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肤性病>荨麻疹>正文

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分析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笔者以铺棉灸为切入点,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特点及规律,为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依据。
 
1 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1.1 诊疗标准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文献。以“铺棉灸”“薄棉灸”“棉花灸”“贴棉灸”为中文检索词。检索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4月9日,共检索115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关键词和全文等,最终筛选30篇文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其中有明确诊断标准或治疗标准的文献为22篇。笔者分别录入Excel表,发现使用最多的诊疗标准为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余诊疗标准使用频次见表1。其中吕凤立[1]未明确《临床皮肤病学》的参考版本,故不纳入统计。
 
表1 各文献使用参考标准频次表(次) 导出到EXCEL
 
诊疗标准 频次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3,5-8,10-20,22-23] 19
2006年吴志华《皮肤性病学》[12-17,19-20,22-23] 10
2004年《西氏内科学》第21版[12,14-17,19-20,22-23] 9
1998年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8,24] 2
1996年DWORKIN R H,PORTENOY R K.Painand its persistence in herpes zoster[25] 1
2001年赵辨《临床皮肤病学》[25] 1
1989年赵辨《临床皮肤病学》[26] 1
1997年刘忠恕《现代中医皮肤病学》[26] 1
2001年石学敏《针灸治疗学》[18] 1
2005年李曰庆《中医外科学》[24] 1
 
1.2 病种
在纳入的30篇文献中,除《贴棉灸疗法联合激光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评价》[2]《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8]《棉花灸联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25]3篇文献是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研究对象,其余27篇文献均以带状疱疹为病种,表明铺棉灸治疗的主要疾病仍以带状疱疹为主。
 
1.3 介质
在纳入的30篇文献中,仅有2篇文献提到铺棉灸应用时使用介质。吕凤立[1]在操作前将脱脂棉浸泡在酒精中;杨军雄[18]制作的药棉为自拟中药处方。
 
1.4 干预措施
在纳入的30篇文献中,试验组(治疗组)干预措施排名依次为铺棉灸(出现29次)>配穴深刺(出现17次)>夹脊穴针刺(出现14次)>围针针刺(出现13次)>体针针刺(出现8次)>电针(出现7次)>抗病毒药物、刺络拔罐(出现3次)>局部外用药物、梅花针叩刺(出现2次)>镇痛药、激光浮针、耳穴压丸、火针(出现1次)>镇静药、营养神经药物、物理疗法、中药口服(出现0次)。
 
对照组干预措施排名依次为抗病毒药物(出现22次)>营养神经药物(出现9次)>局部外用药物(出现6次)>配穴针刺(出现5次)>夹脊穴针刺(出现4次)>镇痛药、围针针刺(出现3次)>物理疗法、电针(出现2次)>镇静药、体针针刺、火针、中药口服(出现1次)>铺棉灸、耳穴压丸、梅花针叩刺、刺络拔罐、激光浮针(出现0次)。
 
1.5 部位、穴位选择
在纳入的30篇文献中,试验组(治疗组)选穴及部位有5种组合方式分别为:皮损(35%)[1,3,7,8,9,24,26,27,28,29]、皮损+配穴(17%)[2,4,5,10,25]、皮损+夹脊穴(7%)[11,20]、皮损+夹脊穴+配穴(7%)[6,18]、皮损+夹脊穴+经验穴(34%)[12,13,14,15,16,17,19,21,22,23]。
 
1.6 铺棉灸操作规范
参照《铺棉灸操作规范及在皮肤病中的应用》[30]中施灸棉片的制作、施灸方法及注意事项。
 
1.7 观察指标
在纳入的30篇文献中,只有5篇论文[12,14,17,22,23]在观察指标方面写明包含一般观察项目和疗效观察指标。其中一般观察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安全性观察;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疱疹评价指标、疼痛评价指标、带状疱疹特征单项评分、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及患者耐受性指标,其余文献都是以疼痛程度、疱疹数量、疱疹色泽、疱疹糜烂渗出、止疱、结痂中的某几项为观察指标。
 
2 问题
(1)大部分文献的诊疗标准依然停留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缺乏最新的参考来源,但少部分文献结合了《皮肤性病学》和《西氏内科学》。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2004年张学军的《皮肤性病学》、2005年彭文伟的《传染病学》等也被参考过,但被引用次数偏少。
 
(2)30篇文献中只有3篇文献[2,8,25]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研究对象,其余27篇文献均以带状疱疹为病种。带状疱疹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后人可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向延伸。在纳入的文献中,铺棉灸在介质的联合使用上只有吕凤立[1]和杨军雄[18]进行了报道,笔者认为铺棉灸与苗药的结合变成药棉灸治疗带状疱疹是一项有待突破的新方法,但尚需临床疗效验证。
 
(3)纳入的30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分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多选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以抗病毒、营养神经为主。文献分组偏少,疗效来源不确定,无法证明是否为铺棉灸这一种方法所起的作用。
 
(4)大部分文献缺乏对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发生后该如何处理并未进行具体描述,且没有跟进后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随访,导致无法得知铺棉灸对后期疼痛的缓解是否有优势,临床疗效观察应从患者发病到好转再到痊愈的一系列完整的过程。
 
3 小结
铺棉灸疗法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杨介宾教授毕生医学经验的精华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杨运宽教授在继承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铺棉灸疗法进行了更广泛的临床推广,尤其是在铺棉灸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该法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目前只在四川地区得到推广,笔者希望该法可走进广大临床工作者与群众的视野中。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高春秋 冯麟 崔瑾 陈波 吴高鑫 卢春霞 唐玲俐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一篇:清热利湿解毒法治疗带状疱疹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荨麻疹 中药贴敷神厥穴辨证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