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妇产科>乳腺疾病>正文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概况

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率占乳房疾病之首, 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据统计, 乳腺增生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健康女性高出1.4~2.5倍[1]。近年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改变, 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发病率均明显上升,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 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的防治尤为重要。乳腺增生以乳房疼痛、肿块为特点, 部分患者合并乳头溢液,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尚存在分歧, 但多数学者认为其本质为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致病原因主要为内分泌功能失调[2]。西医多采用激素、维生素、碘剂、利尿剂或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3], 但因其不良反应明显、易复发、术后影响美观等原因, 不被广大患者接受与认可。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乳癖”范畴, 以气滞、痰凝、血瘀为标, 冲任失调为本, 病位在肝、脾、肾[4]。针灸治疗乳腺增生起效迅速、痛苦小、无不良反应, 近年来逐渐受到医师及患者青睐。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 针刺疗法
1.1 毫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免疫、基因蛋白表达, 加速已增生的乳腺细胞趋向或恢复正常, 改变乳腺局部血液流动等多途径实现[5]。郭诚杰等[6]采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患者114例, 治愈率为54.39%, 总有效率达94.74%。张卫华等[7]采用规范化电针方案治疗乳腺增生;结果显示, 观察组 (主穴加用电针) 总有效率为94.44%, 对照组 (不加电针) 总有效率为79.13%。王旭等[8]选取腋下到肘窝区域反映点进行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患者28例, 其中痊愈7例, 显效9例, 有效12例, 总有效率为100.00%。王又平[9]针刺乳房四周最酸痛3~4处阿是穴治疗乳腺增生, 总有效率为89.34%。
 
近年来针刺治疗乳腺增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穴以胃经穴位、肘膝关节以下穴位 (肝、脾、肾经穴位为主) 及腹部 (任脉穴、胃经穴) 穴位居多, 同时配合局部取穴, 主穴以膻中穴、阿是穴 (乳腺增生部位处) 选用频率最高[10]。
 
1.2 火针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针具, 在火上烧红至发白亮, 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患处, 达到治病目的的针刺方法, 古称“燔针”“焠针”。蔡志红等[11]采用火针治疗乳腺增生, 利用火针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或患处, 增加人体阳气, 激发经气, 调节脏腑功能, 使经络通畅, 气血运行。高映辉等[12]采用火针留刺法治疗乳腺增生40例, 取穴乳房压痛点、增生条束状硬结中心及周围5~10针, 留针15 min后出针, 结果显示, 火针组治愈率为65.00%, 明显优于对照组 (口服乳癖消) 的34.38%。万欢等[13]采用火针配合毫针治疗乳腺增生, 火针取穴乳腺增生的肿块结节, 从外向内点刺, 根据肿块大小刺入不同深度, 疾进疾出, 循环操作, 直至点刺所有肿块;火针操作完毕后再施以毫针针刺腧穴, 隔日1次, 14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6个疗程, 月经期间停止治疗, 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0%。
 
1.3 浮针
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法基础上发展而来, 其最大特点为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 与《黄帝内经》中“毛刺”“直针刺”“浮刺”“半刺”“恢刺”等有相似之处, 主要体现了中医皮部理论、近治理论和以痛为腧理论。浮针的现代作用机制研究尚处于科学假说阶段, 其中“疏松结缔组织说”是国内主流的假说理论[14]。陈冬等[15]采用浮针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 与口服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比较, 浮针组在改善乳腺增生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后两者, 且随访1个月内能保持较好疗效。
 
1.4 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疗法是通过针具对人体浅表小静脉、特定腧穴、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进行针刺, 并放出适量血液, 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6], 治病机制主要为“宛陈则除之”。点刺放血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可疏泄壅滞, 畅通经脉, 经络通则痛自除, 郁结之癖块自消。方芳等[17]采用期门穴刺络放血治疗乳腺增生, 每周2次, 2个月为1个疗程, 分别与口服乳癖消口服液和常规针刺组比较;结果显示, 刺络放血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中药组和常规针刺组, 且刺络放血可降低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 提高血清黄体酮 (P) 水平, 调节P/E2比例, 改变激素代谢异常对乳腺组织的影响。
 
1.5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是将可吸收的外科缝线植入特定穴位, 以长期刺激经络腧穴, 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认为, 穴位埋线可以调节力平衡,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炎症吸收而产生良性诱导, 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18]。刘群群[19]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乳腺增生80例, 每月1次, 6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随访半年后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8.7%。
 
1.6 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是融合中医传统针刺手法与现代外科切割手法形成的一种非开放式微创手术。采用小针刀在结节处进行切割剥离, 可发挥针、刀的双重作用, 能疏经通络, 活血行气, 化瘀止痛, 协调阴阳, 松解或切割紧张组织或粘连组织[20], 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特点。研究显示, 针刀治疗能恢复局部组织间动态平衡, 促进局部微循环, 调节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 激发人体生物电路,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1]。种书涛[22]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乳腺增生32例, 取穴大椎、肩井、天宗、肝俞, 每周1次, 12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 临床治愈20例, 好转1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75%。
 
1.7 其他针法
除以上常用针法外, 还有腹针、头皮针、蜂针、圆利针、磁极针等治疗方法, 均可获效且各具优势。目前以上针法临床报道较少, 作用机制和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艾灸疗法
2.1 温和灸
现代医学对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的相关机制尚待探究, 艾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下丘脑弓状核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分泌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HPOA) , 进而使雌孕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23]。安淑芬[24]选取阿是穴、膻中、乳根 (双) 、天宗 (双) , 对23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温和灸治疗, 对照组口服乳核散结片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3%。陈淑琪等[25]对118例患者实行温和灸, 以肩井穴为主穴, 针对9种中医体质配以调整体质的穴位;结果显示, 寒性体质 (如阳虚质、痰湿质) 艾灸治疗效果明显, 热性体质 (如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 艾灸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器质性病变在短期内单纯采用艾灸疗法难以逆转, 存在局限性。
 
2.2 隔物灸
卓肖红等[26]采用隔姜灸治疗乳腺增生患者, 每次灸5~10壮, 以皮肤局部潮红为度, 月经来潮前半个月治疗, 经来即止,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 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李琳等[27]采用隔木香饼灸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 与外敷乳癖消贴膏组比较, 前者总有效率优于后者, 且前者可降低乳腺病变区的血流阻力指数, 提高血清白介素-2 (IL-2) 、白介素-6 (IL-6) 水平。
 
2.3 麦粒灸
麦粒灸是直接灸的一种, 灸炷如麦粒大小, 以其短暂的灼热、灼痛感觉和持久的穴位炎性反应为特殊刺激形式, 可激活局部生理活性物质, 引起局部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使软组织修复, 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 消除疼痛[28]。臧平[29]采用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40例, 针刺选取乳腺增生常规穴位及肿块局部, 留针30 min;麦粒灸肿块中心最硬处、膻中、肝俞、脾俞, 每处穴位灸2~4壮, 以皮肤发红为度, 均在月经来潮前10 d开始治疗, 10 d为1个疗程;与口服乳癖消片治疗比较, 针刺配合麦粒灸组总有效率 (87.5%) 明显优于口服药物组 (70.0%) 。
 
2.4 热敏灸
热敏灸属于悬灸, 以找到热敏化点灸至饱和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陈日新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热敏灸疗法的核心在于选取热敏化穴位, 使之激发循经感传, 促进经气运行, 使气至病所, 从而调整脏腑经络气血, 提高临床疗效[30]。曾金贵等[31]分别采用热敏灸和电针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 热敏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 高于针刺组的65.6%, 随访半年热敏灸组复发率为17.6%, 明显低于针刺组的37.5%。
 
3 小结
《医学问答》曰:“夫药本毒物, 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 药之治病, 无非以毒拔毒, 以毒解毒。”比利时的肾毒性事件、新加坡的黄连素事件、日本的柴胡事件、国内发生的鱼腥草事件及刺五加事件等引发的关于中药安全性的争论受到广泛关注[32]。针灸治疗起效迅速、痛苦小, 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肝脏首过效应、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毒性, 无外用药物带来的皮肤过敏、异味、难以清洗等缺点, 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绿色疗法。虽然针灸疗法的发展前景良好, 但在当前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①部分疗法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②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③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④多种方法之间缺乏比较, 作用效果差异不明确, 不利于最佳方案的制订。以上问题都阻碍了针灸疗法的发展, 使其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 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针灸疗法, 为更多乳腺增生患者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张琼

上一篇:三阴性乳腺癌 中医辨证分型和病理特征分析

下一篇:穿刺抽吸联合垫棉法治疗早期哺乳期积乳囊肿的疗效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