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风湿性关节炎>正文

中医“痹证”风湿病舒筋通络治验

梁国川治疗风湿病经验
 
风湿病属中医“痹证”范畴, 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程长, 症状复杂, 变化多端, 常导致患者劳动力丧失,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
 
1 风寒湿热型
风湿病多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 流注经络、肌肉、关节, 使气血瘀阻而发病。《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载:“痹者,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成痹, 其状肌肉顽厚, 或疼痛, 由人体虚, 腠理开, 故受风邪也。”痹证有风、寒、湿、热之差异, 治疗也应根据证型分别采用祛风、散寒、清热、除湿之法, 结合行气活血, 舒筋通络。
 
病案1:患者, 女, 43岁, 2016年6月15日就诊。主诉:6月8日搬住新房, 因通风较差, 地墙潮湿, 天气炎热, 用自来水洗澡, 夜卧湿地逐渐引起周身沉困, 手足不灵活, 头重, 特来找余诊治。查体:患者精神萎靡不振, 头重, 四肢关节酸胀, 周身有沉重感, 舌苔白腻, 脉濡缓。中医诊断:风湿 (湿偏重) ;治疗拟祛风除湿散寒。拟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g, 独活10g, 细辛5g, 炒苍术10g, 白术10g, 炒陈皮8g, 秦艽12g, 炒白芍15g, 桂枝10g, 茯苓15g, 炒薏苡仁30g, 生半夏8g, 8剂。每日1剂, 水煎分两次服。6月17日二诊:患者周身沉重、关节酸痛好转, 但精神较差, 纳呆, 舌苔薄白腻, 脉濡。上方去细辛、秦艽, 加白豆蔻10g, 炒厚朴8g, 神曲10g, 续服8剂, 每日1剂。服药后, 全身不适症状消除, 恢复正常, 病获痊愈。
 
按语:患者平素身体结实, 因长夏季节, 久卧湿地, 风湿浸淫, 外流注经络, 内湿困脾胃, 以致周身沉困, 关节酸痛, 头重, 纳差, 以羌活、独活、细辛、秦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半夏、苍术、白术、茯苓、陈皮、白豆蔻、薏苡仁健脾祛湿, 白芍、桂枝调和营卫。诸药合用, 祛风散寒, 燥湿健脾。服药后, 诸症改善而痊愈。
 
2 痰瘀痹阻型
痹证日久, 邪气久羁, 气血运行不畅, 津凝为痰, 痰浊蕴结, 痰瘀之邪深经入骨, 久则血凝气滞, 经络痹阻不通, 出现疼痛, 关节肿大, 僵硬畸形, 屈伸不利, 舌苔白腻, 脉细涩。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
 
病案2:患者, 女, 56岁, 因“双手指关节肿痛近1年”于2015年10月25日就诊。主诉:手指关节肿胀疼痛, 呈梭状, 在县医院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 X片显示手指关节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变。曾多次服用布洛芬、吡罗昔康片及激素药, 未见明显好转, 找余诊治。查体:患者两手指关节轻度肿大, 酸痛, 有畸形, 手指僵硬, 活动不利, 舌苔薄白腻, 脉濡细。辨证属风寒湿邪蕴结, 深入筋骨, 流注关节, 经络受阻。治疗以祛风寒湿痹, 搜风通络, 益气活血。拟黄己乌桂汤加减:黄芪30g, 桂枝10g, 寻骨风10g, 细辛5g, 制川乌10g (先煎) , 制草乌10g (先煎) , 僵蚕10g, 胆南星8g, 芥子8g, 全蝎6g, 大蜈蚣1条, 地龙10g, 防己8g, 秦艽15g, 陈皮8g, 赤芍10g, 每日1剂, 水煎分2次服。11月10日二诊:上方服用16剂, 患者自觉疼痛症状减轻, 但手指关节肿大、畸形如故。效不更方, 续以上方20剂。12月2日三诊:手指肿大、疼痛有好转, 以上方去全蝎、秦艽、防己, 加仙茅10g, 淫羊藿10g, 连服20剂。12月23日四诊:手指关节活动好转, 关节肿大畸形明显改善。苔薄, 脉濡, 以上方去蜈蚣、胆南星, 加骨碎补, 续服20剂。2016年1月14日五诊:患者除手指遗留轻度畸形外, 疼痛、肿胀等症状基本消失, 活动功能恢复。嘱其天气寒冷时, 用温水洗刷, 加强手指关节功能锻炼, 随访1年, 未复发。
 
按语: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着痹”“骨痹”“筋痹”范畴。《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其病因病机是外受风寒湿邪侵袭, 久而致肝肾精血虚弱, 致经络痹阻, 气血凝滞, 留连久着, 病邪深入筋骨, 导致肝肾受损。肝主筋, 肾主骨, 肝肾筋骨失养, 形成小指关节肿胀呈梭状, 屈伸不利。治疗以黄芪、当归调理气血;秦艽、寻骨风、防己、川乌、草乌、细辛、桂枝祛风湿, 温通经络;胆南星、芥子化痰;更以蜈蚣、全蝎、地龙搜风通络;川乌、草乌祛寒湿之痹痛, 必须久煎;加仙茅、淫羊藿、骨碎补、何首乌补肝肾;但蜈蚣、全蝎有毒, 不宜久用。因痹证顽固, 治疗2个月, 症状基本消失, 活动自如。
 
3 气血肾督亏虚型
痹证的发生主要因人体正气虚, 腠理不密, 卫外不固, 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内经》云:“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所以痹证日久, 气血损伤, 脏腑亏虚, 此乃正虚邪恋, 因此临床治疗以益气固卫, 和营养血, 补益肾督。本证型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病案3:患者, 男, 45岁, 2015年在广州打工, 腰痛连及右下肢酸痛麻木, 不能行走。广州某医院CT检查提示:第3、4腰椎及第4、5腰椎椎间盘突出较严重, 建议手术治疗。因拒绝手术, 于10月25日找余诊治。主诉:在外地打工, 长时间弯腰, 过度疲劳, 引起腰酸痛, 连及右下肢麻木, 步履不便。查体:腰部疼痛至右下肢放射性酸胀麻木, 轻度跛行。因劳倦所伤, 外邪深入筋骨, 气血阻滞, 引起腰腿酸痛, 舌质暗红, 苔薄, 脉和缓、紧。辨证:肾督亏虚, 气滞血瘀, 经络不通。治疗以补肾壮腰, 益气活血, 通络除痹。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50g, 当归10g, 白芍15g, 桂枝10g, 狗脊15g, 桑寄生15g, 续断片10g, 独活10g, 徐长卿10g, 伸筋草10g, 川牛膝10g, 地龙10g, 蜈蚣1条, 醋乳香10g, 制没药10g, 五加皮10g, 10剂。每日1剂, 水煎服。11月5日二诊: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减轻, 仍有腰酸, 行走有轻度跛脚。上方去制乳香、制没药, 加仙茅10g, 淫羊藿10g, 杜仲10g, 续服10剂。患者腰酸, 右下肢麻木等症状消失, 行走如常, 嘱其不要过度疲劳, 注意体位, 返回广州工作, 至今未复发。
 
按语:腰椎间盘突出证属中医“腰痛”“腰腿痛”“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 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中医认为, 元阳不足, 气血亏虚, 导致筋骨失养, “不荣则痛”。劳动过度, 长时间弯腰体位, 致瘀血内阻筋骨, 气血运行失调, 外感风寒湿邪, 邪阻经络, 导致机体阴阳失衡, “不通则痛”。西医认为, 本病因腰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松弛膨出或破裂, 从而压迫周围组织, 使局部神经根水肿, 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今用中药黄芪、当归、白芍、桂枝补气血, 和营卫;独活、桑寄生、牛膝、徐长卿、制乳香、制没药祛风湿, 活血止痛;续断、狗脊、杜仲、仙茅、淫羊藿壮腰脊, 温补肾阳;地龙、蜈蚣通络止痛。诸药合用, 共奏益气活血、调补肾督、祛风除痹、温经通络之效。
 
4 结语
风湿病的病因复杂, 症状变化多端, 治疗方法亦各不相同, 因此必须辨证准确。案例1属风湿浸淫, 湿邪重着濡滞。因初病邪实, 以祛邪为主, 重用祛风除湿, 佐以燥湿健脾。案例2风湿痹症久而不愈, 痰瘀交阻, 正虚邪恋, 以及案例3, 劳倦所伤, 则需重视扶正, 标本兼顾, 治疗时应重视益气血, 和营卫, 补肝肾, 温肾阳。有痰瘀者, 则行瘀祛痰, 佐以祛风湿, 温经通络。病情顽固者, 一定要加虫类药, 搜风通络, 虫类药善于走窜, 能引药直达病属。风湿病久痹不愈, 必须坚持治疗, 只要辨证准确, 治疗得当, 用药精准, 定能达到预期疗效。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梁国川

上一篇:治类风湿关节炎 近端选穴对局部的病证散瘀止痛

下一篇:耳穴贴压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失眠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