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万病回春》《寿世保元》脐疗法探析

龚廷贤 (1538—1635年) , 江西金溪 (今江西省金溪县合市乡龚家村) 人[1], 明代医家, 在其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 足迹至江西、山东、北京、河北及河南等地[2], 曾任太医院吏目。在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 冬, 来山东为鲁王妃医治鼓胀病, 疗效较佳, 鲁王以千金答谢, 但其拒绝, 被鲁王授予“医林状元”的额匾[3]。龚氏家学渊源, 勤学博采, 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和本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代表性著作为《万病回春》及《寿世保元》, 由于龚氏行医的地区在沿海, 中日以海上交流为多, 故龚氏在日本医界也享有很大的盛名, 这两本著作也很快就传到日本[4]。这两本书中记载了丰富的脐疗法内容, 而对脐疗的操作方法记述尤详。肚脐 (神阙) 位于任脉上, 脏腑学认为, 脐为五脏六腑之根;经络学认为,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均直接或者间接通于脐;现代医学认为, 脐为腹壁最薄之处, 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数学理论则认为, 脐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脐疗法可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 约有100余种[5]。故整理、总结这两书中的脐疗法可以为当今的临床、科研和预防保健提供借鉴和指导, 现将龚氏两书中的脐疗操作分为灸脐法、药物敷脐法、熨脐法、滴脐法、浴脐法和揉脐法6个部分总结、分述如下。
 
1 灸脐法
在脐部运用艾灸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灸脐法, 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灸脐法。
 
1.1 直接灸脐法
将艾炷放在脐部, 直接施灸, 称为直接灸脐法。如《万病回春·卷二·中风》云:“宜艾灸脐中百壮”[6]。艾炷灸脐, 回阳救逆而治疗中风昏迷。因为是重症, 故多法综合治疗, 结合皂角研末搐鼻, 韭菜汁或苏合香丸灌耳, 中药调气散合平胃散或藿香正气散内服。
 
1.2 间接灸脐法
将药物或其他材料放于脐上, 然后再放艾炷, 施以艾灸称为间接灸脐法, 也称为“隔物灸脐法”, 可分为隔盐、隔姜、隔蒜、隔巴豆饼和隔附子饼等多种方法。间接灸脐法除用于治疗疾病外, 还用于预防和保健, 如熏脐法。
 
1.2.1 隔盐灸脐法
如《寿世保元·卷十·灸诸病法》云:“以盐纳脐中, 以艾灸”[7], 壮数为不计其数。再如《万病回春·卷三·霍乱》记载:治霍乱后昏迷, “用盐纳脐中, 灸七壮”[6]84。现在本法多用于治疗食物中毒、或者受寒后之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前列腺增生、术后尿潴留、痛经[8]及四肢厥冷等症。此法有温肾暖阳、回阳救逆之力, 但施灸时间宜长, 不拘壮数, 以脉起、肢温或肠鸣为度。许凯声等[9]研究表明, 本法可使部分钠离子渗透到病灶组织, 具有镇痛、消炎的功用。
 
1.2.2 隔姜灸脐法
如《万病回春·卷二·中寒》记载, 用麝香、皂荚、半夏研末, 填入肚脐, “用生姜切薄片, 贴脐上, 放大艾火灸姜片上蒸”[6]50, 而生姜有散寒止痛、温胃止呕、温肠止泻的作用, 现在多将鲜姜切成直径约2 cm、厚约0.2 cm的薄片。隔姜灸脐法有两种操作, 一是将姜切成薄片, 放于脐部, 上置艾炷, 加以施灸;二是用药末填满肚脐, 再放置一姜片, 加以施灸。本法可用于寒性呕吐、泄泻、痛经、宫冷不孕、阳痿、痛经或风寒湿痹症。刁永霞等[10]应用隔姜灸脐法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8例, 有效率为81.6%。
 
1.2.3 隔蒜灸脐法
《万病回春·卷三·痼冷》云:“用大艾炷灸脐中, 予将蒜捣汁, 擦脐上, 后放艾, 多灸之”[6]103, 用于治疗阴证, 但将艾灸涂蒜汁的范围扩大到脐的上下左右各开八分、四分。《寿世保元·卷五·二便闭》记载更详细, 先放烧过的盐入脐, “蒜片上灸之”[7]203, 用于治疗便秘。现用大蒜, 切成0.2~0.3 cm的薄片, 置于脐部, 点燃施灸。蒜有回阳救逆、解毒杀虫的作用, 古代多用于治疗阴证、寒证, 如肺痨、瘰疬、疮毒及腹中结块等, 现在多用于治疗缩阴、四肢厥冷或慢性泄泻等病证。
 
1.2.4 隔巴豆饼灸脐法
《寿世保元·卷十·灸诸病法》云:“以巴豆肉, 捣为饼, 填脐中, 灸三壮, 可至百壮”[7]385, 治疗腹中有积、大便闭结, 壮数宜多。巴豆有急性毒性及致炎、溶血作用, 现在内服和外用均需谨慎。
 
1.2.5 隔附子饼灸脐法
《寿世保元·卷四·痼冷》云:“大附子, 一治阴症, 用大艾炷灸脐中”[7]139, 用于治疗阴证、厥冷。此法现在也常用, 即将附子研细末, 用面粉、水或蜂蜜调成直径3 cm、厚0.8 cm的药饼, 放于脐上, 再置艾炷施灸。附子有回阳救逆、温肾壮阳的作用, 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 如疮疡久溃不愈、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宫寒不孕或闭经等病症。王东梅[11]应用隔附子饼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观察到隔附子饼灸神阙穴可以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 降低血清IL-8、IL-6水平, 延缓肾小球硬化, 减少蛋白的漏出,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并能改善症状。徐飞等[12]将4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针刺气海、关元、中极为主穴, 治疗组加上隔附子饼灸神阙, 治疗2个疗程后, 两组治疗均有效, 且在愈显率、平均起效时间、残余尿量、日均单次排尿及平均膀胱容量5个方面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此外, 还有熏脐法, 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用于预防保健、益寿延年, 有两个方剂。一是“益府秘传太乙真人熏脐法”, 见于《寿世保元·卷十·灸诸疮法》, 诸药“共为细末, 入脐中, 用艾灸之”[7]388, 由麝香、附子、乳香、没药、虎骨、蛇骨、龙骨、胡椒、五灵脂、夜明砂、小茴、两头尖、青盐、雄黄、朱砂、南木香及丁香各等份, 研末, 填于肚脐内, 上以槐树皮相隔, 然后放艾炷施灸。龚氏对药物的组成、制作, 面圈的制作, 药粉在脐中的放置顺序、施灸壮数等均作了说明。二是彭祖小接命熏脐秘方, “每年中秋日熏蒸一次”[6]114, 见于《万病回春·卷四·补益》, 药物有乳香、没药、川续断、豭鼠粪、青盐各一钱, 麝香二分。且对施灸的方法、时间、程度、作用、灸后调理及效果等均有详细描述。
 
2 药物敷脐法
2.1 封脐法
用药范围较小, 仅在脐内, 用于治疗癃闭。如《寿世保元·卷五·小便闭》云:先将半分麝香填入脐中, “上用葱白、田螺, 各捣烂成饼, 封于脐上”[7]200, 《万病回春·卷四·小便闭》治小便不通, 用麝香、半夏末、葱白、螺蛳封脐[6]139, 再用布固定药物。封脐法可以将丸剂、散剂、膏剂、丹剂, 加入水或者蜂蜜等调和, 然后封于脐部。
 
2.2 填脐法
治疗湿热痢疾, 如《寿世保元·卷三·下痢不治症》云:“一治噤口, 药食俱不受。用田螺数枚, 连壳捣烂。入麝香少许, 调匀, 填满脐内, 引热下降”[7]94, 再如《万病回春·卷四·汗证》治自汗、盗汗, “五倍子, 用津唾调, 填满脐中”[6]123, 散剂、丸剂、丹剂均可应用于填脐法。现在仍然应用五倍子或者加味研末贴脐治疗汗证, 如盗汗[13]、肺结核盗汗[14]、小儿汗证[15]、晚期肿瘤多汗症[16]和婴儿久泄[17]等病症。
 
2.3 掩脐法
将药物安放于脐部的方法称为掩脐法, 此法用药范围较大。如治大小便不通, 《万病回春·卷四·大小便闭》有“掩脐法”[6]140, 所用药物有连须葱、生姜、淡豆豉和盐, 同研烂捏饼, 掩于脐部。
 
2.4 药膏敷脐法
以药物研末或捣碎, 以水、醋、酒、姜汁、葱汁或蜂蜜等调成糊状或膏状, 敷于脐部, 外以辅料固定。膏状药物, 利于皮肤吸收。如《寿世保元·卷五·大便闭》治疗便秘, “一人大小便闭, 数日不通, 用商陆捣烂, 敷脐上, 立通”[7]202, 治疗癃闭、便秘。再如治疗小儿泄泻, 《万病回春·卷七·泄泻》云:“治小儿水泻不止, 五倍子为细末, 陈醋调稀, 熬成膏, 贴脐上即止”[6]224。治疗外肾着惊缩小, 如《寿世保元·卷五·颓疝》云:“麝香 (二钱) 、朝脑 (三钱) 、莴苣子 (一茶匙) , 上用莴苣叶捣为膏, 贴脐上”[7]188。《万病回春·卷三·痢疾》治疗痢疾, “外以田螺捣烂, 安脐中”[6]78。
 
2.5 涂脐法
可将药汁直接涂于神阙, 或者将药末调成糊状, 涂于脐部或脐周围, 治疗盗汗、自汗、泄泻及阴证, 如《万病回春·卷七·吐泻》云:“秘方治小儿水泻, 白矾、黄丹各五钱, 用葱白捣烂, 涂脐上即止”[6]225。
 
2.6 安脐法
将药物研末或捣烂, 放于脐中称为安脐法。药物覆盖范围较小, 治疗大小便不通。如《寿世保元·卷五·二便闭》云:“二便闭结甚难医, 急炒盐来塞满脐。蒜片覆盐推艾熨, 利便良方少人知”[7]203。另方, 生姜、葱白、盐及豆豉, “上捣烂, 须烘热, 安脐中”[7]203。
 
2.7 搭脐法
搭脐法可以治疗汗证、脐风、阴证、癃闭及脱肛。如《万病回春·卷七·小儿杂病》用香螺膏治脐风, “田螺三个, 入麝少许, 捣烂, 搭脐上”[6]229, 《寿世保元·卷二·出汗良法》云:“用生姜、连须葱、淡豆豉等分, 共捣烂为饼, 搭脐上”[7]51, 《寿世保元·卷四·痼冷》云:“握药搭脐上, 盖被出汗即愈”[7]140, 《寿世保元·卷五·小便闭》云:“以皮硝煎化, 用青布蘸水搭脐上”[7]201, 《寿世保元·卷五·脱肛》云:“以生蜘蛛, 捣搭脐上”[7]207。搭脐法一是将药末以水、醋、蜂蜜、酒或者姜汁调成糊状搭于脐部, 二是用毛巾、纱布浸蘸药汁搭于脐部及其周围。
 
2.8 掺脐法
如《万病回春·卷七·小儿杂病》云:“枯矾散治小儿因剪脐外伤于风邪, 以致脐疮不干”[6]232, 药物有枯矾、龙骨, 共研末, 干掺脐上。掺脐法一是将药末直接渗于脐部, 二是将药末先渗于膏药上, 再贴于脐部。枯矾散古代主要应用于脐部疾患, 但现代的应用范围较大, 包括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有渗出性液体、疮面久不收口者。
 
2.9 膏药贴脐法
将膏药或药饼贴于脐部称为贴脐法。氏将制作工艺叙述甚详, 可操作性强, 如治疗泄泻、痢疾的狗皮膏和泻痢膏[6]79见于《万病回春·卷三·痢疾》, 狗皮膏的药物有乳香、没药、木鳖子、杏仁、柳枝及桃枝, “以狗皮摊膏贴脐上”。泻痢膏的药物组有赤石脂、罂粟壳、诃子及干姜, 共研末, “摊贴脐上”。益寿比天膏为补益类膏药, 贴脐上或两腰眼上, 使用方便, 适用于下元虚冷、半身不遂、五劳七伤、脚膝酸麻、阳痿、遗精或遗尿, 《万病回春·卷四·补益》记载其功能为“添精补髓, 保固真精不泄, 善助元阳, 滋润皮肤, 壮筋骨, 理腰膝”[6]114。
 
3 熨脐法
将盐、葱、韭菜根、豆豉、麦麸或艾绒等药物炒热, 直接或者布绢包后在脐部温熨, 或用药末作饼加热后敷于脐部, 或者用熨斗温熨脐部称为熨脐法。两书中记载的熨脐法如下。
 
3.1 葱熨脐法
《寿世保元·卷十·葱白治验》治疗小便不通、小腹胀满, 即“急用连根葱白一斤, 捣烂炒热, 以帛裹, 分作二处, 更替熨脐下, 即通”[7]365。此法现在常应用于痛经、前列腺增生症及术后尿潴留, 取鲜葱适量, 捣烂, 用布包裹好, 微波炉加热后, 放于脐部, 也可将葱和药物同混合后温熨。曾治疗一孙姓女子, 25岁, 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疼痛、坠胀间作4年余, 近半年来加重, 每次疼痛均剧烈难忍, 坐地上捂小腹, 经针灸可缓解, 剧烈时需要注射药物而止。平素该女子喜食冷食、喝冷饮, 冬天爱美, 穿衣单薄, 故痛经属于寒证, 以葱白轻轻捣烂, 炒热后布包, 敷于整个下腹部, 凉后再炒热, 再敷1次, 治疗约30 min, 疼痛明显缓解, 第2天继续治疗1次, 疼痛未再发作。嘱下次来月经前7天即做葱熨法, 连做4天, 疼痛未作。半年后偶遇, 言自此痛经未再发作。
 
3.2 盐熨脐法
《寿世保元·卷五·小便闭》治疗小便不通七八天、遍身手足肿满, “外用炒盐熨脐上遍身肿处, 良久便通, 肿消而愈”[7]201, 即治疗小便不通。现在本法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无月经[19]、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失眠[20]等病证。
 
3.3 韭菜根熨脐法
韭菜根用醋炒热, 布包, 频繁温熨脐部, 则脐部、下腹部温暖, 元气回复。如《寿世保元·卷三·诸气》治疗饮酒大醉后气不归元的重症, 用韭菜根捶烂, 加入陈醋醋, 炒热, 绢包熨脐, “熨至脐下温暖, 气渐降而归元矣”[7]110。
 
4 滴脐法
将水、药汁从高处慢慢滴入脐内称为滴脐法, 可以分为药物滴脐法、热水滴脐法和冷水滴脐法。如治疗便秘, 《寿世保元·卷五·二便闭》云:“明矾末一匙, 安脐中, 冷水滴之, 冷透腹内自然通”[7]203。
 
5 浴脐法
将药物煎煮, 取汤放于适量水中, 调整好温度, 患者进入药汤中洗浴称为浴脐法, 现在多称为药浴法。如治疗关格, 《寿世保元·卷五·关格》云:“予尝以甘遂末, 水调敷脐下。内以甘草节煎汤饮之, 及药汁至脐, 二药相反, 胞自转也, 小水来如涌泉”[7]199。应用浴脐法 (药浴法) 可以同时结合摩脐法、揉脐法及按脐法, 以提高疗效。
 
6 揉脐法
揉脐法应用比较广泛, 尤其适用于小儿;且可以结合药膏, 即膏摩法, 用中药做成膏剂, 或者散剂调成糊状, 涂于脐部及其周围, 在脐部或脐的周围, 作轻柔缓和的揉法、按法、摩法。如《万病回春·卷四·大小便闭》云:“用蜗牛三枚, 连壳研为泥, 再加麝香少许, 贴脐中, 以手揉按之, 立通”[6]140。《万病回春·卷二·揉脐法》记载, 用吴茱萸、麸皮、食盐拌匀, 炒热, 用布包裹, “于腹上下热揉、熨之, 自然有效也”[6]50。本法有益气健脾、和胃消积、导滞通便、温阳补肾、利尿通淋、消肿止痛作用, 结合温熨法、贴脐法效果更好, 对脾胃、肾、膀胱及大小肠病症有较好的作用, 用于治疗胃脘痛、脘腹胀满、纳呆、小儿疳积、癃闭、便秘、久泄、遗尿、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阳痿、早泄及精少等病症。
 
7 结语
终上所述, 《寿世保元》《万病回春》记载的脐疗法较多, 如灸脐法、熨脐法、药物敷脐法、滴脐法、浴脐法和揉脐法等, 龚氏应用比较灵活, 为了提高疗效,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用有, 也可结合应用;有一种脐疗法治疗多种病证者, 还有一种病证应用多种脐疗法者;还可结合中药内服;而除了取神阙穴外, 还扩到脐部周围及关元、气海等穴。从两书中脐疗法所用药物来分析, 食物类如面、盐、葱、姜、蒜、水、醋、香油、豆豉、韭菜根、韭菜汁、莴苣子、莴苣叶、蜗牛和田螺, 芳香类如麝香、丁香、沉香、木香、胡椒及小茴, 补阳类如附子、鹿茸、阳起石、山茱萸、倭硫、吴茱萸、巴戟天、补骨脂、杜仲、肉苁蓉、续断和干姜, 安神类如朱砂、远志, 收涩类如赤石脂、诃子、罂粟壳和五倍子, 补阴类如菟丝子、天门冬、麦门冬、首乌、生地及熟地, 软坚散结类如穿山甲、皂荚及皂角, 利尿类如商陆、冬葵子、木通和滑石, 枝条类如槐皮、桑枝、桃枝及柳枝, 补骨类如龙骨、虎骨、蛇骨及虎胫骨, 活血化瘀类如乳香、没药、夜明砂、五灵脂和牛膝, 泻火类如黄柏、山栀子。另外, 还有杏仁、半夏、巴豆、蛇床子、官桂、川楝子、肉豆蔻、紫稍花、谷精草、大麻子、甘草、青黛、雄黄、蟾酥、哑芙蓉、潮脑、木鳖子、白矾、黄丹、明矾、枯矾、蚕茧、热土、井底泥及伏龙肝等。两书中的脐疗药物有些有毒副作用, 如蟾酥、木鳖子、雄黄及硫磺等, 今以禁用;有些为加强动物保护, 如虎骨、穿山甲等也要找到替代品。脐疗法在当今临床上仍然常用, 如结合现代医学、药学技术, 制成的肛泰、丁桂儿脐贴、仙蓉温齐膏、欣甘保等脐疗产品均疗效可靠, 使用方便, 易于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施。熨脐法在腹部手术后的应用要加以研究, 可以治疗术后尿潴留尿失禁、术后便秘、腹胀等, 疗效较好, 要研发出便捷外用产品, 减少操作上的复杂性。药物敷脐不宜过长, 一般不能超过12 h, 以3~5 h为宜, 因为敷脐时间过长, 容易引起脐部药物过敏, 出现脐部及其周围皮肤的红肿、疱疹, 还能留有瘙痒的后遗症。故而, 今后仍需要继续挖掘龚廷贤的脐疗法, 扩大脐疗法在内、外、妇、儿等科中的应用, 以补汤剂之不足, 同时结合相关边缘学科的高技术, 加快药物经皮吸收的时间, 减少或者避免药物过敏的发生, 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髙希言.各家针灸学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233.
[2]史世勤.龚廷贤与中日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93, 14 (1) :21-28.
[3] 龚廷贤.鲁府禁方[M].李世华, 王育学, 主编.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67.
[4] 日本·松田邦夫, 稻木一元.《万病回春》与龚廷贤[J].汉方临床, 1933 (1) :222-236.
[5] 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9:3.
[6] 龚廷贤.万病回春[M].张秀琴, 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4:50-229.
[7]龚廷贤.寿世保元[M].谷建军, 杨建, 王晓玮, 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140-388.
[8]张晓, 王强强.隔盐灸神神阙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 (2) :175-177.
[9]许凯声, 黄漫为, 王琼梅.竹圈盐灸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 2004, 24 (增刊) :42.
[10]习永霞, 王莹.电针配合脐灸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 (11) :1076-1079.
[11]王东梅.隔附子饼灸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 IL-8及丁细胞亚群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 (6) :186-188.
[12]徐飞, 李虹霖, 王玉.隔附子饼灸神阙穴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4) :104-105.
[13]房蓉蓉, 倪昌荣.浅谈五倍子敷脐治疗盗汗[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 (1) :120, 141.
[14]罗运勤.五倍子治疗肺结核盗汗39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08, 27 (24) :76-76.
[15] 李立新.脐疗贴治疗小儿汗证35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 2007, 27 (10) :30-31.
[16]董霞.五倍子研末敷脐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多汗症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5, 42 (8) :1460-1461.
[17]马祥生.脐疗治愈婴儿久泻[J].四川中医, 1988, 16 (1) :18.
[18]刘晓娟.盐熨配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光明中医, 2016, 31 (4) :527-528.
[19]蒋传义.针刺、盐熨、食补治愈育龄妇女无月经症1例[J].四川中医, 2008, 26 (4) :118.
[20]张小芹, 田苗, 高海婷.盐熨法配合安慰性抚触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 2017, 23 (19) :120-122.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张学成 刘志顺

上一篇:气端、十宣放血结合雷火灸治疗化疗后末梢神经损伤28例

下一篇:脊柱调理法配合茶疗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