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子午流注即按气血运转之时间确定穴道

子午流注即按气血运转之时间确定穴道。时间为天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所组成,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壬戍、癸亥"共60甲子,用以编年、月、日、时。子午流注按时取穴以甲子为依据,产生了各种门户,其最主要者有二:一为按甲子之天干按穴法,亦称纳甲法;一为按甲子之地支取穴法,亦称纳子法。道医对此二者均有运用,简介如下:

子午流注纳甲法:


 
子午流注纳甲法传说早在南北朝即已产生。金时何若愚《子午流注针经》为现存最早之子午流注专著,提出了按时日循经取穴之准则:"十二经络各至本时,皆有真假邪正之气,注于所括之穴。所谓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合,气开当补泻,气闭忌针剌。”该书列出《针经井荥歌诀》等,对纳甲取穴有具体阐明。明代徐凤著《针灸大全》,对何若愚氏之阐明有所概括与开展,徐氏《论子午流注之法》云:"夫子午流注者,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阁也。何故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他阐明子午流注之原理为:"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以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源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代之。”对流注取穴指出:"人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相生相合者为开,则剌之。相克者为阎,则不剌。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凡值生我、我生乃相合者,乃气血生旺之时,故可辨真假刺之。克我、我克乃阇闭之时,气血正值衰绝,非气行未至,则气行已过,误剌妄引邪气,其害非小。”徐氏编有《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按天干十日逐日阐明取穴办法,以便习者记诵。子午流注纳甲法简表如下:
 
子午流注纳子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亦称纳支法,是依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某经病症之真假,合作五行相生相克而取穴看病之法。此法为明代高武所创。高氏以为子午流注纳甲法有不足之处,如拘泥于某日某时某穴开,百病皆针灸此开穴,并不恰当。他的办法是首先应据病辨明所属脏腑经络,然后依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选定穴道,最终决议选用该经该穴的开穴时辰,进行医治。
纳子法首先应清晰气血流注时辰的道路,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至大肠经,辰时至胃经,巳时流至脾经,午时流注心经,未时流注小肠经,申时流至膀胱经,酉时至肾 经,戍时注心包经,亥时流注三焦经,子时流注胆经,丑时流注肝经,寅时再至肺经,如此十二时辰,周流不息。如为实证,则取本经“五行〃之子穴泻之。如肺热实证,肺属金,金生水,取其子穴水尺泽泻之。虚证取本经“五行〃之母穴补之,如肺虚咳喘,肺属金,土生金,取太渊(土)穴补之。即迎其经之盛取子穴泻之,随其经之虚,取母穴补之。其法较简明而效显。有《十二经纳地支歌》便于回忆: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戍,亥三子胆丑肝通。

上一篇:道家之养生 扶引 按摩与针灸

下一篇:道教医家及其他气功家之种种医疗神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