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妇产科>子宫疾病>正文

产后宫腔残留“胞衣不下”针刺八髎穴

深刺八髎穴为主治疗产后宫腔残留1例
 
产后宫腔残留指产妇分娩后胎盘、胎膜等组织残留在宫腔内,子宫收缩不良引起产后阴道出血及盆腔感染等,可通过B超及宫腔镜对其进行诊断[1]。目前,西医治疗产后宫腔残留主要方法为清宫术,但损伤子宫内膜,尤其是妊娠组织与宫壁粘连时,清宫剥离更加困难,可能会导致宫腔感染、继发性贫血及月经不调等并发症[2]。因此帮助产后宫腔残留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各种并发症,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现将笔者应用深刺八髎穴为主治疗产后宫腔残留1例介绍如下。
 
患者,女,28岁,2018年4月24日初诊。主诉:产后恶露不止1个月余。2018年3月20日患者于江苏省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一名女婴,产时出血1 390mL,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治疗后出血明显减少,后血性恶露持续不止,遂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孕产史:1-0-0-1。既往体健,无宫腔操作及盆腔炎性病史。患者拒绝采用清宫术治疗,运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促进子宫收缩,头孢美唑静脉滴注预防感染,产妇康颗粒口服祛瘀生新,生化汤加减口服温经活血,中药热奄包外敷温经活血化瘀,效果不满意,遂采用针灸治疗。刻下症:产后血性恶露至今未净,量少,色暗红,点滴而下,无臭气,乏力,时觉腰酸腹痛,无发热,停哺乳,纳可,夜寐安,二便尚调;查体: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个月,轻压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2018年4月10日B超结果显示:子宫大小99mm×72mm×56mm,宫腔线分离,宫腔中下段不均质低回声团,附件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宫腔残留。中医诊断: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固冲,化瘀止血。给予针刺治疗。(1)俯卧位:取穴次髎、中髎、下髎。选用0.30 mm×75mm华佗牌毫针,局部消毒后,次髎50°角斜刺,中髎70°角斜刺,下髎直刺,针体完全进入骶后孔,采用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以患者有放电、酸胀感,并向小腹部传导为度,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同时腰骶部予红外线照射。(2)仰卧位: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血海。选用0.30mm×40mm佳健医疗牌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局部消毒后,常规针刺,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患者住院期间,每日采用针刺治疗,且未用其他干预措施。治疗1次后,患者诉即排出一块瘀血,当日晚上又排出许多瘀血块,腰酸腹痛好转。治疗2次后,患者恶露量变多,夹有许多小血块,腰酸腹痛明显减轻。治疗4次后,恶露减少,腰酸腹痛不显。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无腹痛,无阴道出血,纳食可,二便调。复查B超显示:宫腔内中等回声厚约0.5cm,伴宫腔少量积液。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其他不适。随访1个月,病情未复发。
 
按语: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30min内胎盘可自然娩出,然而随着无痛人流术、置环术、宫腔镜等的应用,使子宫内膜损伤,产后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的概率也逐渐上升,尤其是胎盘粘连导致胎盘娩出时间延长,进而使阴道出血量增加,以致手取胎盘率增大,再加上子宫极度后倾后屈、内膜炎症等因素,胎盘胎膜残留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产后残留物积聚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使阴道出血量增多,导致恶露时间延长,甚至出现感染、贫血、腹痛等症状。西医治疗该病首选清宫术,但清宫术对产妇有极大风险,可能造成子宫穿孔、子宫内膜炎等。另外还有缩宫、止血、抗感染等方法,但临床治疗整体效果欠佳,且治疗期间影响哺乳[4]。
 
中医将产后宫腔残留归于“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绝”等范畴。历代医籍对“产后恶露不绝”病因病机说法不一。《诸病源候论》曰:“凡妊娠当风取凉,则胞络有冷……或新产而取风凉,皆令风冷搏于血,致使血不宣消,蓄积在内,则有时血露淋漓下不尽。”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精血互搏,血液瘀结胞宫,则恶露不绝。《万氏妇人科·卷之三》载:“产后冲任损伤,气血虚惫,旧血未尽,新血不敛,相并而下,日久不止。”《医宗金鉴》言:“恶露不绝伤任冲,不固时时淋漓行,或因虚损血不摄,或因瘀血腹中停。”皆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虚或瘀,病机为冲任受损,气血运行失常,治疗或补虚固冲任,或化瘀调气血。
 
《标幽赋》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可见针灸要达到治疗作用,患者需有得气感。如本案针刺八髎穴时患者有放电、酸胀感,并向小腹部传导。本案患者生产时出血过多,气随血脱,中气虚陷,冲任不固;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瘀滞,血不归经,冲任受损,则恶露不绝。故本案当为本虚标实,治疗当标本兼顾,予益气固冲、化瘀止血之法。方中次髎、中髎、下髎位于骶后区,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补肾强腰、活血通经、调理冲任的作用。八髎穴治疗妇科相关疾病历代医家多有记载,《针灸大成》载“八髎总治腰痛,兼治肠、胱,疝气、淋浊、带下、月经病,二便不利等局部之病”;《金针梅花诗抄》载八髎“主治功用举凡下焦前后阴、大小肠及腰腿诸症,几无不包罗”;《经穴主治症》曰八髎“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从解剖学分析,次髎、中髎、下髎深部的第2、3、4骶神经的分支组成盆丛,其分支子宫阴道丛发出的神经分布于子宫、输卵管及阴道,子宫的传入、传出神经经此传入大脑皮层,故刺激次髎、中髎、下髎可直接刺激浅部和深层的神经纤维,通过对神经的刺激作用调节子宫功能[5,6],这也是本案只选用次髎、中髎、下髎的原因。气海、关元属任脉,皆为补虚要穴,二穴相配,可益气助阳,固冲止血;三阴交、足三里分别属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二穴相配,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为治血证要穴,可活血化瘀,引血归经;留针时予以红外线照射,以温经活血化瘀,助针刺之效。诸穴相配,消补并举,使补虚而不留滞,祛邪而不伤正,共达益气固冲、化瘀止血之效。该患者治疗1次即排出许多血块,可见针刺疗效迅速。
 
回顾本案例的治疗过程,虽然疗效显著,但仅是作为个案,临床仍需要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更大样本的随机双盲研究,以便日后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FULLER K P,FELDMAN D M.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postpartumendometrial cavity[J].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2015,60(1-2):3-5.
[2]薛金铃,任新萍,高成珍,等.宫腔镜下电切术和超声监护下清宫治疗宫腔妊娠物残留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193-194.
[3]鄂友梅.化瘀温经汤对产后宫腔残留的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14):110-136.
[4]陆黎娟,夏亲华.剖宫产术后恶露不绝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242-244.
[5]邬光福,王伟明.八髎穴主治规律临床文献研究[J].中国针灸,2019,39(1):96-102.
[6] 雒树东,高振平.医用局部解剖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59.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高明远 曹铁民 孙洁静 李玉堂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李玉堂名老中医工作室

上一篇: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下一篇:艾绒坐垫法 艾灸八髎穴的好处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