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抑郁症>正文

抑郁症应用针药并治疗法治疗郁证

针药并治疗法治疗郁证经验总结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 活动能力减 退、 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 碍。中医古籍中无“ 抑郁症” 的病名, 将其归属于“ 郁证” 范畴。郁证是由原本肝旺, 或体质素虚, 复加情志所伤 引起气机郁滞,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脏腑阴 阳气血失调所致, 以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 胸部满闷、 胁 肋胀痛, 或易怒易哭, 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 1 ]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学习、 工作 压力越来越大, 郁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给患者及其 家属带来严重影响, 减轻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可从一 定程度上改善其疾病严重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笔者 应用针药并治疗法治疗郁证, 疗效较佳, 现将经验介绍 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郁证主要是由情志刺激引起气机郁滞所 致, 《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 记载: “ 郁为七情不舒, 遂 成郁结, 既郁日久, 变病多端。 ” 可见郁证的病因总属情 志所伤, 主责于肝, 一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职; 二为肝旺, 疏泄太过。更有甚者, 气郁化火, 火盛伤阴, 致心肾阴 虚。体质素虚者, 气血不足, 加之情志所伤, 易致气机郁 滞, 气留而不行结于内, 日久生化无源, 致心脾失养。 郁证总病机为肝郁气滞, 郁证的治疗以疏肝解郁、 调理气机为大法, 但不可只着重于泻实, 一味治肝 [ 2 ] 。 郁证治则上还应兼顾泻火、 滋阴、 补益心脾肾。郑彝 伦 [ 3 ] 认为脑神为治郁之主轴, 倡导治郁不忘治脑, 脑神 得调, 肝舒郁解神宁。因此, 在针灸治疗时总以疏肝解 郁, 调理脑神。

抑郁症应用针药并治疗法治疗郁证

2  中药治疗

2 . 1   肝气郁结   症见精神抑郁, 悲观失望, 善太息, 胸 闷气短, 或咽中如有物梗阻, 头晕, 腹胀, 食欲不振, 舌淡 苔薄白, 脉弦。治以疏肝解郁, 理气和中。药用柴胡、 香 附、 陈皮疏肝解郁; 半夏、 枳实辛散温通, 消痞散结, 加强 疏肝解郁之功;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 甘草调和诸药。食 欲不振者加焦三仙消食健脾和胃; 腹泻者加芡实、 诃子 补脾涩肠止泻; 月经不调者加桃仁、 红花活血调经。

2 . 2  气郁化火   症见精神抑郁, 急躁易怒, 失眠易醒, 注意力不集中, 头晕, 头痛, 目赤, 耳鸣, 或嘈杂吞酸, 舌 红苔黄, 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 清肝泻火。药用柴胡、 黄芩、 栀子疏肝解郁, 清泻肝火; 白芍、 牡丹皮补肝体, 柔 肝缓急; 当归、 茯苓、 陈皮补脾益气养血, 实土以御木。 失眠者加合欢花、 首乌藤解郁安神; 嘈杂吞酸、 呕吐者加 黄连、 吴茱萸降逆止呕, 清肝火; 舌红少苔, 脉数者加麦 冬、 石斛、 生地黄清热养阴。

2 . 3  心脾两虚   症见精神抑郁, 多疑易惊, 紧张不安, 易怒, 失眠多梦, 心神不宁, 消极悲观, 甚至有自杀倾向, 心悸, 健忘, 不思饮食, 头昏沉, 舌淡苔薄白, 脉弦细。治 以解郁安神, 补益心脾。药用柴胡、 白芍疏肝解郁, 养血 敛阴; 党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当归、 陈皮、 甘草补气养 血, 健脾养心; 炒酸枣仁、 合欢皮、 首乌藤养血解郁安神。 胸部憋闷者加郁金、 香附、 桃仁理气开郁, 活血化瘀; 心 神不宁、 多疑易惊、 失眠重者加煅龙骨、 煅牡蛎重镇安 神; 头昏沉、 健忘者加石菖蒲、 远志化痰开窍, 醒神益智。

2 . 4  心肾阴虚   症见精神抑郁, 情绪多变, 易激动, 心 悸, 健忘, 失眠, 头晕, 五心烦热, 舌光红无苔, 脉细。治 以滋阴补肾, 养血安神。药用女贞子、 山茱萸、 麦冬、 生 地黄、 玄参滋阴降火补肾; 党参、 茯苓、 甘草益气养血; 柴 胡、 黄芩疏肝解郁清火; 远志、 石菖蒲化痰开窍, 醒神益 智。盗汗多者加浮小麦固表止汗; 遗精者加金樱子、 覆 盆子益肾固精。

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以理气解郁、 调理脑神为主。因郁证总病 机为肝郁气滞, 脑神为治郁之主轴, 又七情致病首伤心 神, 故选穴上以奇穴、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 心包经为主, 再配以随症取穴。主穴为百会、 四神聪、 神 门、 印堂、 内关、 合谷、 太冲、 期门、 三阴交。百会、 印堂、 四神聪镇静安神, 醒脑开窍, 清头明目。神门为心经原 穴, 宁心安神;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 宽胸解郁, 调畅气机; 太冲为肝经原穴, 期门为肝经募穴, 疏肝解郁, 平稳情 志, 调理气血; 合谷与太冲为“ 开四关” 之法, 醒脑开窍; 三阴交健脾益血, 调肝补肾。肝气郁结者加行间、 侠溪 疏肝解郁; 气郁化火者加行间、 支沟清泻肝火; 心脾两虚 者加心俞、 脾俞、 中脘、 足三里健脾益气、 养心安神; 心肾 阴虚者加心俞、 肾俞、 太溪滋阴降火补肾; 咽中如有物阻 者加天突、 照海清利咽喉; 盗汗者加复溜、 合谷止汗。肝 气郁结者、 气郁化火者用泻法, 心脾两虚者用补法, 心肾 阴虚者平补平泻。

4  其他治疗

《 临证指南医案》 指出“ 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 心理疏导在治疗郁证时也极为重要。作为医者应深入 了解病史, 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 使其能正确认识和对 待疾病, 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消除情志致病的原因, 调 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此外, 规律作息, 适度参加体育活 动, 饮食清淡, 可提高郁证的治疗效果。

5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3 0岁, 2 0 1 7年7月初诊。主诉: 情绪低落 伴入睡困难3 年, 加重 1 周。患者自诉 3 年前因工作压 力较大, 逐渐出现情绪低落, 入睡困难, 多梦, 晨起后头 部昏沉, 易激怒; 曾服用舍曲林、 文拉法辛、 疏肝颗粒, 症 状稍改善。刻下症: 情绪低落, 入睡困难, 多梦, 晨起后 头部昏沉, 易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时有胸闷心悸、 乏力 气短, 口干, 纳差,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西医诊断: 抑 郁症。中医诊断: 郁证, 属心脾两虚证。治以解郁安 神, 补益心脾。给予四逆散和归脾汤加减。

处方: 柴 胡 1 0g , 白芍 1 0g , 党参片 3 0g , 茯苓 3 0g , 当归 1 0g , 陈皮 1 0g , 甘草片 6g , 合欢皮 3 0g , 首乌藤 3 0g , 远志 1 0g , 荷叶 1 5g , 滑石 1 5g ( 包煎) , 水煎服, 每日 1 剂, 早晚分服, 7d 为 1 个疗程。

配以针灸, 取穴百会、 四 神聪、 神门、 印堂、 内关、 合谷、 太冲、 期门、 三阴交、 心 俞、 脾俞、 中脘、 足三里、 内庭。内庭行泻法, 心俞、 脾 俞、 中脘、 足三里 针 行补法配灸, 其余穴 位 行平 补 平 泻, 以患者产生酸、 麻、 胀、 重感为宜, 留针 3 0 m i n , 每 日 1 次, 7d 为 1 个疗程。二诊: 患者情 绪 低落 稍 好 转, 多梦减少, 晨起后头部昏沉减轻, 胸闷心悸、 乏力 气短偶尔出现, 纳差稍好转, 恶心干呕、 口干好转, 舌 淡苔薄白, 脉沉细; 上方去滑石, 继续服用1 4剂, 针灸 同上。三诊: 患者情绪低落好转, 入睡困难减轻, 晨起 后头部昏沉明显减轻, 注意力稍能集中,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 守上方7剂, 针灸去内庭, 余同上。四诊: 上 述症状基本消失, 偶有 入 睡困 难, 舌 淡苔薄白, 脉 沉 细, 守上方 7 剂, 针灸同上。 1 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6  讨论

郁证既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也不是一个单独症 状, 而是多种疾病表现出的脏腑气机阻滞, 气血津液 运行紊乱, 失其通畅调达的一类病证 [ 4 ] 。西医目前使 用的抗焦虑、 抗抑郁药疗效不十分显著, 不良反应较 多, 而且需终身服药。而中医的针药并治疗法, 加上 心理疏导, 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应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邓林林 陈锦锦 孟书德 邢可可 赵东晓

上一篇:针刺改善抑郁症患者停药撤药反应及降低复发率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常见并发症 针刺穴电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