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失眠>正文

经络论治失眠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不寐验案浅析
 
不寐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阳阳失调, 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 严重者可彻夜难眠。西医认为不寐多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1]。中医将不寐归于“夜不瞑”“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等。《血证论·卧寐》载:“心病不寐者, 心藏神, 血虚火妄动, 则神不安, 烦而不寐。心阴血不足, 心阳不涵, 则阳亢而虚火妄动, 神躁而易失眠。”《景岳全书·不寐》述:“真阴精血不足, 阴阳不交, 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灵枢·大惑论》云:“病而不得卧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说明人的睡眠与卫气运行密切相关, 白天卫气运行于阳经, 阳跷脉气盛, 表现为目张不欲睡, 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 导致阳气盛, 阴气虚[2]。《黄帝内经》将不寐的病因归结于“阳不入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 不寐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目前中医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少,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提到:“营卫之行, 不失其常, 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搏,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又曰:“阳明者, 胃脉也, 胃者, 六腑之海, 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 不得从其道, 故不得卧也。”《灵枢·寒热病》言:“阳气盛则瞋目, 阴气盛则瞑目。”可见营卫失调、脾胃不和、阴阳失衡皆可影响睡眠。《伤寒杂病论》中描述有发汗吐下后, 热郁胸中, 扰乱心神所致的虚烦不得眠;以火劫之后, 心阳不足导致的卧起不安;又有心肾不交引起的心中烦、不得卧;也有湿热内扰所致的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肝阴不足, 阴虚内热导致的不得眠;心肺阴虚, 热扰心神引起欲卧不得卧等。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到不寐病因为:“一曰气虚, 一曰阴虚, 一曰痰滞, 一曰胃不和, 一曰水停, 大端虽五, 虚实寒热, 互有不齐,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也。”《景岳全书》曰:“盖寐本于阴……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类证治裁·不寐》中指出:“思虑伤脾, 脾血亏损, 经年不寐。”可见种种原因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 脏腑功能失调皆可引起不寐[3]。《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凡卫气入阴则静, 静则寐, 正以阳有所归, 是故神安而寐也。”说明阳气在睡眠中起着关键作用, 阳虚不入阴, 阴阳不相交, 为发生失眠的重要原因[4]。
 
2 从经络论治
脑为元神之府, 督脉入络脑, 为“阳脉之海”, 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 故称“阴脉之海”;任督二脉可通调人体阴阳气血。阳跷脉、阴跷脉主持阳动阴静, 司眼睑开合, 而阳跷脉主治不寐等病证, 阴跷脉主治多寐等病证, 二者功能失调则寤寐失常。《灵枢·邪客》提到不寐的治疗为“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 而去其邪……阴阳已通, 其卧立至”。八脉交会穴为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腧穴, 故可通过八脉交会穴调理督脉、任脉和阴跷脉、阳跷脉以治疗不寐。此外, 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均可治疗神志病。
 
3 典型医案
患者, 女, 49岁。入睡难1年余, 期间服阿普唑仑、甜梦口服液效果不明显。刻下症:入睡困难, 头昏, 乏力, 烦躁, 纳差, 脘痞, 大便黏腻不畅, 小便可, 舌淡胖有齿痕, 苔白腻, 脉滑。病机辨为脾胃不和。治疗:主穴取后溪、列缺、申脉、照海、神门, 配穴选内关、足三里、阴陵泉。操作: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0.30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使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后进针, 神门直刺8~13 mm, 后溪、内关直刺13~20 mm, 列缺向上斜刺13~25 mm, 申脉、照海直刺25~30 mm, 阴陵泉、足三里直刺25~38 mm, 得气后申脉行补法, 照海行泻法, 余穴行平补平泻法, 留针30 min, 每15 min行针1次。疗程:每日1次, 每周治疗5 d后休息2 d, 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 患者睡眠明显改善, 已能安然入睡, 且心情舒畅, 头昏、乏力好转, 大便较前顺畅, 食欲增加, 胃脘无不适感。
 
4 讨论
《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 夜者卧;阳者主上, 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 阳气未尽, 阳引而上, 阴引而下, 阴阳相引, 故数欠。阳气尽, 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 而阳气盛, 则寤矣。”失眠总病机为阳不入阴, 故宜从阴引阳, 阴阳调和则睡眠正常, 故主穴选后溪、列缺、申脉、照海, 外加神门。因列缺属手太阴肺经, 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 二者分别通督脉和任脉, 故针刺后溪以从阳引阴, 针刺列缺以从阴引阳[5], 通过调理督、任二脉以达到调和阴阳, 引阳入阴以调神。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上颠入络脑,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 两者分别与阳跷脉、阴跷脉相通, 二穴通过调节阴跷脉、阳跷脉以安神, 且申脉用补法, 照海用泻法, 针刺深度要求1~1.2寸, 以便于行针调气[6], 从而达到“阴阳相引, 故数欠”的目的。神门为心之原穴, 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配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属阴水[7], 可健脾祛湿;内关宁心安神, 兼调理胃腑病证, 上穴共同调和脾胃以安神。此外, 不寐患者由于睡眠障碍容易产生焦虑, 引导患者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平衡阴阳, 调畅气血,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
 
参考文献
[1]高希言, 邵素菊.针灸临床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邰文静, 武紫晖, 曾俊辉.从《内经》谈不寐病机与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18) :81-82.
[3]沈俊晔, 王伟杰, 谢冠群.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浅谈《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的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 2016, 51 (3) :157-158.
[4]黄飞霞, 陆怡衡, 丛莘, 等.翁庚民运用扶阳法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J].中国民间疗法, 2018, 26 (3) :102-104.
[5]赖梅生.黄帝内针践行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10.
[6]汤立新, 姜揖君.申脉、照海位置及针刺深度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 1996 (S1) :388.
[7]罗济璇, 邹燕齐, 李志雄, 等.阴陵泉穴临床应用概述[J].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 (3) :62-65.
[8]邢可可, 范军铭, 邓林林, 等.论针药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J].中医研究, 2017, 30 (12) :65-6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甘艳艳 樊小闯 邢奥静 刘群霞

上一篇:失眠是睡眠和维持障碍 中医针药疗法

下一篇:陈改花运用自拟调和肝脾方治疗脑卒中后不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