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经络疗法>正文

中医学术流派《龙砂医派》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狠下力气才可能完成并做好的事情。由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龙砂医派分院一众龙砂医派研究者们,发挥聪明才智,历经艰辛,将具有近八百年传承历史的龙砂医派丰厚学术经验,以《龙砂医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论著的形式呈现给世人。书中资料详实而丰富,对“龙砂医派”的学术特色和临床经验凝练得准确而到位,有6个方面特点。读后使人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凸显其学术属性和学术特征
 
龙砂医派是一个具有显著学术特征的医学流派。没有医学的学术特征,便无以成为医学流派。任何一个医学流派,无论属于哪一种类型,必然有其学术特征和个性化的学术经验,这便是判定其是否成为一个医学流派的必然逻辑和思维起点。就全国百余家中医学术流派而言,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地域性、学术性和世家”三种类型。而医学流派的学术类型和学术特征,则是要通过对大量详实而丰富资料(理论的、临床实践的)的深刻研究之后,才能凝练、升华,或曰萃取而成,这就需要研究者们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力和高超的文献资料驾驭水平。读者可以从《龙砂医派》书中清晰地领略到该医派作为地域性流派,必然蕴涵着该地域哺育医学流派流传、前行的人文和“世家”秉性。
 
学术思想是中医流派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明显的学术思想,就不可能成就中医学术流派。“龙砂医派”之所以成为全国中医界十分瞩目的医学流派,就是因为其具有特色鲜明的学术特色。该书对纵贯该流派八百年来诸多医家的学术成就予以认真研究,凝练出龙砂医派3个鲜明的学术特色:①重视五运六气理论临床应用;②应用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理论和经方的临床应用;③重视调理阴阳、重视肾命理论、重视治未病、创建膏方等。正因为龙砂医派有此属性和特征,才在全国众多医学流派中独领风骚,格外引人瞩目。
 
深耕其源流脉络,全面展示其学术底蕴
 
《龙砂医派》采用了纵横结合的研究方法,深耕龙砂医派的源流脉络,展示该流派深厚的学术底蕴。全书纵向研究是以“历史回声”开卷,至“龙砂医派传人”中的夏桂成、顾植山、黄煌、徐福松收官,历数八百年医学流派的发展脉络,资料翔实,清楚明白地展现了龙砂医派近八百年发展、沿革、传承路径。该书纵向研究则不惜笔墨,认真研究了宋代许叔微以降55位中医前贤的学术贡献,历数每位前贤的生平事迹、相关著述及其知识架构、内容要点、著述中的学术特征和医学成就,详细介绍各位名家的论证经验、处方用药特征等。在总结每位医派传承者的学术成就时,均以其著述内容为基础,因而所总结的经验和学术贡献均有明确出处,查之有据。如对清代医家姚球的研究,书中总结了姚氏《伤寒经解》具有“六经为序,辨治六邪”“六经传变,秉性各异”“脉法阴阳,盛衰而治”的学术特征。再如总结清代医家华岫云的学术成就时则应用了集成整合的研究方法,集成了华氏《临证指南医案》《种福堂公选良方》《续选论证指南》三书相关内容,整合出华氏“运气理论,亢害承制;论证治病,尤重体质;风邪为首,统领六气;脏腑理论,独具匠心”4点学术成就,使读者十分清晰地了解了该流派在龙砂文化区域的八百年流传沿革的过程中,名医辈出、名著丰富、名术精彩纷呈的特点。无论是宋代医家许叔微,还是清代医家华岫云、沈金鳌、吴士瑛、王旭高、柳宝诒、张聿青,乃至近现代医家时逸人、邹云翔、邢鹂江,都是中医界的巨擘大咖,正是这些名医大家的成就,造就了龙砂医派辉煌耀眼的发展历史,他们的医学成就,几乎占据了八百年来中医药发展历史的半壁江山,并且深深地影响着该时期整个中医药的发展走向和脉络。
 
彰显其丰富多彩的辨证治病经验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知识体系,《龙砂医派》十分注重宋元以降龙砂医家临床用药经验和论证治疗医案的研究。临床医案是前人辨治疾病真实场景的实录,最能体现医者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思维路径,这也是后学继承治病经验的重要门径和学习内容。该书在对许叔微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时,认为许氏重视仲景学术研究,于是以其《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书临床治疗验案为基本素材,总结出许氏研究伤寒六经“以八纲分六经”“以类证辨六经之义”“以运气开阖枢阐释六经”的学术特点。再如该书通过近代著名医家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所载医案的分析,总结其“长于温散,独重经方”“经文互参,脉证为凭”“论证验证,严谨治学”“反思纠谬,不愿盲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并附最具参考价值的桂枝汤证案、大承气汤证案和神志恍惚案予以印证。
 
昭示其重视运气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学术特色
 
如果说《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知识中的皇冠,那么其中的五运六气理论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五运六气理论知识体系不仅充分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且将中医药学知识及其临床应用发挥到极致。因为凭借五运六气理论是以“气—阴阳—五行—神”为文化基因构建五运六气体系,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展示了运气知识所构建的“和态健康”生态圈。尤其是中医学的“藏象”“病机”“六淫”“标本中气”“治则治法”“正治反治”“组方法度”等中医理论基本架构的概念和相关内容,均出自《黄帝内经》传载五运六气理论的10篇原文,于此体现了运气学说在中医药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该书展示了龙砂医派近八百年来,众医家延绵不断地传承着对五运六气理论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心得经验,如许叔微参合运气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指导经方用药、判断患者病情的预后转归(《伤寒九十论》);清代龙砂医家缪问深得运气理论奥旨,其临床治病用药经验全都体现在其《三因司天方》的著作之中;王旭高对待运气理论的基本立场是“执司天以求治,而失其在隘,舍司天而求治,而其失在浮”,故而在其《运气证治歌诀》中阐扬运气论证思维,灵活应用运气理论指导临床治病用药;柳宝诒著述颇丰,临证经验丰富,他在进行六经辨治临床病证时,常常“参合运气”知识,并体现于其临床用药和膏方调治诸疾的验案之中;清代医家高上池在其《医学问对》论著中,以运气理论分析病因病机、指导临床疾病治疗和疫病的防治;近现代医家章巨膺通过对《宋以来医学流派和五运六气的关系》的研究,认为“运气学说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的认识”“岁运与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故而提出对待运气理论,“既不应轻易否定,也不要刻舟求剑”;近现代医家巫君玉认为,要用辩证思维学习运气理论,论证时要依据实际气候而定,更不能应用预测,务要灵活应用运气理论,知常知变。
 
于此可见,历经近八百年来龙砂医派医者们的不断研究、验证,使《黄帝内经》建构的运气理论得以赓续,不断发展,这就成为该书作者凝练的“龙砂医派”三大学术特征之一“重视五运六气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学术支撑,也必然会成就像顾植山这样的运气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领军者。
 
全面研究其八百年对经方研究的历程和临床应用的经验
 
中医经方是中医经典方的略称,主要指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收载的200多首配方。经方是中华民族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也是中医药学中规范性最强的核心内容。这些配方历经两千多年大样本的临床实践检验,配伍规范严谨,疗效显著可靠,不仅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也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该书大量的资料显示,龙砂医派八百年来55位中医先贤,无一不是应用经方治疗疾病的高手,龙砂医派的许叔微,就将其经方应用经验以3部研究《伤寒论》的专著予以呈现;沈金鳌以其《伤寒论纲目》,全面呈现对六经辨治的研究成果及其经方临床应用经验;吴士瑛则将自己研究经方的体会和临床应用经验,通过《伤寒集注》《六经定法》存留给后人;张聿青在其所著《张聿青医案》之中,通过鲜活的临床案例,全面展现其研究经方体会和临床经验;邢鹂江以其42类临床医案(《邢鹂江临床实验录》),呈现其灵活多变的经方应用经验。龙砂医派近八百年众医家研究经方所积累的实战经验,无疑是该学派重视“经方临床应用”的学术特征形成的沃土,也必然会成就像黄煌这样的经方大家。
 
凝练其重视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学术特色
 
《黄帝内经》构建的“三阴三阳开阖枢”模型,就是依据经脉体表分布规律而建立的(《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根结》)。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四肢外侧的三阳经脉,从后至前的分布次序为:太阳(开)—少阳(枢)—阳明(阖)。四肢内侧的三阴经脉从前至后的次序是:太阴(开)—厥阴(阖)—少阴(枢)。显然,《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思维模型与五运六气无关、与伤寒六经病证传变过程无关。
 
许叔微在其辨治“太阳阳明合病证”时,首次将《黄帝内经》依据三阴三阳六经在四肢体表分布状态而建构的“开阖枢”理论,应用于研究伤寒六经病证的临床辨治。认为“《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之绝阴。’大抵伤寒,始因中之气得之于阴,是以止(同‘只’)传足经者,是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亦自然之次第也。故此篇因黄帝问三阴三阳之离合,岐伯自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而推之。且以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六经不得相失,则其序有授矣,不特此也。以六气在天而考之,厥阴为初之气,少阴为二之气,太阴为三之气,少阳为四之气,阳明为五之气,太阳为六之气。此顺(常规思维)也。逆(特殊、创新思维)而言之,则太阳而后阳明,阳明而后少阳,少阳而后太阴,太阴而后少阴,少阴而后厥阴。伤寒为病,在气则逆(特殊、非常规)而非顺(常规),自太阳而终厥阴也”(《伤寒九十论·太阳阳明合病证八十四》)。此段论述内涵有三:其一,复习了《素问·阴阳离合论》缘起于三阴三阳六经体表分布的“开阖枢”状态,这是该理论发生的缘起。其二,由于伤寒病证传变过程也是用三阴三阳六经予以表达,故而径直将“开阖枢”理论用于阐释伤寒病证的传变过程,指导其临床治疗用药。其三,由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阴三阳经脉“开阖枢”排序与伤寒六经病证之序不尽相同,故而许叔微转换化用运气理论中客气六步中的“三阴”(厥阴—风气,少阴—热气,太阴—湿气)“三阳”(少阳—暑气,阳明—燥气,太阳—寒气)之序,与伤寒病证传变过程中“三阳”经“三阴”经之序一致,加之许叔微对运气理论又有深刻研究,所以此处通过运气理论中的客气六步排序予以转换,就将《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脉四肢体表分布的“开阖枢”模型,应用于研究伤寒六经病证传变规律、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其四,学习此节论述时,务必要明白《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具有标志符号的特征。“符号”也叫象征符号,是逐渐积累、具有典型特征、代表事物相应涵义的标志性记号,具有传递固定涵义的特点。此节文献中的“三阴三阳”分别标记着三阳经脉(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三阴经脉(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六步客气(厥阴风气、少阴热气、太阴湿气、少阳暑气、阳明燥气、太阳寒气)和伤寒六经病证(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所以,“三阴三阳”只是标记相关事物不同象态的符号。据此可知,《龙砂医派》总结了该医派重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临床应用”的特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以古鉴今,服务当下,这是任何一个医学流派研究的终极目标和必然指归,《龙砂医派》以夏桂成、顾植山、黄煌等当今该医学流派的领军人物的学术成就和论证取效如神的诊治技术经验收官,使传承久远的该医学流派显得更加鲜活生动,展现了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张登本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何以始于肺经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