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性病>荨麻疹>正文

穴位埋线结合脐灸治疗慢性荨麻疹33例

笔者在跟师冯兴中教授和冀来喜教授期间, 系统学习了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又结合本地区患者的体质及依从程度, 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脐灸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3例,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33例荨麻疹患者均来自2017年3月~2017年9月我科门诊, 其中男9例, 女24例;年龄最小11岁, 最大69岁;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20 a。全部患者均有皮肤科诊治史, 均经中西药等治疗仍反复发作。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埋线
(1) 取穴:第一次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肩髃 (左) 、曲池 (右) ;第二次取穴:大椎、风门、膈俞、曲池 (左) 、肩髃 (右) ;第三次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血海 (双) 、足三里 (双) 。 (2) 操作:每次埋线前先在穴位局部拔罐10 min, 起罐后穴位碘附消毒, 用高冠牌9号埋线针植入0号蛋白线, 出针后局部挤压出血, 挤至血不出为止, 然后创可贴贴敷。 (3) 疗程:每隔1个月埋线1次, 3次为1疗程。
 
2.2 脐灸疗法
(1) 面圈的制作:先以温水调面粉成圆饼状 (直径约5 cm左右) , 然后在面饼中间做一与患者本人肚脐大小一致的小孔 (直径约1 cm左右) , 面饼下垫相应大小的纱布4层~6层 (或相应厚度的棉花) 。 (2) 脐灸粉制备:将药物 (自拟抗过敏中药方) 粉碎, 过100目筛装瓶备用, 另备冰片待用。 (3) 操作方法:令患者仰卧位, 充分暴露脐部, 用75%酒精在脐局部常规消毒后, 先闪罐至脐部皮肤微红, 然后将面饼小孔内填满药粉置于脐上, 用艾柱 (直径约2 cm, 重量约3 g左右) 置于药末上, 连续施灸5壮, 大约共需2 h。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物, 次日自行揭下, 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 (4) 疗程:每次穴位埋线后1周开始脐灸治疗, 每周2次 (隔2 d~3 d 1次) , 12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评价疗效, 未完成疗程者按照治疗结束时评价。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和大小, 按4级评分法计分。0分:无痒感, 无风团;1分:轻度瘙痒, 风团直径<0.5 cm, 数目1个~6个;2分:中度瘙痒, 风团直径0.5 cm~2.0 cm, 数目7个~12个;3分:重度瘙痒, 风团直径>2.0 cm, 数目超过12个。根据治疗前后的总积分评价疗效,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 (SSRI) =[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
 
3.2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按四级标准:痊愈为SSRI≥90%, 计17例;显效为60%≤SSRI<90%, 计11例;好转为20%≤SSRI<60%, 计3例;无效为SSRI<20%, 计2例。总有效率以痊愈率加显效率计算为84.85%。
 
4 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各种过敏体质人群也日益增多, 按照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 明确过敏源, 阻断致敏途径是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1]。但目前临床所见并不如此, 因为很多荨麻疹患者并不能明确过敏源, 而且即使避免过敏源也仍然无法改变其过敏体质。鉴于此, 按照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思路和方法, 一是提升患者正气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 二是疏通全身气血以实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目标。
 
穴位埋线是针刺疗法的延伸, 其所植入的蛋白线通过肌体的分解吸收能够更加持久的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而获得一种“长效针感”效应, 使机体免疫、抗过敏能力得以提高[2]。埋线前背部穴位拔罐既可以减轻针入皮肤的痛苦, 又可以增加拔出埋线针后穴位的出血量, 从而将拔罐、放血、埋线三者作用有机结合, 起到疏通经络、活血祛风的作用, 实现“血行风灭”的目的。另据笔者临床观察, 大椎及膈俞一般出血量较多, 其他背俞穴出血量偏少, 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肩髃配曲池治疗瘾疹经验来自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 二者均属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散经络之邪, 曲池泻脏腑之热, 二穴合用, 共奏宣气行血、活络止痛、祛风止痒之功。且二者左右交替使用, 保持了穴位抗敏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肚脐为五脏六腑之本, 真气之所系, 元气归藏之根。隔药灸脐法可使穴位、药物、艾灸三种疗法作用于一体, 通过刺激脐部, 激发脐深部的元气[3], 增强机体免疫力, 抑制过敏反应, 也就是提升正气, 达到“邪不可干”的状态。
 
通过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结合脐灸疗法对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明显的优势, 操作简便安全, 患者依从性较高, 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杜静.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 E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 (11) :1537-1538.
[2]李珍, 李文喜.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78例[J].中国针灸, 2013, 33 (3) :211-212.
[3]高树中.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3 (4) :272-273.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崔晨华 曲宪双

上一篇:带状疱疹,瘖痱,足三里施以提插补法

下一篇:结节性痒疹火针疗法加中药熏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