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肠疾病>正文

老年顽固性呃逆 穴位封闭中药处方治疗

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老年顽固性呃逆

患者男, 80 岁。主因摔伤致左手尺骨骨折后出 现频繁呃逆 15 个月, 伴饭后半小时呕吐, 自觉剑突 下偶有疼痛, 2015 年 11 月 25 日就诊于武警后勤学 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患者先后于几家医院多次住 院治疗, 予抑制胃酸、 保护胃肠道、 针灸等对症治疗, 未见明显好转。中医诊断为呃逆, 属脾胃阳虚型; 西 医诊断为呃逆, 反流性食管炎, 慢性胃炎, 食管裂孔 疝。入院查体: 体温 36. 3℃, 心率 70 次/min, 呼吸 20 次/min, 血压140/80 mmHg( 1 mmHg =0.133 kPa) , 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常 规、 血生化检查、 便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腹部多普 勒超声未见明显阳性指标。入院后给予抑制胃酸及 保护胃黏膜液体静滴以缓解不适症状, 并给予补充 能量液体。

2015 年 11 月 26 日, 不适症状未见明显 缓解, 给予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静脉滴注止呕; 当日 下午不适症状仍频繁出现, 给予氯丙嗪静脉注射以 镇吐, 给药后不适症状略有好转, 但出现口干、 周身 乏力、 头晕等不适症状, 血压正常, 考虑为氯丙嗪药 物不良反应, 嘱患者卧床休息, 并密切关注病情变 化。当晚不良反应仍持续, 考虑患者年老体弱, 代谢 缓慢, 给予呋塞米静脉滴注以促进药物代谢, 并予补 充能量液体, 给药后不良反应症状缓解。

2015 年 11 月27 日至 12 月 3 日, 除按内科常规治疗外, 再行 中药治疗, 处方: 柴胡 12 g, 黄芪 15 g, 人参 15 g, 生 白术 10 g, 白芍 30 g, 升麻 6 g, 陈皮 6 g, 生姜 12 g, 大枣 9 g, 生甘草 20 g, 7 剂, 1 剂/d, 水煎服, 早晚分 服。

于 2015 年 12 月 4 日, 给予盐酸山莨菪碱进行 穴位封闭, 穴位: 膻中、 双侧内关。2015 年 12 月 7 日, 患者呃逆较前略有好转、 呕吐清水较前好转, 但仍频繁呃逆。为进一步治疗进行穴位埋线; 取穴: 中脘、 下脘、 天枢( 双侧) 、 气海、 关元、 足三里( 双侧) 、 脾俞( 双侧) 、 胃俞( 双侧) 、 膈俞( 双侧) ; 于当天下午 患者自觉呃逆症状明显好转, 呕吐症状少有出现。 2015 年 12 月 9 日, 患者呃逆、 呕吐症状消失, 神志 清, 精神可, 二便可,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 出院。 讨论 呃逆指胃气上逆动膈, 以气逆上冲, 喉间 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持续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特 发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性动 作, 其反射弧经第 3、 第 4 脊髓颈节, 受延髓呼吸中 枢控制, 且与大脑皮层有关。任何原因使迷走神经 的正常兴奋与抑制发生失调而异常兴奋占优势时, 均可引起呃逆 [1 ] 。呃逆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宣明 五气篇 》 : “胃为气逆, 为哕, 为恐 。 ” 《景岳全书》 亦 有 : “然致呃之由, 总由气逆” 的记载。呃逆由胃气 上逆动膈, 引起胃失和降而成。

患者年老体衰, 脾肾亏虚, 又摔伤骨折, 耗损正 气, 胃虚不纳, 脾阳不升, 气机逆乱, 发为呃逆, 纳少 不饥, 食后呕吐, 大便稀溏, 舍脉从证。辨证为脾胃 阳虚。若在此时攻邪太过, 会使正气越虚, 故给予中 药以温补脾胃止呃。经治疗, 患者正气渐渐恢复, 给 予盐酸山莨菪碱进行穴位封闭。膻中穴为八会穴之 气穴, 居胸膺中, 主一身之气机 [2 ] ; 内关穴属络穴, 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具有镇静止呕、 宽胸理气、 和 胃降逆等功效 [3 ] 。久病正气亏虚, 速效而强刺激的 穴位封闭虽可缓解一时之标, 却不能“深入而久留 之” , 也难以根治疾病。

《灵枢·终始篇》 记载 : “久病者, 其气入深。刺 此病者, 深内而久留之……。 ” 穴位埋线是在留针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具备留针所具有的作用, 其 作为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 除利用腧穴的功能外, 还 有其本身的优势。首先, 埋线疗法对人体的刺激强 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初期刺激强, 可以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 后期刺激弱, 又可以弥补脏腑阴阳之不 足, 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 使之达到“阴平阳 秘” 的状态。其次, 埋线疗法利用其特殊的针具与 所埋之羊肠线, 产生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的针 刺效应, 有 “制其神, 令其易行” 和“通其经脉, 调其 气血” 的作用。中脘穴是胃之募穴、 八会之腑穴, 亦 属于局部取穴, 强刺激可抑制膈肌痉挛。髙式国认 为 [4 ] 天枢穴, 可促使胸腹之气, 上下沟通, 以行其新 陈代谢之道; 气海穴为肓之原穴, 与肺气息息相关, 为腹部纳气之根本, 若气海处不做吸引, 则中气不能 达于脐下, 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 凡气之所至, 血乃通之。关元穴为小肠募穴, 关元乃元阴元阳交 会之处, 即先天之气海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记载 : “荥输治外经, 合治内府” , 治疗六腑病应取其 下合穴, 足三里穴为胃的下合穴, 又是四总穴之一, 具有调畅胃经经气、 和胃降逆的功效 [5 ] , 背俞穴是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 取脾俞穴、 肾 俞穴具有扶正补虚、 调节脏腑机制的作用 [6 ] ; 膈俞 穴是临床治疗呃逆之要穴, 此处有相应脊髓侧角细 胞的纤维经前自交通支进入椎旁交感神经节, 刺激 膈俞穴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 缓解膈肌痉 挛 [7 ] 。经以上方法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认为中药结 合穴位埋线对老年顽固性呃逆有良好的疗效。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罗禹珩 宁丽娜 和大中 熊杰

上一篇:术后胃瘫 针刺取穴腹部振颤闪罐

下一篇:虚寒性腹痛院 穴位按摩热熨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