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妇产科>乳腺疾病>正文

穿刺抽吸联合垫棉法治疗早期哺乳期积乳囊肿的疗效观察

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囊肿、乳汁淤积症, 多见于哺乳期, 属于中医学“乳中结核”范畴, 是乳腺外科常见疾病。现积乳囊肿的治疗多以穿刺抽吸和手术治疗为主[1], 在哺乳期积乳囊肿的早期治疗中, 单纯穿刺抽吸后因扩张的乳管尚未恢复, 在后期哺乳时仍可能在相同部位继发。垫棉法又称加压法、垫压法, 是中医外治法之一, 可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采用棉球、纱布垫衬创面, 使其快速愈合的方法。在本病治疗中, 垫棉法被很多医者遗忘而弃用, 故笔者拾遗, 配合穿刺抽吸, 可有效避免继发新的积乳囊肿。在我院乳腺外科门诊,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收治早期哺乳期积乳囊肿患者60例, 经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 均为哺乳期女性,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均进行血常规、乳腺彩超及体格检查, 经诊断为早期哺乳期积乳囊肿患者。研究组30例, 年龄21岁~37岁, 平均 (28.17±4.62) 岁;22例单侧发病, 8例双侧发病, 其中哺乳后≥2个~6个月19例, ≥6个~10个月7例, ≥10个~14个月4例。对照组30例, 年龄20岁~39岁, 平均 (28.54±4.69) 岁;24例单侧发病, 6例双侧发病;其中哺乳后≥2个~6个月16例, ≥6个~10个月8例, ≥10个~14个月6例。肿块大小均在0.5 cm~3.5 cm。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主诉为肿块或疼痛, 并在7 d内就诊, 部分有压痛;②查体时可触及单侧或双侧肿块, 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 边界清, 哺乳后有所减小, 部分局部有囊性感, 可伴有锁骨下及腋窝淋巴结肿大;③血常规未见白细胞增高等感染征象, 并例行辅助乳腺彩超检查, 显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边界清, 外有包膜, 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 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符合早期积乳囊肿诊断;④自愿加入且治疗依从性较好, 同意治疗后进行随访。
 
1.3 排除标准
①有明显红肿疼痛及发热、乏力等急性乳腺炎特征;②患有严重原发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嘱患者呈仰卧位, 充分暴露患侧乳房, 经彩超定位后确定积乳囊肿部位并标记, 局部严格消毒后, 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囊肿长轴两端, 右手手持穿刺针选择囊腔低位, 从囊壁进入囊腔后进行穿刺抽吸, 吸出物为乳汁样物质, 可见肿块变软消失, 部分囊肿较大者抽吸后局部可触及轻度凹陷, 退针时应注意按压针眼, 及时用输液贴常规粘贴创口, 并嘱患者24 h内禁止沐浴, 防止创口感染。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穿刺抽吸配合垫棉法结合进行治疗。垫棉法操作方法:退针后术者用棉球或灭菌纱布折叠成小块自乳腺导管上端至乳头方向呈叠瓦状垫压, 并用指力按压垫衬物并借助将橡皮膏将其固定, 并嘱患者穿紧身内衣。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2]中相关标准判定。治愈:乳房肿块消失, 停止治疗后无复发;有效:乳房肿块缩小或乳房肿块经治疗后消失, 但有复发者, 复发肿块较减小;无效:乳房肿块无变化。并结合彩超回报辅助分析疗效, 即未见明显低回声和无回声暗区。
 
3.2 统计学方法
对记录的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t检验, 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用 % 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两组穿刺过程中患者均诉疼痛可耐受, 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全身不适, 局部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且不影响上肢活动。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30例, 治愈19例, 有效7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86.67 %。对照组30例, 治愈9例, 有效10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63.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3.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复发0例, 治疗后3个月复发2例, 治疗后6个月复发6例。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复发3例, 治疗后3个月复发7例, 治疗后6个月复发9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导出到EXCEL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0 19 7 4 86.67
对照组 30 9 10 11 63.33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导出到EXCEL
组别 n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研究组 24 0 2 6
对照组 24 3 7 9
 
4 讨 论
4.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积乳囊肿与以下因素相关:①先天乳腺发育不良或畸形, 或后天经过外伤或乳腺相关手术导致正常结构改变, 导致乳腺导管充血水肿[3], 乳汁不能正常排出, 淤积在局部而形成囊肿;②乳腺小叶或乳腺导管上皮脱落导致局部乳汁淤积或排出不畅, 引起腺泡或小导管断裂, 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③哺乳方式不当, 导致乳汁长期淤积在导管中不能排出积聚而成囊肿[4];④由于乳腺炎导致的乳汁堵塞, 一般情况下, 发生梗阻的部位存在于乳管的壶腹部位[5];⑤机械性或者生理性牵拉, 因哺乳期乳房充盈, 体积偏大的乳房在重力的作用之下受到牵拉, 导致乳腺上部乳汁的滞留。由于乳腺边缘的导管较细且距中央导管较远, 易阻塞, 故多数积乳囊肿位于边缘区[6]。早期积乳囊肿, 乳汁尚清稀, 囊肿内破坏的上皮组织较少, 纤维组织包裹较轻。
 
宋代《圣济总录》曰:“妇人以冲任为本, 若失于将理, 冲任不和则气壅不散, 结聚乳间, 或硬或肿, 疼痛有核。”故冲任失和为乳腺病的疾病病机。妇人产后冲任失调, 肝气郁滞, 加之乳络不通, 乳汁排泄不畅, 积聚痰凝而发本病。
 
4.2 诊 断
本病早期临床表现因不明确而易被患者忽视, 但在患者就诊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①患者处于哺乳期;②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 表面光滑, 哺乳后有所减小, 局部有囊性感, 部分有压痛, 锁骨下及腋窝淋巴结均未见明显肿大;③排除急性乳腺炎;④因患者仍处于哺乳期, 以乳腺彩超作为首要辅助诊断标准。若彩超显示肿块有钙化, 则不考虑为早期积乳囊肿, 应建议患者尽早回乳后查乳腺钼靶明确诊断[7]。
 
4.3 治 疗
垫棉法是中医外科的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 最早记录在《外科正宗·痈疽内肉不合法》“痈疽对口大疮, 内外腐肉已尽, 结痂时内肉不粘连者, 用软棉帛七八层放疮上, 以绢扎紧, 睡实数次, 内外之肉, 自然粘连一片矣”, 可用于溃疡脓液引流不畅, 或有袋脓现象, 或脓腐已尽, 新肉欲生, 而短期皮肤与肌肉不能黏合者, 通过垫棉可有效地利用外力使腔内皮肤皮肉相合, 促进愈合。在本病的治疗中, 穿刺对皮肤表面创面小, 但囊腔本身内部大, 配合垫棉加压于局部可有效避免抽吸后因压力骤减, 周围组织液及乳汁渗入囊腔而形成新的囊肿。利用组织良好的再生能力, 可在外界压力下充分融合而生长, 使腔内囊壁相合, 液体无聚。对比与单纯穿刺, 垫棉加压后可明显减短愈合时间, 减少复发次数。
 
4.4 注意事项
该治疗方法简便易行, 疗效肯定, 损伤小, 且无须回乳, 更易被患者接受。但在本病的治疗中, 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注意本病分期, 若为陈旧的积乳囊肿, 易被误诊为乳腺癌或乳腺纤维瘤, 可穿刺辅助诊断, 必要时应手术切除局部组织。②注意是否并发哺乳期乳腺炎, 若患者诉局部红肿疼痛, 应暂停使用本法, 恐邪毒扩散之弊。③注意无菌敷料应自乳管上端至乳头走形方向呈叠瓦状垫衬, 阻断乳汁流经患处, 方可尽快痊愈。④相比边缘部位的积乳囊肿, 靠近乳晕部的会在患者移动时垫衬物有一定的活动度, 故注意加强衬垫固定。
 
参考文献
[1] 李志峰, 陈建新.哺乳期积乳囊肿42例诊治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1 (3) :230-231.
[2] 林毅, 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19.
[3] 杨维良, 张好刚.乳房积乳囊肿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 2007 (6) :367.
[4] 刘宏, 刘霞.27例乳腺积乳囊肿诊治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14 (5) :673-674.
[5] 曹博, 江琴, 王洁.穿刺治疗积乳囊肿的临床价值[J].浙江医学, 2015, 37 (24) :2024-2025.
[6] 孙新平, 张立文, 孙华.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26例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1) :1392-1393.
[7] 李幸运.哺乳期单纯积乳囊肿的诊治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 (1) :133-134.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孙旭 王志华 刘柳林

上一篇: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概况

下一篇:乳腺癌 采用点刺放血治疗口腔溃疡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