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 简称慢性心衰) 是由不同病因引 起的器质性心血管病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心脏疾 病发展到终末阶段都可导致慢性心衰, 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为心悸、 胸闷、 喘憋、 水肿等 [ 1 ] 。手术和介入 治疗的适应证很少,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尽管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 C E I ) 和 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改 善了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但其预后较差, 每年死亡率高达 1 0%~5 0%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 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探讨了自拟中药方治疗慢 性心衰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5 年 6 月至 2 0 1 6 年 6 月在 荣成市人民医院检查确诊的 1 1 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 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 对照组, 每组 5 6 例。对照组男 3 2 例, 女 2 4 例; 平均 年龄( 4 6 . 5±5 . 0 ) 岁; 平均病程( 6 . 0±2 . 8 ) 年。观察 组男 3 0 例, 女 2 6 例; 平均年龄( 4 7 . 6±4 . 6 ) 岁; 平均 病程( 6 . 2±2 . 5 )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有可比性。 1 . 2 纳入标准 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慢性心衰者; 年 龄 1 8~7 5 周岁者; 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者。
1 . 3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伴有其他严 重器质性病变者; 妊娠、 哺乳期者。
2 治疗方法
2 . 1 对照组 采用 常 规治 疗方 法。嘱 患 者注 意 休 息, 日常饮 食低盐 低 脂。给予利尿剂、 β 受体阻滞剂、 A C E I 、 吸氧等常规治疗。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共治疗 3 个 疗程。
2 . 2 观察组 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 1 个月为 1 个疗 程, 共治疗3个疗程。验方组成: 大腹皮1 0g , 桑白皮 1 0g , 葶 苈 子 1 0g , 酸 枣 仁 1 0g , 橘 红 1 0g , 丹 参 1 0g , 紫苏子1 0g , 香附1 0g , 薤白1 0g , 制附片1 0g ( 先煎) , 冬瓜皮3 0g , 茯苓皮3 0g , 瓜蒌 3 0g , 郁金 1 5g , 三七粉1 . 5g ( 冲服) 。上药加水煎至5 0 0 m L , 每日1剂, 分早晚两次温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共服 用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 . 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 2 ] 。显效: 临床症状明显好准, 心功能提高2级以 上; 有效: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心功能提高 1 级但不及 2级; 无效: 临床症状未改善, 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 或 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 例数×1 0 0% 。
3 . 2 观察指标 采用心脏彩超机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 内径( L V E D D ) , 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 E F ) 。采用 B N P - T R I AG E 测定脑钠肽。
3 . 3 结果
( 1 )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 1 6 例, 有效 2 5 例, 无效 1 5 例, 总有效率为 7 3 . 2% 。观察组显效 4 0 例, 有 效 1 1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 1 . 1% 。观察组总有 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 0 5 ) 。
( 2 ) L V E D D及L V E F比较 治疗前两组指标无明 显差异( P >0 . 0 5 ) , 治疗后两组 L V E D D 、 L V E F 均改 善, 且观察组 L V E F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 0 5 ) 。见 表 1 。
表1 两组慢性心衰患者L V E D D 、 L V E F比较( x ± s ) 组别 例数 L V E D D ( mm ) 治疗前 治疗后 L V E F ( % )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 6 6 6. 6±1 0. 5 6 5. 1±9. 8 3 7. 0±7. 6 4 4. 7±8. 6 △
对照组 5 6 6 6. 4±1 0. 6 6 4. 5±9. 6 3 6. 7±7. 5 4 0. 1±8. 3
注: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 <0. 0 5
( 3 ) 脑钠肽比较 治疗前两组脑钠肽比较无显著差 异( P >0 . 0 5 ) 。治疗后观察组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 。见表 2 。
表2 两组慢性心衰患者脑钠肽比较( n g / L , x ±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 6 9 5 9 . 5±1 2 8 . 6 2 5 1 . 8±8 4 . 6 △
对照组 5 6 9 6 0 . 8±1 3 0 . 5 3 9 0 . 5±9 9 . 0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0 . 0 5
4 讨论
近年来, 慢性心衰的治疗取得不错的成绩。尤其是 β 受体阻滞剂、 A C E I等药物的应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 善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扩张血管、 强心等治疗模式。但其仍无法阻止患者心功能降低的进展, 患者长期生存率仍没有提高。 慢性心衰在中医属“ 喘证” “ 心悸” 等范畴。中医 认为慢性心衰病机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脏腑功能 失调。因此, 在治疗中需益气利水活血, 兼顾机体气 血阴阳的失调, 注重整体辨证施治 [ 3 ] 。本方中大腹皮 行气宽中, 消肿; 桑白皮泻肺平喘, 消肿利水; 葶苈子 泻肺, 除痰, 定喘; 丹参活血化瘀; 茯苓皮健脾利水, 以 助气血生化之源; 三七 活 血化 瘀, 滋 补强壮, 消 肿定 痛; 制附片入心、 脾、 肾补阳, 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能 力, 扩张血管, 有强心之用。多种中药联合应用, 使心 脏气血得以充养, 静脉畅通, 瘀血得行, 消肿利水, 活 血而不伤正, 调养机体气血阴阳。
综上所述, 自拟中药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疗 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于锟鹏 夏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