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呼吸疾病>养肺>正文

慢阻肺采用五脏俞皮内针进行治疗

皮内针治疗肺脾肾虚、痰瘀内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简称为慢阻肺, 以咳嗽、咳痰、限制性呼吸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 COPD发病以老年人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具有高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等特点[1,2,3]。COPD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常规临床治疗方案以对症治疗改善呼吸功能为主, 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会出现耐受性, 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而大剂量使用副作用又相对较多, 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5,6]。皮内针疗法又名埋针疗法, 通过将特制针固定在皮内, 将皮部理论和腧穴理论相结合达到长时间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案[7]。中医常采用皮内针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以及反复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中医认为COPD属于“肺张”“喘症”等范畴, 该病发病缓慢, 病程较长, 认为是时邪外感、禀赋不足、七情内伤所致脏腑功能失调[8,9]。因此根据COPD中医病因机制, 认为理论上采用五脏俞皮内针进行治疗COPD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肺脾肾虚、痰瘀内阻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肺脾肾虚、痰瘀内阻型COPD稳定期患者。86例患者根据SPSS统计学软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5例, 男性22例, 女性23例, 年龄50~76岁, 平均年龄 (63.4±4.6) 岁;对照组41例, 男性20例, 女性21例, 年龄52~80岁, 平均年龄 (65.6±5.3)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提交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 》的西医诊断标准[10]。 (1) 既往长期吸烟史或粉尘接触史; (2) 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 (3) 胸廓可异常, 桶状胸, 叩诊为过清音, 听诊器发现呼吸音减低; (4) 肺功能检查FEV1/FVC低于0.7。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 (2011版) 》中对肺脾肾虚、痰瘀内阻的诊断标准[11]。 (1) 年龄较大伴肺部疾病反复发作; (2) 胸部膨满伴喘息、咳嗽咳痰、胸中憋闷, 行走加剧, 张口抬肩, 无法平卧; (3) 心悸、唇甲紫绀, 肢体浮肿, 肺气衰微等症候; (4) 外邪反复侵袭。
 
1.3 纳入标准
(1) 年龄50~80岁; (2) 符合中西医对COPD的诊断标准; (3) 符合中医肺脾肾虚、痰瘀内阻型的诊断; (4) 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患者有精神障碍性疾病; (2) 患者为I级和IV级COPD患者; (3) 伴有出血性疾病患者; (4) 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 (5)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6) 患者依从性差, 不服从治疗。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根据COPD患者病情程度 (Ⅱ级和Ⅲ级) 按需使用沙丁胺醇 (Orion Corporation Espoo Plant芬兰, 200μg/吸, 注册证号H20130596) 200μg,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 50μg:250μg, 注册证号H20150324) 50μg, 每日2次, 在使用药物期间进行呼吸锻炼, 指导饮食, 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操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脏俞皮内针 (清铃牌, 揿针) 治疗, 患者俯卧位且充分暴露背腰部, 五脏俞定位: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对皮肤进行碘伏消毒, 使用镊子将针直接贴敷于所取穴位上, 取出另一端剥离纸, 并将针头的胶布固定好, 皮内针全部贴好后, 嘱咐患者进行身体活动, 确保患者无牵拉感以及疼痛感。每次埋针时间为24 h, 间隔1天后再次埋针, 穴位分左右两侧交替进行埋针。嘱咐患者在埋针期间, 每日用手按压3~4次, 持续时间约1~2 min,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以4周作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评价。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咳嗽、咳痰、喘息、自汗、气短、哮鸣音、纳呆、神疲懒言、大便异常、食后腹胀和腰酸膝软等证候根据分级轻、中、重分别记为1、2、3分, 无症状则记为0分。临床控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及以上;显效: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5%及以上;有效: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及以上;无效: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中医症候积分减少低于30%。总有效率= (临床控制+显效+有效) /总例数。
 
1.6.2 肺功能指标
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FEV1≥70%为轻度, 50%≤FEV1<70%为中度, 30%≤FEV1<50%为重度, FEV1<30%为极重度。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FVC) :FEV1/FVC≥70%为轻度, 50%≤FEV1/FVC<70%为中度, 30%≤FEV1/FVC<50%为重度, FEV1/FVC<30%为极重度。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FVC≥80%为正常, FVC<80%为呼吸受限。
 
1.6.3 生活质量影响评分
采用我院自制生活质量影响调查问卷进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调查, 问卷包括8个项目, 每个项目0~5分, 总分40分。根据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分为:轻微:0~10分;中度:11~20分;重度:21~30分;严重:31~40分。
 
1.6.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7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Z) 。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采用秩和检验, 观察组COPD患者经五脏俞内皮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 显著高于对照组未使用内皮针COPD患者总有效率的8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在COPD患者稳定期采用皮内针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见表1。
 
 表1 两组COPD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比较[例 (%)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皮内针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均无显著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皮内针对患者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皮内针疗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治疗。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留针期间留针部位出现轻微红肿, 去下皮内针休息1天后缓解, 不影响本研究进度, 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说明皮内针疗法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对COP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尚无特效治疗方案, 主要以减轻临床症状, 改善呼吸功能, 防止病情继续恶化[13]。长期使用西药会导致患者本身耐受性增加, 加大激素剂量又会出现较多的副作用, 因此西医对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4]。临床研究以减轻COPD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改善心理状态为主要目标。中医学认为, COPD患者属于“肺张”, 也可属于“喘证”“咳嗽”等范畴, “肺张”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烦躁、心悸为主, 病程较长, 轻重不一且经久难治[15]。COPD稳定期中医症状以咳嗽咳痰、喘息、气促、口唇紫绀等肺脾肾虚、痰瘀内阻症状为主, 治疗原则“急治标, 缓治本, 标本兼治”[16]。五脏俞是身体五脏对应的背部穴位, 是经气背部运行的主要穴位, 皮内针又称为“埋针”, 以“静以久留”的方法达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功效, 通过皮部理论和静脉腧穴理论实施五脏俞皮内针可调节五脏气血阴阳, 可达止咳平喘、补益肺脾肾的功效, 因此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五脏俞选穴[17,18,19]: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肺俞穴:肺背俞穴, 刺激该处具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降气下逆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肺脏相关病症, 现代医学证明电针刺激肺俞穴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指标FEV1、FVC等通气指标, 稳定期COPD患者可改善咳嗽、咳痰等症状。心俞穴:心背俞穴, 刺激该处具有调理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效, 临床常用来治疗咳嗽、失眠、心痛等症状, 同时心、肺同居上焦, 肺朝百脉主呼吸, 心主血脉主一身之血, 心血依赖于肺气推动, COPD稳定期患者可调节心血运行、缓解心悸等症状。肝俞穴:肝背俞穴, 刺激该处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功效, 肝气与肺气相互影响, 肝气不顺可犯肺气导致咳嗽、胸闷, 出现焦虑, COPD患者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可缓解焦虑情绪, 并有利于肺气肃降, 促进肺部通气功能恢复。脾俞穴:脾背俞穴, “脾为后天之本”, 刺激此处可健脾化痰、补土生金, 脾气上输、肺气得生可使气血运行通畅, 痰湿消除。肾俞穴:肾背俞穴, 具有补肾益精、温肾纳气之功效, 肺主气, 肾纳气, 两者相关, 可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肺部生理功能。五脏俞诸穴联合使用, 调节五脏气血阴阳, 共同起到平喘止咳、补益肺脾肾之功效[20]。观察组COPD患者经五脏俞内皮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 显著高于对照组;未使用内皮针COPD患者总有效率8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群积分和生活质量影响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五脏俞皮内针能够显著提高总有效率, 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群积分和生活质量影响积分, 生活质量可显著提高。肺功能检查FEV1%、FVC、FEV1/FVC均无显著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在于COPD患者均处于稳定期, 呼吸功能本身较为稳定, 故五脏俞皮内针对呼吸功能并无明显改善作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留针部位红肿, 取下内皮针休息1天后缓解, 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五脏俞皮内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五脏俞皮内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升生活质量, 操作简单, 安全有效, 可进行长期治疗。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肖鹏云 辛大永 秦鸿

上一篇:大承气汤加减灌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儿支原体肺炎 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