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中医阳虚体质长蛇灸疗法

长蛇灸对阳虚体质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的影响
 
中医将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 其中阳虚体质是人群中常见的体质之一, 占中国人口比例的9.04%[1]。阳虚体质因阳气不足而出现疲倦畏冷、四肢冰冷、少气懒言、嗜睡乏力等一系列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目前大量研究[2,3]表明, 阳虚体质的形成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轴) 功能异常有一定的关联性。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4], 进一步观察长蛇灸疗法对阳虚体质质量分数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 及皮质醇 (cortisol, CORT) 含量的影响, 探讨长蛇灸疗法改善阳虚体质的部分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门诊及内科门诊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90例阳虚体质受试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长蛇灸组和阳虚对照组, 每组45例。长蛇灸组男16例, 女29例, 年龄18~60岁, 平均 (49.3±5.7) 岁;阳虚对照组男19例, 女26例, 年龄18~60岁, 平均 (50.4±7.3) 岁。另收集平和体质者45例作为平和对照组, 男18例, 女27例, 年龄18~60岁, 平均 (50.8±3.0) 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阳虚体质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5]中阳虚质判定标准, 根据判定标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阳虚质转化分≥40分, 其余7种体质转化分<30分 (阳虚质为主兼有其他体质者可纳入) ;平和体质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5]中平和质判定标准, 根据判定标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平和质转化分≥60分, 其余7种体质转化分<30分。
 
1.3 纳入标准
(1) 年龄18~60岁之间, 男女不限,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中医体质辨识属阳虚质, 或中医体质辨识属平和质; (3) 短期内未服用任何温阳补气类药物, 或虽曾服用相关药物但已停药两周以上; (4) 依从性较好, 配合治疗和调护且无特别不良嗜好者。
 
1.4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肿瘤患者; (2)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5 脱落标准
(1) 中途退出试验者; (2) 出现严重反应者; (3) 病情恶化必须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者; (4)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随访中断者; (5) 随访期间擅自长时间服用温阳类药品者。
 
1.6 治疗方法
长蛇灸组:在安静、温度适宜的治疗室, 受试者俯卧于床上裸露背部, 脊柱上常规消毒, 沿脊柱自上而下涂抹姜汁如条状, 在大椎至腰俞之间放置特制的长蛇灸灸架, 灸架内铺厚约1cm生姜渣, 并铺上乌梢蛇脊背状的长蛇形艾炷, 点燃艾炷, 共灸3壮。治疗完毕嘱受试者适当饮用温开水。每周铺灸1次, 4次1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不良反应处理:在施艾过程中若受试者有烧灼感, 可将灸架轻轻提起, 在灼热部位垫一层纱布以避免烫伤。在施艾过程中若受试者出现大汗淋漓, 立即停止治疗, 嘱患者饮用适量温开水并卧床休息片刻。
 
1.7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阳虚质量表评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5]中阳虚质判定标准, 本量表共有7个条目:您手脚发凉吗?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您比一般人受不了寒冷 (冬天的寒冷, 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吗?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您吃 (喝) 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 (喝) 凉东西吗?您受凉或吃 (喝) 凉的东西后, 容易腹泻 (拉肚子) 吗?每个条目评分1~5分, 根据判定标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阳虚质≥40分, 转化值越大表示阳虚越明显。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6个月进行阳虚质量表评分并记录相应分数。
 
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TCH及CORT含量: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8mL, 抗凝处理后放入离心机4 0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 根据放射免疫试剂盒步骤检测血清ACTH、CORT含量 (试剂盒由北京北免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转换, 经转换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参数检验;经转换仍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或Fisher精确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3组受试者不同时点阳虚质量表评分比较
见图1。与治疗前比较, 长蛇灸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阳虚质量表评分明显降低 (P<0.01) ;治疗结束6个月时, 长蛇灸组、阳虚对照组、平和对照组阳虚质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结束时相比差异不大 (P>0.05) 。长蛇灸组治疗前阳虚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平和对照组 (P<0.01) , 阳虚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阳虚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平和对照组 (P<0.01) 。

 图1 3组受试者不同时点阳虚质量表评分比较 (?±s, 45例/组)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同时期平和对照组比较, ##P<0.01。
 
2.2 3组受试者不同时点血清ACTH含量比较
见图2。与治疗前比较, 长蛇灸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血清ACTH含量明显升高 (P<0.01) 。长蛇灸组及阳虚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CTH含量明显低于平和对照组 (P<0.01) ;阳虚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血清ACTH含量明显低于平和对照组 (P<0.01) 。长蛇灸组、阳虚对照组及平和对照组治疗结束6个月血清ACTH含量与治疗结束时相差不大 (P>0.05) 。

 图2 3组受试者不同时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含量比较 (?±s, 45例/组)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同时期平和对照组比较, ##P<0.01。
 
2.3 3组受试者不同时点血清CORT含量比较
见图3。与治疗前比较, 长蛇灸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血清CORT含量明显升高 (P<0.01) 。长蛇灸组及阳虚对照组治疗前血清CORT含量明显低于平和对照组 (P<0.01) ;阳虚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血清CORT含量明显低于平和对照组 (P<0.01) 。长蛇灸组、阳虚对照组及平和对照组治疗结束6个月血清CORT含量与治疗结束时相差不大 (P>0.05) 。

 图3 3组受试者不同时点血清皮质醇 (CORT) 含量比较 (?±s, 45例/组)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同时期平和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阳虚体质是以阳气虚弱为主的体质状态, 是许多疾病产生的体质基础[6]。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人体阳气有温煦皮肤腠理之功, 由于阳虚质阳气亏虚而影响腠理的卫外防御功能, 外邪便可轻易侵入人体而发病。阳虚体质病因较为复杂, 其病机总属阳气不足、阳虚生寒, 故改善阳虚体质当以温补之法。鉴于此, 本研究以“温阳散寒”作为改善阳虚体质的治疗法则, 在督脉上施以长蛇灸, 以振奋人体之阳气, 改善阳虚体质。
 
长蛇灸属于灸法的一种, 又称督脉灸。《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焫”[7]。大量临床研究[8,9]表明, 艾灸是振奋人体阳气, 温阳散寒的有效干预方法。长蛇灸利用了艾灸的温热之性、督脉为阳脉之海的特性, 同时结合了生姜辛温的性味, 中药学记载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是助阳散寒之品。现代医学研究[10,11,12]表明, 在灸的过程中, 生姜可产生姜烯酮和生姜酮两种物质, 此外生姜中还含有挥发油, 油中主要为姜醇、姜辣素等, 这些都是在长蛇灸中起效的重要物质, 生姜通过艾灸的热量, 一方面增强了本身祛寒的作用, 增强局部血流, 促进新陈代谢, 另一方面, 利用这一部分热量加速上述化学物质的产生, 皮肤因局部热量的作用, 毛孔扩张, 姜烯酮和生姜酮渗透到皮肤组织中, 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一系列的作用。在督脉腧穴上施灸能提高阳虚体质的代谢热值[13], 激发督脉之经气, 振奋人体之阳气, 从而增强阳虚体质的卫外防御功能。
 
HPA轴在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有的应激刺激均可活化HPA轴, 肾上腺皮质在人体对抗损伤性刺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若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则机体耐受力降低。CORT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及网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 对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及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4], 是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一项重要参数, 其分泌受HPA轴调控, 是反映肾阳虚的重要指标[15]。研究[16]表明, 阳虚体质的形成与HPA轴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表现为血中ACTH、CORT含量降低。
 
本研究通过观察长蛇灸对阳虚体质者的影响, 发现阳虚体质者的血清ACTH及CORT较平和体质者低, 这一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经过3个疗程的长蛇灸治疗后发现, 阳虚体质者血清ACTH及CORT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 表明长蛇灸可能通过影响HPA轴的功能, 改善阳虚体质者的症状。
 
来源:针刺研究 作者:胡秀武 邓陈英 唐丽梅 邱芬芬 黄平 耿乐乐 刘建武 王富春 王之虹

上一篇:“一灵砭术”治疗中焦寒热错杂疾病经验总结

下一篇:中医五音疗法及其作用机制探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