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呼吸疾病>养肺>正文

小儿支原体肺炎 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

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小儿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 MMP) 为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是指由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肺炎支原体 (MP) 所致的肺部炎症反应, 患儿多表现为频繁咳嗽、发热、肺部湿啰音等, 且症状可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 同时病情易反复发作, 如不及时诊治, 可导致神经、循环系统障碍, 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主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 虽可取得一定疗效, 但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 临床治疗工作难以展开, 故如何对小儿MMP进行有效治疗, 是亟须解决的临床难题[1,2]。中医对小儿肺炎研究较为系统全面, 可显著改善MMP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等, 且近年来在临床中医辨证治疗中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鉴于此, 本次研究以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对MMP患儿进行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PP患儿8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9例;年龄1~12岁, 平均 (6.58±2.42) 岁;病程1~13 d, 平均 (6.61±1.48) d;基础体温38.6~39.2 ℃, 平均 (38.9±0.4) ℃。研究组男24例, 女20例;年龄2~14岁, 平均 (6.60±2.50) 岁;病程1~14 d, 平均 (6.78±1.55) d;基础体温38.5~39.1 ℃, 平均 (38.8±0.3)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MPP的诊断标准[4], 且经血清学支原体检测确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 (儿科疾病分册) 》中的痰热闭肺型[5]:发热恶风, 鼻翼翕动, 咳嗽气喘, 痰黄而多, 烦躁不安, 头痛有汗,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而数;年龄1~14岁;近期未曾服用免疫抑制剂、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者;患儿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并同意配合。
 
1.3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且无法纠正者;并发其他呼吸道感染者;合并其他影响治疗疗效的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存在气道异物、肺部肿瘤及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止咳、退热、平喘、祛痰等对症治疗, 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1 对照组
予以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987) 吸入治疗, 1~6岁患儿每次100 μg, ≥6岁患儿每次200 μg, 每日2次。治疗10 d。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及其相应护理, 具体如下。①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药物组成:金银花20 g, 连翘20 g, 瓜蒌皮15 g, 苦杏仁15 g, 葶苈子10 g, 天竺黄10 g, 玄参10 g, 生甘草8 g, 将以上药物加适量水煎煮2次, 混合2次煎液约500 mL, 用药汁浸透电极贴, 待用;采用BE-5000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 (泰州康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将电极贴贴在患儿双侧肺俞穴, 治疗时间20 min, 温度选择中温档, 温度保持为50 ℃, 电流6~9 mA, 具体参数依据患儿年龄及耐受力进行调节, 每日2次。在治疗前可用湿巾擦拭患儿皮肤, 减轻疼痛感, 同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故需选择适宜的电场强度和脉冲频率, 避免产生刺痛感影响治疗。此外, 治疗过程中严禁在患儿皮肤上涂抹油性药物, 如红花油等, 影响导入效果。②推拿疗法。以滑石粉为介质, 使用推、拿、按、揉、运、摩等手法进行推拿;揉小横纹500次, 退六腑500次, 揉小天心300次, 揉乙窝风300次, 揉膻中300次, 揉肺俞300次, 揉天突300次, 运八卦300次, 平肝清肺300次, 清胃经300次;以擦红、热为度, 每日推拿1次。③相应护理措施。A.通过适当的语言及行为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在与患儿接触沟通时注意言行举止, 面对患儿保持微笑, 以缓解其紧张、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营造温馨病房, 保持病房良好的温度湿度, 定时通风, 为患儿创造良好休息环境, 并通过抚触、按摩提高患儿舒适度, 有利于提高依从性。B.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 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往往不能达到使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目的, 因此针对家属所提出的问题需要耐心解答;此外, 鼓励家属参与整个护理过程, 陪伴患儿度过治疗期, 减少患儿孤独感的同时能增加心理支持;根据患儿喜好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 如儿歌、积木等技巧性游戏, 转移患儿注意力, 利于放松身心, 同时亦可消除患儿陌生感并积极融入医院生活。C.中药离子导入过程中, 若穴位皮肤出现破溃、感染及皮下出血等, 应立即停用并采取相关措施;推拿时力量适宜, 不可过猛。治疗10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介素2 (IL-2) 、干扰素-γ (IFN-γ)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③对所有患儿进行有效随访6个月, 记录复发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完全消失,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73.0%预计值或较治疗前增加>32.0%, X线显示肺部阴影消失>90%;显效:所有症状明显改善, X线显示肺部阴影消失70%~90%, 同时FEV1为55.0%~73.0%预计值或较治疗前增加22.0%~32.0%;好转:症状有所改善, X线显示肺部阴影消失50%~69%, 且FEV1较治疗前增加12.0%~21.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X线显示肺部阴影消失<50%[5]。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两组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同一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免疫球蛋白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Ig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儿IgA、IgM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g/L,x¯¯±s)(g/L,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IgA IgG IgM
 
研究组 44
治疗前 0.89±0.23 8.31±1.40 1.89±0.64
 
治疗后 0.62±0.14△▲ 12.69±1.97△▲ 1.01±0.38△▲
 
对照组 44
治疗前 0.91±0.25 8.29±1.47 1.88±0.65
 
治疗后 0.80±0.20△ 10.48±1.59△ 1.35±0.4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IL-2、TNF-α、IFN-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儿TNF-α、IFN-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儿IL-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支原体肺炎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IL-2 (ng/L) TNF-α (ng/L) IFN-γ (pg/mL)
 
研究组 44
治疗前 3.19±0.57 2.32±0.28 98.68±9.72
 
治疗后 8.52±1.81△▲ 1.46±0.13△▲ 80.70±7.48△▲
 
对照组 44
治疗前 3.22±0.58 2.43±0.29 98.27±9.77
 
治疗后 6.59±1.08△ 1.72±0.24△ 89.16±8.9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44 12 (27.27) 13 (29.55) 17 (38.64) 2 (4.55) 42 (95.45) ▲
 
对照组 44 5 (11.36) 12 (27.27) 18 (40.91) 9 (20.45) 35 (79.5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复发11例 (25.00%) , 研究组复发2例 (4.55%) 。研究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4 讨论
MMP是儿童常见的外感呼吸系统疾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MPP占25%以上[6], 且其患病率呈明显上升之势, 故而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必要。有效针对诱发该病发病的病原微生物是治疗小儿MMP的关键, 但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 其中布地奈德是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其具有强效局部抗炎作用, 可迅速到达炎症部位局部, 抑制各种类型炎症因子的释放并干扰炎症的级联化反应, 达到缓解气道内炎性反应的功效。但长期服用会损伤患儿正常组织, 甚至可诱发免疫抑制和骨髓抑制, 给治疗工作的开展及患儿的康复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中医虽无MMP的记载, 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肺热”“风温”“咳嗽”等范畴, 认为小儿五脏六腑发育不健全, 形气未充, 卫阳不足, 加之时行疫毒及风邪侵袭肌表, 卫阳郁滞, 正邪争于肌表而致病。风热病邪属无形气邪, 热邪壅阻肺气, 使气逆不降、肺气郁闭、肺气不通, 故治疗应以益气通络、扶正固表、补肺健脾为主。本研究所用方药中,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两者共为君药; 杏仁止咳润肺, 瓜萎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散结, 两者共为臣药;玄参养阴清热, 天竺黄清热, 生石膏清气分热痰, 葶苈子利水平喘, 共为佐药;生甘草补中益气, 化痰止咳, 引经入肺为使药。以上药物互为辅佐, 相得益彰, 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化痰止咳之效。内病外治是中医的传统治法, 而中药穴位外用透皮给药不仅能够降低因中药内服味道苦涩引起的患儿抵触畏惧心理, 亦可减少因内服药物造成的肝肾功能损伤[7]。此外, 肺俞穴属膀胱经, 是治疗肺部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并且该穴位血运丰富, 给药后吸收效率高, 同时穴位刺激亦可激发正气, 提高患儿免疫力。对于小儿MMP,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推拿疗法可促进患儿治愈。本研究中, 主以揉、捏、推之手法, 刺激小儿肺经、脾经及肾经腧穴, 发挥补肾、脾、肺脏气的作用, 同时起活血通络、温化痰饮、益气化瘀、消除夙根之功效[8]。此外, 应该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 减少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鉴于此, 医护人员充分利用玩具、游戏等转移患儿注意力, 并指导患儿家属抚触、按摩, 促进患儿不良情绪的积极转归, 提升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整体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证实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可发挥更为有效的优化肺功能的作用, 共同促进疾病积极转归, 笔者考虑这与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发挥抑菌、抗病毒及解热等作用, 推拿疗法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力, 促进病情恢复有关。MMP患儿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IFN-γ、TNF-α等促炎因子, 但其IL-2抑炎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人, 提示炎症反应在MMP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因此, 本研究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发现, 治疗后研究组IL-2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TNF-α、IFN-γ水平则低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失衡。谭义林[9]等研究结果显示, IgA、IgM在MMP初期快速增高, IgG则在1周后升高, 提示该类患儿存在体液免疫亢进, 故而监测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转归情况。本研究中, 研究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IgA、IgM则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研究组患儿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得到了更大程度抑制, 可见联合应用有利于调节患儿免疫功能, 对MPP的恢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本文随访结果显示, 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该治疗方案治疗小儿MPP具有较佳的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 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能够有效调节MMP患儿机体炎症状态, 改善其免疫功能, 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但是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且本研究样本数有限、研究时间相对较短, 结果难免出现偏差, 故而有关该方案治疗小儿MM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循证医学加以证实, 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肺俞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在小儿MMP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史双秀

上一篇:慢阻肺采用五脏俞皮内针进行治疗

下一篇:音乐疗法对重症肺炎患儿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