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正文

人迎穴概述 人迎穴调节血压的机制

浅析人迎穴调节血压的作用

一、 人迎穴概述

人迎穴, 最早记载于 《灵枢·本输 》 : “一次任脉 侧之动脉, 足阳明也, 名曰人迎。 ” 指出人迎穴的部 位和分属经脉。由国医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 敏教授主编的 《针灸学》 将人迎穴定位为“在喉结旁 1. 5 寸, 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颈总动脉之后, 针刺 时避开颈总动脉, 直刺 0. 3 ~0. 8 寸 [1 ] ” 。人迎穴具 有通经活络、 调气血的作用, 是临床上调节血压的常 用穴 。《灵枢·海论》 有 : “膻中者, 为气之海, 其输 上在于柱骨之上下, 前在于人迎” 。《灵枢·忧恚无 言》 曰 : “颃颡者, 分气之所泄也” , “故气海营运之 输, 一在颃颡之后……一在颃颡之前, 谓足阳明之人 迎也” 。因此, 人迎穴是 “气海” 之门户, 通过针刺人 迎穴可以调畅气海, 从而调节血压。人迎穴所在的 足阳明胃经之脉“其直者, 从缺盆下乳内廉, 下挟 脐, 入气街中; 其支者, 起于胃口, 下循腹里, 下至气 街中而合……” 。作为头气街与胸气街的连接处, 人迎穴同样具有使气血在脉内脉外自如运行, 使营 卫之气相会相通, 共同发挥调气海、 和气血的功 能 [2 ] 。人迎穴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血压作用, 以达 到阴平阳秘、 气血调和、 稳定之目的。

二、 人迎穴调节血压的机制

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 人迎穴的断层解剖特 点决定了其能提高颈动脉窦的敏感度。人迎穴的表 层由颈横神经分布, 针进入皮下后有皮下组织、 颈深 筋膜浅层、 咽缩肌, 其中的颈深筋膜浅层为包绕胸锁 乳突肌的深筋膜在该肌前缘融合而成, 其深面紧邻 颈动脉鞘。颈动脉鞘是由颈部深筋膜形成的包裹颈 部大血管、 神经的结缔组织鞘。在颈内动脉起始处 的梭形膨大部分是颈动脉窦, 窦壁内有特殊的感觉 神经末梢, 是人体的第一压力感受器。此压力感受 器的作用机制是: 当血压下降时, 压力感受器所受的 牵张刺激减弱, 传入神经冲动减少, 使心交感中枢和 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加强, 心迷走中枢活动减弱, 结 果心率加快, 心缩力加强, 心输出量增加, 阻力血管 收缩, 外周阻力增加。其最终效果是降压反射减弱, 血压回升 [3 ] , 对于降压效应则同升压效应相反, 具 有双向调节作用。

患者女, 51 岁。主因头晕伴双下肢无力间断发 作2 年, 加重1 周, 2013 年11 月18 日就诊于天津中 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门诊。2 年前无明显 诱因出现头晕, 由卧位改为坐位时加重, 自测卧位血 压为 170/110 mmHg( 1 mmHg =0. 133 kPa) , 立位血 压为 140/95 mmHg, 伴有吞咽困难, 尿失禁, 后逐渐 发展出现运动迟缓、 震颤、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不能 独立行走。被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为 P 型 多系统萎缩( MSA- P) ,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具体 不详) , 遂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 寻求进一步治疗。刻诊: 卧位血压 170/110 mmHg, 坐位150/100 mmHg, 立位血压130/95 mmHg, 神清, 精神可,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中医诊断: 眩晕, 证型: 肾精亏虚证, 痿证, 肝肾亏损证。西医诊断: 体 位性低血压, 多系统萎缩。治疗原则: 醒脑开窍, 补 益肝肾, 填精益髓。针刺取穴: 患者面朝上平卧, 常 规消毒, 取 0. 25 mm ×40 mm 毫针, 施以醒脑开窍常 规穴位针刺治疗的同时应以双侧人迎穴为主穴, 配 合合谷穴、 太冲穴、 曲池穴和足三里穴。操作: 人迎 穴, 直刺 1. 0 ~1. 5 寸, 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 施 用作用力大小捻转补法1 min; 合谷穴、 太冲穴, 均直 刺 0. 8 ~ 1. 0 寸, 捻转泻法 1 min; 曲池穴, 直刺 1. 5 寸, 捻转泻法 1 min; 足三里穴, 直刺 1. 0 寸, 捻转补 法1 min。针刺 1 周后眩晕症状消失, 体位变化后脉 压差缩小, 患者持续治疗半年, 目前卧位血压控制在 140/90 mmHg, 坐位血压 135/85 mmHg, 立位血压 130/80 mmHg, 其余自主神经功能, 帕金森症状均有 改善, 患者能推着助行器缓慢行走。

讨论 体位性低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均属中医 学眩晕的范畴。中医关于眩晕的相关记载, 首见于 《灵枢·口问篇》 有 : “上气不足, 脑为之不满, 耳为 之苦鸣, 头为之苦倾, 目为之眩 。 ” 《灵枢·海论篇》 载 :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 ” 历代医家先后有 “无风不作眩” “无痰不 作眩 ” “无虚不作眩” 的病机理论, 其病位在清窍, 病 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 《素问》 曰 :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 认为病之本在肝, 故多从肝论治。石院 士认为 “宗气贯心脉、 行气血, 是血压形成的基础, 气 海失司, 宗气失乖, 则可以导致血压失常” , 故治疗应 以调节气海功能为主 ,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以“活血 散风, 调和肝脾” 为治则, 以人迎穴为主穴, 通过作用 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达到长效稳定血压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 体位性低血压与年龄有高度 的相关性, 国外流行病学统计, 中年人群患病率为 5% ~ 10%, 老年人高达 30% 以上 [4 ] 。体位性低血 压是被公认的跌倒、 晕厥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 素 [5 ] , 目前对于体位性低血压国内外尚未有新的特 效药物的报道 [6 ]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终身服药的 疾病, 同时, 所有降压药物长期服用都会不同程度上 对人体肝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

以人迎为主穴的穴位配伍不仅仅是单纯升高或 降低血压, 而是调节血压, 减少血压的异常波动, 在保 护靶器官的基础上, 提高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敏感 度, 调节血压节律, 有效地保持 24 h 血压稳定, 逐渐 降低口服药的剂量,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减免合并症的发生, 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马丹梅 贺军 李军

上一篇:脑中鸣响 针灸取上星穴,百会穴和印堂穴

下一篇:耳穴贴压治疗高血压与高血压并发症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