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新九针疗法针具的创新 新九针临床应用的创新

新九针疗法——针灸治疗学的继承与创新

九针之名, 《内经》中早有记载,后世医者,虽有继承,但渐流失。直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 阅古籍,参新论,将中国古代九针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创立了一套独特的针灸疗法,即“新九针 疗法” , 九针才重归大众视野。 新九针虽源于古九针, 但是在针具、 针法以及临床应用上都与古九针有很大区别。

1 新九针针具的创新

古有九针(镵针、员针、 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今有新九针(镵针、磁圆梅 针、 针、锋钩针、铍针、员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 。不仅针具改进,且治疗范围扩大,其突出优势和 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锋针为古九针中的一种,最早见于《灵枢· 九针十二原》 : “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 ”勾针来源于 民间,其尖端呈勾形,常为勾刺羊毛疔(即痧症)所用。新九针中的锋钩针将锋针、勾针、毫针三者结合于 一体,不仅做到锋针的“泻热出血” ,而且对病变组织实施提拉勾割手法,使粘连组织得到剥离和松解,获得 正常功能。可以说锋钩针是三棱针的延伸,而针刀是锋勾针的进一步发挥。

(2)新九针中的火针极具特色,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 “大针,长四寸……尖如梃,其锋微员, 以泻机关之水也” 。 “大” “火”二字在传抄过程中笔误的可能性极大,故其所述“大针”可能就是火针。师老 经过临床摸索,研发了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及三头火针等由钨钢制成火针器具,不仅增加了 种类,而且应用范围也扩展到了各种痹症、皮肤病、脾胃病和内科杂病。尤其是对于皮肤赘生物的治疗,三 头火针点刺至赘生物萎缩, 针修复创面,往往 1 次即可治愈。

(3)员利针在《灵枢·九针论》记载: “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 ”而新九针中的员利针将针具改进 为规格 0.6 mm×125 mm 的长针,结合现代解剖和运动学知识来确立针刺点,采用“合谷刺”针法针刺,临 床主要应用于梨状肌综合征,针尖沿梨状肌走行朝向对侧,取穴选居髎穴后 1 寸及旁开上 2 寸,斜刺进针,3 针呈扇形分布,其优势在于可以同时针刺臀中肌、臀小肌及梨状肌,针尖直抵病所。

(4)新九针中的芒针是在古九针中的“长针”和“毫针”结合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现在临床使用以长度 95~135 mm、直径 0.35~0.40 mm 最为常见,以芒针为主要针具的“秩边透水道”技术也确定了操作规范, 主要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受 JAMA 杂志上《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一文启发, 在临床中加入长 100 mm 针刺中髎穴,组合以后疗效有所提高。

2 新九针临床应用的创新

新九针之创新,不仅表现在针具,也体现在治疗思路。根据具体病情选取各种针具针法组合应用,用之 所长,此疗法我们称之为“新九针优势技术组合” ,目前主要应用于疼痛性疾病、内科病、皮肤病等临床各科 病症。最有心得的疾病之一是膝骨性关节炎,尤其是针对局部症状不突出,无肿胀、无明显痛点的患者,依 据《内经》中“病在下,取之上”的观点,按经筋走行进行临床查体时,发现此类患者的腰部常有压痛点或 高张力点,多分布在督脉和膀胱经第 1、第 2 循行线上。对腰部经筋痛点、高张力点进行火针或者针刀治疗, 然后用员利针“合谷刺”被牵拉刺激的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再用火针、毫针针刺膝周局部穴位和特定 穴,疗程安排为每周 1 次,一般治疗 1 ~3 次即愈。这样一套“组合拳”明显优于传统局部毫针治疗方案。同 理,对于下肢不明原因的肿胀、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检查化验均正常者,都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我们称之为 “从腰治膝” 。其原理我们考虑是腰部肌群如腰方肌等损伤,牵拉刺激了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进而刺激支 配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导致膝关节周围肌肉如股四头肌、内收肌等变性痉挛而引发病变。 九针发展数十年, 既要看到优势又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其不足。 目前九针针具已形成固定的标准和规范化的 操作,但是针具组合如何选择最佳的刺激位点,起治疗作用效应的量效及安全性如何把握,以及每种针具如何 规范化使用依然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用发展和包容的思维把一切有利于提高针灸疗效的技 术、方法兼收并蓄,进一步完善新九针疗法,使其在针灸临床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这种“绿色疗法”惠及全人类。

☆冀来喜(封面人物) ,山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会长。主持科 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项。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首批教学名师、山西省首 批名医,系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术特点:倡导临床治病“以效为宗” ,形成“针药结合、中西医融 汇”特色,注重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归经,善用优势技术的组合应用。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冀来喜

上一篇:泰国针灸发展现状 泰北地区针灸诊疗机构现状

下一篇:夹腿综合征 针刺取穴调神健脑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