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风湿性关节炎>正文

穴位贴敷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为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1]。该病好发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早期症状为晨僵、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治疗不及时会发生多关节受累、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为手指僵硬、不能站立,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还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损伤[2]。因此,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目的,抑制疾病发展及软骨破损,保护关节功能,改善肢体功能,最终达到缓解病情或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3]。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关节部位,导致关节部位血气痹阻,不通则痛,阴雨天气时疼痛加剧[4]。穴位贴敷是常见的中医外治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贴敷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晨僵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5~65岁,平均(43.35±3.21)岁;病程4~12年,平均(8.12±2.35)年;关节功能:Ⅰ级12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学历:大专以上20例,高中12例,初中以下8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6~65岁,平均(43.41±3.15)岁;病程4~11年,平均(8.22±2.38)年;关节功能:Ⅰ级11例,Ⅱ级17例,Ⅲ级12例;学历:大专以上19例,高中13例,初中以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5]:≥3个关节部位的关节肿,关节及关节周围晨僵时间>1h,掌、腕关节至少发生1个关节肿,X线显示手、腕关节骨质侵袭,对称性关节炎,符合以上3条即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家属或患者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合并症者;过敏体质者;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入院后给予健康宣教,包括让患者熟悉并了解疾病的病变特点;注意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禁止食用辛辣、油腻食物;适当运动,鼓励患者积极采取康复训练,如慢走、游泳等,以增加关节力量,维持关节活动,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锻炼时间及强度,避免过度锻炼;积极配合治疗,建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按摩局部,改善其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干预6个月。
 
2.2 观察组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1)饮食护理: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均衡。选择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高钙铁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黑木耳、蘑菇、绿色蔬菜、深色水果等;肥胖者注意减轻体质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2)情志护理:A.详细讲解中药贴敷的药理机制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分享成功病例,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B.经常和患者谈心,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鼓励其正确看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告知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耐心,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情。C.指导患者适当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D.建议患者多倾听舒缓音乐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3)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为艾叶、伸筋草、独活、延胡索、威灵仙、莪术、当归、牛膝各50g,没药、生草乌头、乳香各30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用陈醋、姜汁和麻油各10mL调至膏状,敷于环跳、肾俞(两侧)、气海、阳陵泉、委中、承扶。贴敷后皮肤轻微瘙痒、发热,并伴有色素沉着,属于正常反应。敷药期间防止浸湿,避免感染;观察有无水肿、过敏等反应。如果贴敷部位发红,隔日贴敷时避开此位置;如果已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涂抹抗过敏药物。隔日贴敷1次,每次8h,3次为1个疗程,每个月贴敷1个疗程,治疗6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晨僵时间及满意度。(1)关节疼痛程度:取一把10cm的尺子,根据疼痛程度标记为0~10分。剧烈疼痛,影响睡眠为10分;疼痛尚可忍受,不影响睡眠为5~8分;无疼痛或轻度疼痛为0~5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2)关节肿胀:无肿胀为0级;软组织肿胀为1级;软组织肿胀且伴有关节腔积液为2级。(3)晨僵时间:每日起床后记录。(4)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评估,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分100分。评分≥95分为满意,80~94分为比较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关节疼痛评分及晨僵时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及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及晨僵时间均改善,且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及晨僵时间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P<0.05。
 
(2)关节肿胀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级别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前后关节肿胀情况比较(例)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P<0.05。
 
(3)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多发性和对称性的关节炎,属于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综合征的一种,严重者会引发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该病的特点是病程慢,关节疼痛和肿胀反复发作,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若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运动系统,还累及心脏、肾脏、呼吸等系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6]。临床治疗该病多以健康教育、联合用药及功能锻炼为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采用系统性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促使炎症消退,防止疾病复发。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但因方案较为简单,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护理效果不佳。
 
中医认为,该病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筋骨失养,气血痹阻所致,治疗应标本兼治。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常见的外治法之一,药效由皮肤渗入穴位,由穴入里,由经络直达内脏,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的功效,具有药物吸收率高、渗透力强的优势[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和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肿胀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俊红[8]研究结果一致。该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有利于增强护患关系。穴位贴敷药物中,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独活、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解表,延胡索辛散温通,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当归活血。诸药合用,可消除体内虚寒,促进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散寒止痛的目的。环跳、肾俞(两侧)、气海、阳陵泉、委中、承扶等是治疗关节肿痛的重要穴位,药物贴敷后药效能直接到达经脉,直达病所。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治愈的信念;给予健康指导,避免高盐、肥胖、油炸食品,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疼痛等症状,缩短晨僵时间,提高满意度。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仍需大样本量、前瞻性及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随访证实。
 
参考文献
[1]梁丽君,王鑫,史安臣.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12):855-858.
[2]邵莉.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价值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7):72-75.
[3]鲁锦玥,达明莲,康国荣,等.炎症介质在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J].临床荟萃,2018,33(2):173-176.
[4]高凡珠.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治体会[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10):943-944.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6]桂环,刘霞,戴生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的侵袭性及相关机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78-280.
[7]王海隆,姜泉,冯兴华,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4):97-100.
[8]李俊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3):1969-1970.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潘瑞 呼亚玲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白求恩医院

上一篇:火针焠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晨僵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