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推拿按摩>正文

推拿的现代发展

从建国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拿处于复苏和普及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推拿正规教育的实施和推拿临床治疗的开展:1956年上海卫生学校开办推拿医士训练班。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门诊部和推拿医士学校,后改名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学制3年,开展了正规的推拿医学教育。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设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学制3年。

这一时期正式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推拿著作有:陈宇清的《新推拿法》和《新推拿十八法详解》;江静波的《推拿疗法简述》和《小儿推拿疗法新编》;上海推拿学校的《中医推拿学》、《推拿学》、《中医推拿学讲义》;曲祖贻的《按摩新编》;李志明的《小儿捏脊》;天津医院的《按摩》等。这一时期除骨伤科疾病外,推拿治疗的范围还涉及心脑血管、神经、内分泌、外科的胆结石、胆道蛔虫症、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此期开展了少量的推拿科研工作,推拿实验研究的论文仅有十余篇。

1977年以后,推拿医学进入了发展与繁荣期,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展开。推拿成为国家对中医临床分科的正式命名。中医医院设有推拿科,中医学院开设推拿专业,推拿从业人员大大增加。全国有20多所高等中医院校设有推拿(按摩)专业。盲人按摩学校和盲人按摩治疗机构也大幅度增加。推拿学术活动日趋活跃。在推拿手法的理论研究方面,发表了一批有关手法的分类、补泻、手法意外、流派手法和独特手法介绍等论文;一批推拿古籍被重新发掘出来;国内外手法的交流日益增加;按脊、指压、反射区按摩法等国外推拿法也介绍进了中国大陆。

推拿的临床研究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除骨伤科疾病外,开展了对诸如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哮喘、肺气肿、神经性皮炎和肿瘤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如郑风胡主持了国家科委七五攻关项目“推拿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987年),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上一篇:民国时期

下一篇:推拿的适应范围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