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源于带状疱疹这一常见皮肤病。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发为水痘,痊愈后潜伏在人体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被激活,发为带状疱疹,中医病名为“蛇串疮”“缠腰火丹”[1]。带状疱疹皮损痊愈后神经痛持续1个月及以上者可称为PHN[2],中医病名为“蛇丹愈后痛”。临床上,多种疗法已广泛应用于PHN的临床治疗,但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且临床疗效欠佳。
张娟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的研究,尤其是从络病学说出发,研究PHN的灸法治疗。本文从络病学说出发,探讨运用热敏灸联合隔药灸治疗PHN的临证思路。
1 从“络病学说”探讨PHN的病因病机
络病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书中首次提出“经络”“络脉”“络病”等概念。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脉络”之说,并提出以络病证治指导内伤杂病,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创制了旋覆花汤、大黄虫丸等通络名方。《临证指南医案》谈及“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并创辛味通络等治法,发展了络病治疗方药,这标志着络病学说基本完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络病学说源于经络学说。经脉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由经脉分出,存在于机体表面,纵横交错,广布周身,经脉、络脉组成的经络系统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络脉是人体营卫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若邪气滞留络脉,则会扰乱气血津液运行,导致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和络虚不荣,从而形成络病。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一方面可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外溢皮肤而发;一方面可由饮食劳倦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又复感毒邪,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3]。多数带状疱疹患者不会发展为PHN,仅有部分患者会遗留后遗神经痛。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痛为脉络中气血不和。”有学者对PHN人群的中医体质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瘀血质在年龄>60岁的患者及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中占比最高[4]。由此可见,络脉瘀阻与PHN的发生关系密切。张娟主任医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PHN多发生于肝气郁结人群,加之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性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导致肝气进一步郁结。肝主疏泄,使脏腑经络之气运行通畅无阻,气机升降出入协调平衡,从而维持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有序开展。血液的正常运行,亦有赖于气的推动和调控。肝气得疏,全身气机畅通,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气行则血行。若肝气疏泄失常,在气机失调的同时,常见血行异常,产生瘀血这一病理产物,最终导致络脉不通,不通则痛。赵炳南先生指出,疱疹余毒未净,留滞络脉,气机受阻,血行不畅,发为PHN。一方面毒邪来势汹汹,另一方面PHN患者多为年老体弱之人,素体气血亏虚,加之久病耗气伤血,更加无力抗邪于外,使病邪长期留滞于络脉,日久络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滞血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本病病性属正虚邪实,初起为气虚血瘀,病情缠绵难愈则转为气滞血瘀。因此,PHN往往病程较长、疼痛反复、迁延难愈,属于络病范畴。
2 治则治法
2.1 扶正祛邪,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凡病发,归根结底是正虚邪实。PHN患者多为老年人,正气已衰,且久病耗气伤血,此为正虚,正虚则无力抵御外邪;邪气留恋,余毒未清,此为邪实,邪留络脉,络脉受损,使气血运行失常,最终发为气滞血瘀,故临床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朱丹溪指出“痛多肝郁”,临床医家治疗瘀血内阻证时,亦常调理肝气以复其疏泄之职,此为理气活血之法。因此,PHN的治疗重在疏肝理气,发挥疏通肝脏、畅达气机的生理功能,气行则血行。此外,要对PHN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嘱其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境,有助于病情转愈。叶天士言:“医不明治络之法,则愈治愈穷矣。”PHN病位在络,而络脉以通为用,应将通络止痛之法贯穿PHN治疗全过程。总之,治疗PHN应以扶正祛邪、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2.2 热敏灸治疗PHN
热敏灸是陈日新教授对传统艾灸的继承与发展,其对PHN的治疗作用如下:第一,热敏灸通过激发经络传导,促进经气运行,气至病所,气行则血行,可以开结导滞,解除络脉绌急;第二,敏化腧穴阴阳失衡,对外界刺激表现为“小刺激,大反应”,在敏化腧穴处施以热敏灸可以高效疏通络脉;第三,热敏灸治疗过程舒适,有助于患者调畅情志,使肝气得疏,气血得行,络通痛止[5]。热敏灸治疗PHN多取厥阴经和阳明经腧穴。处方:肝俞、太冲、曲池、大椎、阿是穴、夹脊穴、内关、阳辅。方义:肝俞、太冲疏调肝气,清肝利胆;曲池活血调气,清利湿热;大椎疏风清热解毒;阿是穴调和局部气血,通络止痛。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具有调阴阳、和气血之功,其中头面部疼痛,选取C1~4;颈部疼痛,选取C1~7;胁肋部、背部疼痛,选取C3~T9;腹部疼痛,选取C5~L5;腰骶部及下肢疼痛,选取L1~S4。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功擅宁心和胃、宽胸理气;阳辅为足少阳胆经之经穴,有疏肝活络、通经止痛之功。
2.3 隔药灸治疗PHN
隔药灸属于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均属于隔药灸范畴。隔药灸具有三大优点:①准。在皮损处直接施灸,使药力直达病灶。②快。因施灸部位精准,且热力渗透作用强,故起效快。③浓。有效物质含量高。隔药灸将药物功效、温热作用和腧穴刺激作用有机结合,一举三得,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隔药灸治疗PHN常用虫类药。PHN迁延日久,病邪深入,血络受病。如叶天士云:“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邪气一旦入络,可导致络脉瘀阻,治疗以通血脉为主,此时须借助虫蚁捜剔之力。虫类药有善行攻窜、通达经络之功,因其药力峻猛,远胜草木之性,故可以攻克顽症痼疾。虫类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蛋白尿、肿瘤、深静脉血栓等。隔药灸治疗PHN的常用虫类药包括地龙、全蝎、蜈蚣、僵蚕、水蛭、蜂房、土鳖虫等。
3 病案举隅
患者,男,72岁,2021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右侧胸背部疼痛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右侧胸背部出现红斑、水疱,伴明显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带状疱疹”,接受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但仍遗留烧灼样疼痛及感觉异常,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接受口服布洛芬、普瑞巴林、活血化瘀类中药等治疗后,疼痛时有缓解,但仍有反复,影响睡眠,遂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一般,否认恶寒、发热,否认胸闷、心悸,否认腹痛、腹泻,否认尿频、尿急、尿痛,胃纳尚可,睡眠欠佳,大便干,小便正常,舌暗,苔薄黄,脉弦,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刻下症:右侧胸背部疼痛。既往史无特殊。专科查体:右侧前胸、后背皮肤可见散在点片状色素沉着。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医诊断:蛇丹愈后痛,气滞血瘀证。治法:扶正祛邪,理气活血,通络止痛。处置:①热敏灸。取穴:肝俞、太冲、曲池、大椎、阿是穴、夹脊穴、内关、阳辅。在以上穴位施以悬灸,探寻热敏化腧穴;找到热敏化腧穴后分别施以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灸至热敏化现象消失。隔日治疗1次。②隔药灸。药物组成:川乌15 g, 草乌15 g, 胡椒15 g, 全蝎3 g, 蜈蚣10 g, 鸡血藤30 g, 透骨草10 g。免煎颗粒,7剂,每次取中药1剂,加入500 mL水调成糊状,外敷于痛处,然后点燃艾条,施以悬灸,每次30 min, 隔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同时嘱咐患者调畅情志,放松心情,清淡饮食。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诉疼痛减轻,睡眠有所改善。效不更法,继续使用当前治疗方案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自诉疼痛明显缓解,已不影响睡眠。治疗频率改为每周两次,继续治疗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疼痛未再发生。
按语:《医学入门》言:“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正气不足,无力抗邪,致使邪留络脉,气血瘀滞,故施以热敏灸联合隔药灸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与传统艾灸不同,热敏灸时患者产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酸、胀、压、重、痛、麻、冷)等6种特殊灸感,即为艾灸得气[6]。值得注意的是,热敏灸的施灸时间并非固定不变,应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准,短则10 min, 久则20~30 min, 甚至40 min。在探寻热敏化腧穴阶段及灸至感传现象消失的过程中,施灸者需要耐心施灸,患者须给予高度配合,及时给出正确信息。
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引起带状疱疹的重要条件,也是部分带状疱疹患者最终发展为PHN的关键原因。有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PHN的作用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抑制IL-10介质释放,修复损伤络脉,缓解疼痛;另一方面通过调节IL-12表达,促进Th1细胞分化,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扶正通络的效果[7]。隔药灸所用药物中,川乌、草乌温经通络止痛,其中乌头碱可以阻滞各种神经末梢的兴奋传导,实现止痛的目的[8]。胡椒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其挥发油具有止痛作用[9]。全蝎、蜈蚣均为虫类药,善行通络。全蝎味辛,性平,功擅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研究表明,全蝎具有抗哮喘、抗凝、抗血栓、促纤溶、镇痛、抗肿瘤、抗癫痫等药理作用[10]。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具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专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鸡血藤为藤类药,取象比类,多具活血化瘀通络之功。透骨草可促进透皮吸收,引药直达病所。全方共奏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在中药外敷基础上加用艾灸,可以促进药效渗透,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小结
络病学为中医重要的病机学说,发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临证指南医案》,对后世临床影响深远。目前,络病学说被广泛地运用于自身免疫性、代谢性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治中。从络病学说探讨PHN的病因病机,以扶正祛邪、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法,临床运用热敏灸联合隔药灸治疗PHN可获良效。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林晶晶 刘云 张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