 见表1, 记录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画一条长10 cm的线, 一端为0, 另一端为10, 分别表示无痛与剧痛, 中间随数值增加, 疼痛程度增加。患者依自己疼痛程度在线上进行标记。
 
 表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评分标准
 
国际脊柱关节病评价工作组 (ASAS) 制定的疗效评价因子[5,6,7]: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 (BASDAI) 、患者的疾病总体评价 (PGA) 、胸廓活动度、枕-墙距、臀-地距、脊柱僵硬 (晨僵时间) 、C-反应蛋白 (CRP) 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 。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症状积分减少≥30%, 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 对照组为75%。组间中医症状疗效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 症状积分、VAS、PGA、BASDAI、脊柱活动度、枕-墙距、臀-地距、晨僵时间、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 。组间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VAS、PGA、脊柱活动度、枕-墙距、晨僵时间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VAS、PGA、BASDAI、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枕-墙距、臀-地距、脊柱僵硬、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比较
 
4 讨论
中医学上,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大偻”“痹症”“腰痹”“肾痹”等范畴。《素问·痹论》载:“肾痹者,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 是对该病最早的描述[8]。《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凡人之腰痛, 皆脊梁处作痛, 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 其督脉必虚, 是以腰疼”。笔者认为其病机多为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 复感风、寒、湿邪, 致气血瘀阻, 督脉不通, 日久而发本病。
 
艾灸是通过灸火的热力作用于经络腧穴, 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医学入门·针灸》有“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的记载;《本草从新》中记录:“艾叶, 纯阳之性, ……以之灸火, 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有温补阳气、调理气血等效, 艾盒灸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各位医家也比较认可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9], 因此本研究选用艾盒灸作为对照组。
 
隔姜灸充分运用艾和生姜的双重温热效应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 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进而祛邪外出。药灸借助于灸火的温热性刺激以及艾绒的烟、气味、红外线等综合作用, 能起到温阳散寒、行气活血、除湿通络的作用[10,11]。药酒中所选取药材土鳖虫、全虫、蜈蚣、地龙等中药, 性善走窜, 具有较强的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之效。再通过艾火的力量将药物的渗透刺激作用于经络腧穴, 药酒、艾灸合一, 增强灸感, 提高药性, 渗透作用加强, 疗效显著。本研究选取的任督周天灸疗法包括艾、姜、药酒等材料, 作用于人体任督二脉, 是涵盖了艾灸、隔姜灸、药灸、经络等各种疗法于一体的综合疗法, 切合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 加强了治疗效果, 充分发挥其补益阳气、温经通脉、祛风除湿、补肾壮骨等作用, 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积分、VAS、PGA、脊柱活动度、枕墙距、晨僵时间等改善优于对照组。
 
任督周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因人而异, 对症施治, 能增强患者体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反应好, 值得推广应用。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张晴晴 张培培 赵翅 田元生

上一篇:“筋痹”始见于《黄帝内经》采用手法治疗

下一篇:头夹肌损伤 小针刀操作手法 辨证配穴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