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正文

针刺降压疗效显著 针刺治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前在抗高血压治疗方面,国际上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强调高品质降压,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降压的品质,二是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有局限

目前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但是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又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

药物治疗疗效不稳定,且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此外,由于联合用药、长期用药,降压药物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肝肾损害,另外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及呼吸道反应也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药物作用存在局限性。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抗高血压药物的主导作用是控制高血压本身,而对降低心脑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作用不大。

以往的高血压治疗只强调降压是抗高血压治疗的唯一目标,但有效控制血压后,其并发症的罹患与死亡率仍是普通人群的2~6倍。所以寻求一种既能控制血压,又能改善预后的降压新途径十分重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高血压的治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治疗目的已不仅再是降低升高的血压,而防治靶器官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减免心脑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

因此,如何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成为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寻求一种既能控制血压,又能改善预后的降压新途径十分重要。

开展针刺治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早在20世纪70年代,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开展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系列研究,形成了成熟的治疗模式,有着严格固定的选穴处方、量化规范的操作体系及明确的针刺量效关系。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该技术治疗高血压可在保护靶器官的基础上整体调节血压节律,能够有效促进血压达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双向性和特异性的特点。

研究组在深入研究古医籍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大量临床观察,对中医“气海”以及“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等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辨,确立了以“活血散风,调和肝脾”为主的治法,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的,有明确规范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针刺方法。以活血散风,调和肝脾为治疗原则。取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每日针刺1~2次,90天为1疗程。

2009年2月~2010年6月间,对针灸病房收集的830例患者(入院前均服用降压药物),要求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个时间点,采用无创型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监测,连续纪录24小时。通过计算机分析系统获得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及血压负荷。

结果显示,针刺后,患者日间、夜间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其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血压负荷也有较为显著的改善。

临床采用国际公认的经典方法进行观察,以动态血压仪监测到的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作为长时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显示,针刺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证明本方法能有效防止靶器官的损害,达到降压治疗的真正目的。

当患者血压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并持续7天后,开始实施减药并停药。在830例用药患者中,191例停药,429例减药,停减药率为74.7%。

针刺降压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高血压,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从病人的整体情况出发,针对病因病机和症状表现,标本兼顾,综合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如下特点:

降压疗效显著,促进血压达标;能减轻24小时血压负荷值,有效降低夜间血压负荷;降低血压的变异性,减少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改善病人的预后;规范使用可以减免药物并代替药物。

目前,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系列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进一步应用循证医学手段开展深入系统的临床试验,从而获得高级别的证据。同时开展基础研究明确针刺降压的生物学基础及机制。

上一篇:针灸疗法“泻南补北“治高血压

下一篇:高血压失眠 自我保健办法防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