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妇产科>子宫疾病>正文

艾绒坐垫法 艾灸八髎穴的好处

女性的很多失眠、便秘等,往往都是由妇科问题导致的,医生如果不考虑妇科因素,用常规的方法去治疗,就不能根治,容易反复。所以,古代很多医家总是说:“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中医里也单列妇科。一般来说,女子初潮以后,其治病养生就要考虑妇科因素了。
 
女性的妇科问题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易复发。妇科病大多是由寒湿淤引起的,也就是说盆腔环境不好,就如在潮湿寒冷环境下,东西会发霉、发烂、结冰,当盆腔寒湿淤堵、气血不通时,自然会滋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若不改变体内环境(病灶),再怎么手术也难逃复发!
 
调理妇科病重在调理盆腔环境,而在调理盆腔环境时,有一个穴位是绝不能少的,那就是八髎穴。

八髎穴
 
一、八髎穴可以通治一切妇科病
 
中医在给艾友提供妇科指导时,必然是每次都要用到它!八髎穴位于人体腰骶部位,这个部位恰好是女性胞宫(子宫、卵巢等的统称)的位置,艾灸此穴可直接刺激温润女性一生的核心点——胞宫。
 
八髎调治妇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āo )分间。”这里的腰痛包括了肾部疾病,因为腰为肾之府。“阴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宫、卵巢、阴部、泌尿系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八髎穴不是单独的一个穴位,而是八个穴位的总称。髎的意思是孔,八髎也就是八个孔,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这八个孔直接联通胞宫,艾灸它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向胞宫传导热力和药效,所以八髎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得气,容易有灸感,艾灸效果强!
 
很多艾友反应艾灸八髎穴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热感向腹部和脚底通串。八髎乃盆腔的气血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一定不能让它有任何瘀阻!不论是敲打、搓揉、艾灸一定要让八髎穴气血通顺!
 
二、八髎是女性妇科的反应点
 
(1)看  
 
色素深(黑):宫寒; 
 
有痘、红疹:湿热下注,有炎症; 
 
凹进去:有宫寒,子宫肌瘤; 
 
突起,像海绵体:盆腔炎;
 
干躁、黑且有发裂纹路:盆腔气血不畅 。
 
(2)摸
 
毛孔粗,干:月经量少,内分泌失调;
 
温度凉:宫寒;
 
八髎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三、艾灸八髎穴的好处
 
1、艾乃纯阳之品,因此按照中医理论,在女性身体阳经较为集中的八髎部位施灸,可有助于改善原本属于阴寒之体—女性的生理功能,起到补益阳气、调节冲任,预防和治疗月经、白带异常的作用;
 
2、艾灸的温润作用,最擅长地就是温经散寒;在女性膀胱经、督脉经和臀部上施灸,能显着改善女性盆腔内的血液循环,预防子宫肌瘤、囊巢囊肿的发生。
 
同时,艾灸还具有行气活血、祛寒散湿的功效,可消除和缓解盆腔内的炎症和积液,避免输卵管的黏连;
 
3、中医认为:气得温则行、血遇寒则凝,所以八髎部位的督脉、太阳、少阳等经络,如果为寒湿所伤,就会出现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此时以动态灸之法,能益气助阳、散寒止痛,预防和减轻坐骨神经痛、痔疮等疾病的形成。
 
4、臀部为人体任督二脉的交汇点,男女繁衍、生殖、性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健康、结实的臀肌配合与参与。艾灸八髎穴能激活臀部的经络诸穴,可促进女性臀部的血液循环。
 
艾绒坐垫法
如果您没有时间艾灸,小编今天推荐一个简单的小方法:艾绒坐垫。
 
坐垫法是清代名医吴尚先很推崇的。他曾在《理瀹骈文》中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优矣。”
 
吴尚先简单的坐垫方子:艾叶垫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让患者坐在上面。这样一年四季,坐着就能将湿寒赶走、把阳气补足。
 
艾绒的热量,能疏通臀部的经络诸穴,除了防治妇科疾病,还能缓解便秘痔疮等问题,也适合有此类疾患的男性朋友。
 
搓八髎,打开盆腔气血开关
 
为了疏通八髎,除了艾灸和叩击,我们还可以在在八髎区域进行搓揉,可以从外而内刺激胞宫、激活胞宫的气血运行,从而滋养胞宫。相对于艾灸和叩击,搓八髎的要求和难度更低。
 
搓八髎时,当手掌和人的腰骶部皮肤快速摩擦时,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人的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人的双脚、肩部,可谓是激活全身气血!
 
如果您是上热下寒的体质,更要多搓八髎。因为上热下寒的体质是因为中气虚弱,中焦於堵,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上不来,导致上半身火烧火热,口干舌燥,而腿却是拔凉拔凉的,这种情况要多刺激八髎,打通中间的阻碍,交通水火。搓揉八髎穴,每天随时随地搓揉300下。

上一篇:产后宫腔残留“胞衣不下”针刺八髎穴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