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颈椎病>正文

食道型颈椎病,施以针穴捻转补法

调神利窍针刺法治疗食道型颈椎病

患者女, 52 岁。主因言语不利伴吞咽无力半 年, 逐渐加重, 于 2015 年 8 月 20 日就诊于天津中医 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门诊。患者自述半年前 因颈部劳累后逐渐出现言语不利伴吞咽无力, 曾 多方求医, 口服多种中西药物治疗, 疗效不显, 症 状继续呈进行性加重状态, 遂就诊于本院针灸部门 诊。刻诊: 神清, 声音嘶哑, 说话时费力, 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双眼各向运动自如, 双 侧软腭抬举正常, 咽反射存在, 舌肌无萎缩, 伸舌略 右偏, 进食、 饮水时吞咽无力, 偶有呛咳, 颈项部僵硬 疼痛, 双手拇指、 示指偶有麻木, 胃纳尚可, 夜寐欠 安, 二便调, 舌淡红, 苔薄黄, 双侧尺脉沉细。血压: 145/90 mmHg( 1 mmHg =0. 133 kPa) 。既往有高血 压病病史。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四肢肌力、 肌张 力正常, 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 MRI 示脑质平扫未见异常。颈椎 X 射线示颈椎序列尚 可, C 3 ~6 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前纵韧带部分钙化, 部 分椎间孔狭窄。

中医诊断: 喉喑证, 证属肺肾气阴两 虚, 喉窍失养。西医诊断: 食道型颈椎病。

治疗原 则: 调神利窍, 滋补肺肾。

选穴: 百会、 神庭、 印堂、 廉 泉, 双侧风池、 完骨、 翳风、 旁廉泉( 廉泉穴旁开 1.0 寸 处) 、 列缺、 内关、 合谷、 血海、 阴陵泉、 足三里、 三阴 交、 太溪、 太冲。

操作方法: 诸穴常规消毒, 取 0. 30 mm ×40 mm 华佗牌无菌针灸针, 百会穴向后斜刺 0. 3 ~ 0. 5 寸, 神庭穴向后斜刺0.3 ~0. 5 寸, 印堂穴针尖朝向鼻根 方向平刺0.3 ~0. 5寸, 均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 以 得气为度; 廉泉穴、 旁廉泉穴, 针尖向舌根部刺入 0. 5 ~0. 8 寸, 均施以捻转补法, 使针感向舌根和咽 喉部扩散; 风池穴、 完骨穴、 天柱穴向喉结方向刺入 1. 0 ~ 1. 5 寸, 均施以捻转补法, 以咽喉部出现麻胀 感为宜, 列缺穴沿肺经循行路线向肘关节方向斜刺 0.3 ~0.5 寸, 施以捻转补法, 余穴均刺入0.8 ~1.0 寸, 均施以捻转补法。留针 30 min, 1 次/d, 14 d 为 1 个 疗程。治疗 1 周后, 患者声音嘶哑、 吞咽无力、 呛咳 症状明显缓解, 颈项部疼痛、 双手拇指、 食指麻木较 前减轻, 夜寐欠安较前改善, 治疗 1 个疗程后, 患者 声音较前洪亮, 进食、 饮水时已无呛咳, 颈项部疼痛, 双手拇指、 食指麻木症状消失, 夜寐安。2 个疗程 后, 诸证告愈, 嘱患者规律作息, 颈项部避风寒并保 持正确的姿势以巩固疗效。电话随访 3 个月未见 复发。

讨论

食道型颈椎病, 属于颈椎病的一种特殊 类型, 临床较少见, 国际上称为 Forestier 病 [1 ] 。由于 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骨赘形成、 前纵韧带钙化刺 激、 压迫食管及咽喉部的肌肉和交感神经, 造成吞咽 困难、 咽部异物感、 声音嘶哑,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 椎病。近年来, 通过血管造影, 手术证明颈椎病变可 压迫椎 - 基底动脉, 造成脑干部的神经核团血液供 应障碍 [2 ] 。与发音、 吞咽功能有关的肌肉由舌咽神 经与迷走神经支配, 疑核发出的纤维随舌咽神经和 迷走神经支配软腭、 咽、 喉和食管上部的横纹肌, 舌 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一般内脏感觉的中枢突终止于孤 束核 [3 ] 。疑核与孤束核均位于延髓处, 当两核团发 生血液供应障碍时, 导致舌咽、 迷走神经支配区的感 觉和运动功能紊乱而出现吞咽困难、 声音嘶哑等症 状。本病属于中医学“项痹” 、 “喉喑” 范畴, 颈项部 僵硬不适中医辨病为项痹, 声音嘶哑、 吞咽无力中医 辨病为喉喑, 二者病位均在颈部, 故可相互影响。中 医认为发声主要与心、 肺、 肾三脏相关, 正如《景岳 全书》 云 : “是知声音之病, 虽由五脏, 而实为心之 神, 肺之气, 肾之精, 三者为之主耳。然人以肾为根 蒂, 元气之所由生也。故由精化气, 由气化神, 使肾 气亏虚, 则元阳寝弱, 所以声音之标在心肺, 而声音 之本则在肾。 ” 本案患者一方面因颈部积年劳损, 气 血失和, 发为项痹, 久病伤神, 神不导气使气血津液 运行受阻; 另一方面, 久病及肾, 肾气虚乏, 火不暖 土, 故脾胃化生气血不足, 肺金失其所养, 使气血阴 津倶不足, 咽喉失于濡养, 故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吞 咽无力、 呛咳,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沉细等证, 辨为肺 肾两虚证, 治以调神利窍, 滋补肺肾 。

《素问·保命 全形论篇》 曰 :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 。 ” 《景岳全书》 亦曰 : “医必以神, 乃见无形, 病必以神, 血气乃行, 故针以治神为首务。 ” 故取百会穴、 神庭穴、 印堂穴 通督调神, 安神定志;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 穴, 心包代心行令而心藏神, 刺之有调整心经气血, 调神开窍之效, 4 穴合用, 调神、 安神以宣导气机, 使 气血津液运行通畅, 咽喉得以濡养。取廉泉穴, 旁廉 泉穴活络利舌, 利咽开音, 此 3 穴深层布有舌神经、 舌下神经, 刺激此 3 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有利于 恢复吞咽、 语言功能。风池穴、 翳风穴和完骨穴位于 后颈部, 3 穴伍用有行气活血, 通关利窍之效, 既能 活血通络治疗颈项部疼痛、 僵硬, 又能通关利窍恢复 咽喉的发音、 吞咽功能。现代研究证实针刺风池穴、 翳风穴和完骨穴可改善后循环的血流供应、 降低外 周阻力与颈部软组织的紧张状态, 从而改善脑干的 血液循环, 恢复脑干的传导和反射功能 [4 ] 。足三里 穴、 血海穴和阴陵泉穴相配有健脾和胃与补气养血 之效。

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汇穴, 足太阴脾经挟 咽, 连舌本, 散舌下;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 挟舌本; 足 厥阴肝经循喉咙, 上入颃颡; 针刺此穴既能滋补肝、 脾、 肾三脏之阴, 又根据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的原 则, 滋养与疏通舌、 咽部的气血。太溪穴为肾经原 穴, 滋肾阴, 补肾气, 列缺穴为肺经络穴, 宣发肺气, 利咽开音, 二穴相配, 有金水相生之妙; 考虑患者久 病气血瘀滞, 故取合谷穴、 太冲穴开四关以理气调 血。诸穴合用, 共奏调神利窍、 滋补肺肾之功, 故咽 喉得养, 诸证告愈。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王硕 杨白燕

上一篇:中医防治颈腰伤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抑郁症

下一篇:取穴双侧颈夹脊穴针刺治颈椎病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