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婴儿贝尔面瘫针刺治疗

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婴儿贝尔面瘫的思路和方法
 
婴儿贝尔面瘫是指年龄不足1岁的婴儿出现的特发性面瘫,临床不多见。中医针刺治疗会引起婴儿哭闹挣扎,留针困难,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本文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婴儿贝尔面瘫,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中诊断标准[1]: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达到高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部分患者起病前1~2 d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或乳突部压痛;患侧闭眼时向外上方移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面瘫多见于单侧。排除中枢性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
 
2 婴儿贝尔面瘫的特点及中医分型
婴儿气血生化不足,卫外功能尚未完善,易饥易寒,容易感受外邪。婴儿在诊治过程中哭闹不配合,使治疗不能按时进行,导致病情迁延难愈。婴儿贝尔面瘫在临床分型上与成人贝尔面瘫差别不大,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气血不足型[2]。①风寒型:口眼?斜,面色偏白,咽不红或稍红,扁桃体不大,舌苔白薄,脉浮紧,指纹淡红,可伴轻度发热,痰白,皮肤温度不高等。②风热型:发热重,恶风,口眼?斜,有汗,面色偏红,鼻流浊涕,咽喉红,扁桃体大,舌尖红,苔黄,指纹色红或紫红。③气血不足型:病程久,因口眼?斜有多次诊治经历,面色不华,口眼?斜,易反复感冒,舌淡苔白,脉细,指纹色淡。
 
3 盲校派小儿推拿的特点
盲校派小儿推拿有操作速度快、时间短、起效快的特点。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常见的小儿肺系疾病或脾胃系疾病,5~10 min即可完成手法操作。我们在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常见病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婴儿贝尔面瘫的治疗中,发挥针刺和推拿的优势,取得较好的疗效。
 
4 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婴儿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
首辨阴阳,阴阳的二元辩证法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理论特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婴儿贝尔面瘫的治疗中,应首先通过察色按脉分辨患儿病情,根据辨证结果选取相应的推拿手法和针刺处方。寒证和虚证采用温或补的方法,推拿选用温阳三穴,既可补虚又可散寒;热证和实证采用清或泻的方法,推拿选用滋阴三穴,既可清热又可泻实。
 
八卦为先,注重后天八卦穴的运用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手法特色。运用八卦穴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是二元辩证思维在手法操作上的具体体现。顺内八卦:从小鱼际运推到大鱼际,能治疗一切寒证(补阳),外感风寒面瘫采用顺内八卦手法,配合顺揉乾宫加强温肺。逆内八卦:从大鱼际运推到小鱼际,能治疗一切热证(补阴),外感风热面瘫采用逆内八卦手法,配合逆揉乾宫泄肺热。气血不足型面瘫宜培土生金,由坤宫经兑宫顺运到乾宫。
 
引经穴的运用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操作特色。引经穴又称信号穴,能引导经气直达病所或病变脏腑,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在婴儿贝尔面瘫推拿治疗中,风热型先点揉一窝风、外关;风寒型先点揉一窝风、二扇门;气血不足型先点揉总筋。盲校派小儿推拿认为先点引经穴,对迅速获效有重要意义。
 
抓主症、用主穴是盲校派小儿推拿的思路特色。贝尔面瘫以一侧面部口眼?斜为主症,病机为手阳明及手太阴感受外邪,经气不利,气血运行受阻。运用盲校派小儿推拿治疗面瘫时,应紧紧抓住口眼?斜的主症和主要病机,先考虑主穴及相关脏腑经络,手法以具有通经络调气血功效的推法为主,在面部各穴及上肢灵活采用直推、分推、合推、搓推、运推等推法,配合引经穴及运八卦,达到治疗目的。
 
5 盲校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婴儿贝尔面瘫的配穴思路[3]3]
5.1 风寒型
临床表现:有外感风寒史,恶寒重,发热轻,面色偏白,口眼?斜,无汗,鼻流清涕,咽不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等。治则:发散风寒,宣肺解表。配穴手法:一窝风、二扇门→外劳宫→清天河、分阳→平肝清肺→补脾→清大肠→顺八卦→合谷、列缺→理肺经、理大肠经→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迎香)→揉耳后高骨→揉风池→摩百会→揉中府→顺摩腹→梁丘、足三里→捏脊→拿肩井。
 
5.2 风热型
临床表现:发热重,恶风,口眼?斜,有汗,面色偏红,鼻流浊涕,咽喉红,扁桃体肿大,舌尖红,苔黄,指纹色红或紫红。治则:疏散风热,宣肺解表。配穴手法:一窝风、外关→理肺经、理大肠经→清脾胃→清大肠→平肝清肺→逆运内八→取天河、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小横纹→内外劳宫→理肺经、理大肠经→头面四大手法→印堂挤痧→揉中府→顺摩腹→梁丘、足三里→倒捏脊→挤痧(大椎、大杼、肺俞)→拿揉肩井。
 
5.3 气血不足型
临床表现:病程长,口眼?斜,面色晦滞,神疲哭闹,舌淡,指纹偏淡等。治则:补益气血,扶正祛邪。配穴手法:点揉总筋→清补脾经、补肾阳、再清补脾经→清大肠→平肝清肺→顺内八卦(少逆多顺)→坤宫经兑宫顺运到乾宫→外劳宫、二马→关三腑一→合阴阳→清补脾经→四横纹→头面四大手法→揉患侧面部→揉中府→分腹阴阳→中脘→顺摩腹→揉梁丘、足三里→捏脊→挤痧(肺俞、脾俞、胃俞、肾俞)→拿肩井。
 
6 结合针刺辨经络、选穴、补泻手法[4]4]
6.1 辨经络
本病与阳明、太阳经筋有关。《灵枢·经筋》中“太阳为目上冈,阳明为目下冈”提示眼睑不能闭合多与之有关。口颊部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故婴儿贝尔面瘫责之于此3条经筋。
 
6.2 选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太阳,颧髎,合谷。方义:面部诸穴可疏通面部经络;合谷为原穴,有宣肺解表之功;手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皆结于,即颧髎处,故针颧髎可疏通3条经筋。
 
6.3 补泻手法
在针刺法上多以泻法为主,急性期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留针或留针时间短,婴儿贝尔面瘫少用远端穴位,可选用缪刺法、点刺法。恢复期主穴可加灸法。
 
7 注意事项与医嘱
面部穴位宜轻刺而少留针,因婴儿哭闹,一般以不留针或留针10 min以内为宜。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出针。婴儿年龄小,易哭闹,惧怕针刺,患儿家长应拍哄患儿,使医生易于操作。避免患儿受寒、过度疲劳或感受外邪等。
 
8 小结
婴儿贝尔面瘫属于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由于患儿年龄太小,针刺治疗时不易配合,影响治疗效果。盲校派小儿推拿强调用“气”推拿而非单纯用“力”,从而形成了频率快、速度快、见效快的门派特色。“首辨阴阳”“八卦为先”的理论得益于中医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盲校派小儿推拿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可以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340.
[2]朱广旗,王德敬.针灸治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3]付红亮.盲校派小儿推拿[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陈东.针灸治疗面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洪流 金雪萍

上一篇:针刺“得气”研究是针刺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