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呼吸疾病>咳嗽>正文

慢性咳嗽病在太阴经厥阴经

侯某,男,58岁,2012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慢性咳嗽急性发作1周余。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多年,1周前因感冒引发,咳吐黄痰,痰黏难咳。眠差,烦躁,余可。有长期吸烟史。

经络诊察:手太阴经、厥阴经,手足少阴经、太阳经,足阳明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阴经、厥阴经。

选经:手太阴经、督脉、手厥阴经、足少阴经(阴跷脉)。

选穴:点大椎。针刺列缺、尺泽、照海、大陵。

中药处方:麻黄6克,半夏10克,细辛2克,桂枝6克,干姜3克,五味子6克,黄芩6克,甘草6克,远志10克,竹茹6克,陈皮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未服药,咳嗽黄痰而黏。查手厥阴经异常。

选穴:针刺列缺、照海、曲泽、大陵、行间。

三诊、四诊:咳已不明显。方同前。

五诊:近日咳嗽咽痒,少量白痰。苔白脉滑。

选穴:针刺陶道、身柱、阴陵泉、照海、孔最、左通天。

中药处方:麻黄6克,半夏10克,细辛2克,桂枝6克,干姜3克,五味子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川贝母6克,陈皮10克,枇杷叶6克,黄芩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经过5次针灸和2次中药治疗,咳嗽已不明显。3周后又复发作,再用针灸和中药治疗,咳嗽消失。

医案解读: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年年发作,国庆节后因感冒而发。由于近日感冒,故急则治其标,先解表止咳。根据经络诊察的结果,取手太阴经、厥阴经、阴跷脉、督脉。

手太阴经主呼吸、宣发肃降。患者受寒,“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是令咳也。”(《伤寒明理论》)取手太阴经的络穴列缺宣肺利水通络;患者有黄痰,取合穴尺泽清肺热、化痰,加大椎升阳固表。

照海配大陵治疗失眠、烦躁,但也可治其咳嗽。照海通阴跷脉,可治各种咽喉病,包括咳嗽、咽喉肿痛。大陵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可清郁热治疗失眠包括胸满等症状。患者咳嗽吐黄痰与其心包经郁热有关系。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于胸膈处,胸膈有郁热,上逆犯肺,导致咳嗽及咳黄痰。此外,配合大陵、照海不仅安神,也可清热利咽,止咳。

二诊咳嗽未减,咯黄黏痰。重新察经络,发现厥阴经异常,说明外邪从表入里。手太阴肺经主开,在三阴经属表,厥阴经主阖、属里,外邪从表入里,导致厥阴经有郁热。去尺泽、大椎,加曲泽、行间。列缺、照海宣肺止咳。大陵、行间清厥阴经之郁热。曲泽为手厥阴经的合穴,可调理手厥阴经的气机,能清厥阴之热。同时配合小青龙汤加减,二诊以后咳嗽已不明显。

3周以后咳嗽又复发,有少量白痰,苔白脉滑。察督脉时发现陶道、身柱异常,即取此两穴。身柱能治慢性咳嗽,陶道有固表升阳的作用。配左通天、阴陵泉、孔最。左通天是通过经络诊察发现的止咳效穴。孔最为手太阴经郄穴,能清热、润肺可治支气管炎。阴陵泉为足太阴经的合穴,可化痰;照海亦可止咳。开小青龙汤加清热化痰之药7剂,咳嗽症状消失。

上一篇:选经选穴治咳嗽

下一篇:列缺穴善于止咳解表 常用于外感咳嗽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