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就喜欢写写字看看书,再或走走路,爬爬山,心情好身体也好。不要想那么多,不要让自己那么累,也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谈到养生,国医大师刘祖贻说得很轻松,觉得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自然会很健康。就是锻炼,也应当锻炼得轻松些,学会放松才是养生的关键。
刘祖贻就住在岳麓山脚下,休息的时候经常要求家人陪他一起去爬山。山并不高,坡道也很舒缓,但一位八旬老者还是能吸引来不少的目光。他总是说,身要动心要静。上午去爬过山,午休过后,一般就会展开纸写上一些诗句。诗句中,一半源自古人,一半则是有感而发。自有一种悠然自得。
养神重在安神、修神
一是修心养性以安神。刘祖贻从《内经》养生理论出发,认为养神之要在于修心养性。一方面,要做到心底无私,乐于奉献。处事荣辱不惊,无得失之心,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不为私欲所扰,不为俗事所困,如此则心安,心安神自安。刘祖贻曾有诗以明之:“心明如镜不染尘,淡泊无求自在心;富莫大于能知足,心安无过乐助人。” 另一方面,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自我排解烦忧。人都有七情六欲,难免会遇到烦心事、不顺事,这就要学会释压,保持豁达乐观,情绪愉快。
二是自创松静功以修神。中医认为,人体是由“形”和“神”共同构成的,神是生命活动之主宰,形是生命活动之物质基础。气功养生是中医学养生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刘祖贻在吸收前人气功养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静功特点和自己的需求,加以调整、改创而编成一套练功方法,因为属于静功,故曰松静功。其要点是以放松为主,松弛全身,排除杂念,舒畅气血,和调脏腑,疏通经络,养心全神。
具体方法:先由上丹田(两眉间)开始,默念“松”,然后依次至面、颈、胸、腹、大腿、膝、小腿、脚趾、脚底涌泉穴。每处默念(想)“松”字三次,在止息点,轻轻意守(仍默想“松”)约3分钟。如此顺序,反复练习3~5次。在上述全身逐次放松的基础上,可单独放松某一紧张点或病变部位,意守该处,并默念“松”20~30次。
养形借助按摩、运动、食疗
一是按摩法。刘祖贻说他从小体质偏弱,加上工作劳累,有段时期经常感冒,后来坚持每天做经穴按摩,体质得到明显改善,感冒少了许多。其按摩方法如下:先按鱼际穴(双手鱼际穴部位互相按摩,或用大拇指交替按摩)—迎香穴(用双手食指擦,可由下而上,至内眼角处)—风池、大椎—背俞穴(双手半握拳,曲肘,可双手同时进行,或交替按摩)—长强穴—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膻中—神阙(顺时针方向)—气海。
刘祖贻虽年近八旬,仍面色红润,得益于每天做“面摩”。每次洗面前,他先将两手掌搓热,摩面部至发热,由下而上;再揉颞部,由右至左擦额部;然后用冷水洗面,使面部红润。坚持数月,每天1~2次。此法对于防治颜面多皱衰老,预防感冒都有益处,还可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
二是运动。刘祖贻坚持运动锻炼,于春、夏、秋季的早晨,冬季下午或傍晚,每天运动约一个小时,以散步为主,速度适中,几无间断。此外每周坚持爬岳麓山两三次。
此外,刘祖贻还坚持勤用脑以预防衰老。大脑的运动——思维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进废退”,这是普遍的自然规律。刘祖贻常注重勤用脑,每天保持大量的阅读,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即使是退休以后,仍坚持这一习惯,或作文写字,或诊病查疾。
三是食养。相对药养而言,刘祖贻更重视食养。在饮食方面,刘祖贻不过分强调忌口,重视食物多样性原则,在食物来源上提倡营养均衡、多样化、不偏食,主张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以淡食为先,多吃蔬菜、水果。在春秋气候变换时节,常用煮黄芪、红枣煮水代茶饮,以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