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骨伤病>正文

骨折压疮 中医手法

中医手法护理在防治老年骨折患者压疮中的应用
 
骨折是外科常见的骨伤类型,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 跌倒等外伤风险较高, 骨折发生率也较高, 且术后恢复期长, 因此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近年来, 中医手法护理在外科临床实践效果良好, 骨伤科治疗中应用较多, 运用多种手法护理措施有利于外科并发症的预防[1]。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手法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 本研究选择78例老年骨折患者, 对比分析了中医手法护理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兴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8例;年龄61~79岁, 平均 (70.35±9.12) 岁;病程1~15 d, 平均 (8.16±7.02) d。对照组男22例, 女17例;年龄61~78岁, 平均 (79.51±8.62) 岁;病程1~15 d, 平均 (8.12.±7.02)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参照《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 (2011版) 》关于压疮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3]中压疮的相关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闭合性骨折, 并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年龄≥60岁;首次骨折;自愿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有压疮史、骨折前长期卧床史、糖尿病足、严重营养不良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皮肤破损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无法配合治疗与护理者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骨折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手术方案, 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 术中密切配合医师完成手术, 术后早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肿胀情况, 及时更换污染的敷料;帮助患者翻身或更换体位, 使用软垫等物品减轻受压部位压力, 密切监测并预防压疮等并发症。观察疗程为6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手法护理, 措施如下。①穴位按摩。每日按摩患者足三里等阳明胃经穴位, 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根据患者骨折情况, 对周围经络穴位进行按摩。腹胀便秘者, 对天枢、梁丘、丰隆、合谷、曲池等穴位进行强化按摩, 按照经络走向自上而下按摩, 每穴1~2 min, 力度由小到大, 使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佳。②循经络拍打。采用中医循环拍打手法, 每日1~2次, 对患者进行拍打护理;依次拍打腹股沟、手脚心、腋窝、腘窝等经络及血气汇聚的地方, 操作者用前臂用力、手腕用力拍打, 每个位置拍打5~10次, 持续拍打30~40 min。拍打肌肉厚度较大的地方时, 可增加拍打力度, 并及时询问患者力度是否舒适。③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应注意患者用餐时间, 以餐后2 h为宜;指导患者仰卧屈膝, 不容易固定姿势者, 给予软垫或靠枕支撑;护理人员双手揉搓至掌心发热, 以肚脐为中心, 先顺时针揉30圈, 再逆时针揉30圈;护理人员右手置于左手上, 掌心位于患者肚脐上, 逐渐增加按揉力度, 使患者感觉到肚子微热为佳, 不可过于用力。按揉时注意倾听肠鸣音, 肠鸣音过强者, 应立即停止按揉。④艾灸。艾灸的主要穴位为足三里、气海、涌泉、三阴交等。使用20 cm长艾条, 点燃后对主要穴位进行温熏, 灵活调整皮肤与艾条之间的距离, 每次艾灸30 min。观察疗程为6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压疮监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压疮情况, 并对压疮程度进行分期。Ⅰ期:皮肤局部发红、水肿, 按压后颜色不改变, 但无皮肤破损;Ⅱ期:皮肤局部出现松脱、水疱, 皮肤颜色紫红;Ⅲ期:已形成浅表溃疡, 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有脓性分泌物覆盖, 致使浅层组织坏死;Ⅳ期:溃疡坏死组织可深达真皮下层和肌层、肌腱, 甚至深达软骨, 并显露部分软骨及骨组织[4]。②护理满意度监测。采用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问卷评分0~150分, 分值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125~150分;基本满意:110~124分;一般满意:90~109分;不满意:≤89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计为总满意。该问卷预调查显示, Cronbach α系数为0.82, 问卷效信度良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压疮情况比较
观察组Ⅱ期压疮发生率、压疮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骨折患者压疮情况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Ⅰ期 Ⅱ期 Ⅲ期 总发生
观察组 39 2 (5.13) 0 (0.00) ▲ 0 (0.00) 2 (5.13) ▲
对照组 39 3 (7.69) 4 (10.26) 1 (2.56) 8 (20.5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
观察组 39 21 10 6 2 94.87▲
对照组 39 13 14 5 7 82.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老年人因受肢体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 极易出现外伤、骨折等情况, 且身体功能下降, 康复时间延长, 多数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 因而发生压疮的风险明显上升, 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对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常规临床护理在老年骨折外科防治方面, 以防为主, 缺乏主动的干预措施, 因而对压疮的防治效果不佳, 需进一步提高相关护理水平[5]。
 
中医认为, 久卧伤气, 气血运行不畅, 以致神情倦怠, 脾胃失和, 骨骼、筋脉失养, 肌肉萎缩, 对于骨折愈合较为不利;同时久卧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两亏、气滞血瘀, 进而引发局部溃烂及坏死。因此, 中医主张采用活血行气、通经化瘀等治法防治老年骨折后压疮的发生[6]。中医手法护理中, 穴位按摩可通经络、活血化瘀, 循环拍打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艾灸可益气通络, 活血养血, 对患者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7]。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知多种中医防治措施联用, 可有效降低了压疮发生风险和程度。此外,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知患者对中医手法护理较为满意,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手法护理老年骨折患者, 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发展, 防治效果良好, 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桂诗琪.中医手法撬拨复位结合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护理[J].中医药导报, 2014, 20 (05) :144-145.
[2]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 (2011版) 第3讲压疮[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 39 (11) :55-5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4]赵静.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推广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 (2) :186-187.
[5]申屠莹, 施建勤, 金红, 等.中医护理技术在骨伤科的应用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 (02) :122-124.
[6]陆淑仙, 莫剑妹, 曾丽芬, 等.中医护理干预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 (6) :57-58.
[7]杨芸.中医辨证施护在骨伤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 (15) :185-18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关俊慧

上一篇:督灸联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下一篇:中医调养“筋,骨”同等重要的地位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