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正文

小儿手法:常规操作法(五)

3.胸腹部操作常规
    (1)按揉天突  令病人仰卧,先用一手中指端按天突穴5~10次,按时要随小儿呼吸起落(即吸气时,中指端向内向下按压,呼气时抬起),然后用中指端揉30~50次(图2—2—42)。按揉天突能豁痰、平喘、催吐、利尿,治疗咳嗽痰喘、积食、小便不利等证。


    (2)推揉擦膻中  令病人仰卧,以中指指腹揉膻中穴100~300次,为揉膻中(图2—2—43);用两拇指螺纹面自该穴中间向两侧分推至乳头100次。为分推膻中(图2—2—44);用食指、中指末节指腹由天突向剑突直推100次,为推膻中;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沿胸骨上下摩擦至发热,是擦膻中。推、揉、擦膻中能开胸降气、止咳平喘止呕,治疗胸闷、咳嗽、气喘、呕吐等证。临床一般多用揉膻中,偏热加分推法,偏寒加擦法,气急甚加推法。

    (3)揉乳旁乳根  乳旁位于乳头外侧0.2寸处,乳根在乳头直下一肋间中。医生用食指、中指端同揉二穴30~50次。此法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喘等证。
    (4)搓摩胁肋(按弦走搓摩)  病人正坐或令人抱于怀中,将两手交叉搭在两肩上,医生五指伸直并拢,用双手掌指插入病人两腋下,循腋正中线胁肋自上而下反复搓摩3~5次,称搓摩胁肋(图2—2—45);反复搓摩30~50次,则称按弦走搓摩,属复式操作法之一。本法能顺气化痰、宽中消痞,治疗胸胁闷胀、咳嗽气喘、食积气痞等证。

    (5)揉摩推中脘  令病人仰卧,用一手四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穴或上腹部100~200次,为揉中脘(图2—2—46);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或掌心顺时针方向旋摩3~5分钟,为摩中脘;若用食指、中指螺纹面从中脘向咽喉直推,称推上中脘;从咽喉向中脘直推,则称推下中脘;二者统称推中脘(图2—2—47),均约推100次。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呕吐及全身虚弱等证;推下中脘能降胃逆,治疗嗳气呕恶;推上中脘有催吐的记载,现少用。

    (6)揉摩脐  病人仰卧,用一手中指端或掌心揉脐中,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揉摩脐中3~5分钟,揉摩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图2—2—48)。另外,若用五指端将脐部肌肤捏提上下抖动3~5分钟,为抖脐法;用手掌心左右来回搓摩脐部3分钟,为搓脐;用食指、中指螺纹面沿小腹正中线,从脐向曲骨直推100次,为推脐法。揉、摩脐中,能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通腑止痛,用于治疗食积腹胀、腹痛、便秘、腹泻。治便秘应顺时针方向揉摩,治泄泻应逆时针方向揉摩。搓、抖、推脐诸法主要用于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7)揉摩丹田  令病人仰卧,用鱼际或掌心揉丹田穴(脐下小腹正中)3~5分钟(图2—2—49),再摩3~5分钟。揉、摩丹田能培肾固本、温摄下元,用于治疗下元虚寒引起的小腹痛、疝气、遗尿、癃闭、脱肛、便秘、泄泻等。

    (8)推摩腹  本法取穴包括中脘、脐中、丹田等脐腹部穴位。操作时病人仰卧,用两拇指螺纹面沿上腹肋弓角边缘向两旁分推50—100次,为分推腹阴阳法(图2-2—50);用全手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为摩腹法。分推腹阴阳和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小儿食积腹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便秘、泄泻等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摩腹方向一般均按顺时针方向,腹泻则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9)揉天枢  令病人仰卧,用食指、无名指同时按揉两天枢穴3~5分钟(图2—2—51)。或与脐同揉,即三指揉脐及天枢。揉天枢能调理大肠气机,治疗食积腹胀、便秘、泄泻等。
    (10)拿肚角  令病人仰卧,沿肚角穴(肚脐旁开2寸腹直肌处),用两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作拿法,自上而下拿3~5次(图2—2—52)。此法能祛寒散结、消淤止痛、理气通便。治疗腹痛、腹泻、便秘,是止腹痛的要穴。

上一篇:小儿手法:常规操作法(四)

下一篇:小儿手法:常规操作法(六)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