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针灸之术首在治神 中医学什么是“神”

针刺之道 首在治神

针灸之术, 首在治神。 治神之说, 在 《素问·宝 命全形论篇》中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指 出 “治神” 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 [1] 。 《灵枢·官 能篇》亦云:“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灵枢·九 针十二原》中则以“粗守形,上守神”来区分刺法 技术的高低,由此可见,“神”对针灸疗效的重要 性。医家对此论述甚多,各有精妙之处,但作为初 学者而言,往往难窥其奥妙之处,在临床上更殊难 体会一二,笔者临床中孜孜探求,偶有所得,录之 以飨同道。

首先,中医学中什么是“神”?传统中医认为 : “阴阳不测谓之神”,就是指变化莫测。(1)指自 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2)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3)人的神志活动,包 括对一切生理活动协调控制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 神明)等方面。《周易·说卦》曰:“神也者,妙 万物而为言者也”操控着世间万事万物的聚散盈虚, 生长壮老已。“神出于忠而应乎心,两精相得者也” 《吕氏春秋·精通》中云:“神”是人之为人的第 一要意, 包括人的饮食排泄, 行走坐卧, 思考言语等, 如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 在 “九针之论” 中说: “请 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 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 故曰神。”

其次, 何为 “治神” 。 为何针灸可以 “治神” 呢? 笔者认为所谓治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治神之治, 等同于治学之治,即研究“神”在人的生理病理中 的作用。二是人病必然见“神病”,任何的生理功 能变化都是伴随神的变化,所以治神,就是调节其 “神病” [2] 。在中医学中,神和气是紧密联系、密 不可分的,这就涉及到“气”的概念, 《淮南子·原 道训》曰: “气者,生之元也。”气是生命的本源, 就生命现象而言,神可以导气,气即生命因素的互 动共振,而大化流行,生生不已。古人从“生命一 体化”的整体观念出发,把世间一切看作是与自己 同情同构、物我互渗、交感共生的另一体 [3] ; 《素 问·宝命全形论篇》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 之法成。”人是宇宙同构体中的一部分,是生气贯 注赋形相同的生命体,因此,天地万物不测之神, 通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气的感而动,造就 “人”,《素问·生气通天论》谓之:“故圣人抟 精神, 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 外壅肌肉, 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可见,无论人 的生长壮老已,还是罹患疾病,都伴随着气的变化。 那么治疗疾病的过程如 《灵枢·九针论》 : “形乐志苦, 病生于脉, 治之以灸刺” , 以九针调气也就顺理成章, 通过调气而达到治神,也是顺理成章的。

那么,临床医家施针时,如何治神呢?“欲 治其神,先守神”,守神即指修练。原本是道家的 修练手段。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守神首先要求排除 杂念,《道德经·第十章》曰:“涤除玄览”,使 内心空彻明净,保持虚静的状态。《庄子·天道》 曰:“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人在虚静恬淡的状态下,能够回归本真,能够回复 到“万物之本”—气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 身心能够与气所构成的世界融为一体,正所谓《庄 子·大宗师》中所言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 去知, 同于大通” , 进入物我两忘而物我同在之境! 因此,中医主张寓守神于养生之中,在恬淡虚静的 治神过程中,参以调息、运气、导引等养生手段, 以此守神进而养生 [4] 。从这个角度上看,“恬淡 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 《素问·上 古天真论篇》的说法,应该是守神的极高境界。

《素问·宝命全形论》在论及针刺时说:“故 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 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 小大, 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 各有所先。 ” 提出针刺之精要,在治神。 《灵枢·五色》谓: “积 神于心,以知往今”,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 “常以不病调病人”,明代针灸大家杨继洲在《针 灸大成·头不可多灸策》 中说: “然则善灸者奈何? 静养以虚此心, 观变以运此心, 旁求博采以旷此心, 使吾心与造化相通, 而于病之隐显, 昭然无遁情焉。 则由是而求孔穴之开阖,由是而察气候之疾徐,由 是而明呼吸补泻之宜,由是而达迎随出入之机,由 是而酌从卫取气,从荣置气之要,不将从手应心, 得鱼兔而忘筌蹄也哉 ! 此又岐黄之秘术,所谓百尺 竿头进一步者。”以上天人相应、物我相谐的认识, 被后世诸多针灸医家作为不传的秘术继承下来,被 视为针刺臻于极至、入于化境的理想境界,但在初 学者理解和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灵枢·小针解》 说 : “粗守形者, 守刺法也; 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此 处讲出针刺之要,不在刺法,而在守神,在临床中 要清楚患者病症虚实,要将施术时针刺的补泻方法 了然于胸 [5] 。其操作可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其一, “针以得气, 密意守气勿失也” ( 《灵枢·小针解》 ) , 这就是要求针刺进针之后, 维持得气感, 反复运针, 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徐往徐来致其神, 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因为此法 以得气为要,故又被称为守气或守机,亦即守神。 其二 ,因为血气行于脉络,血气之行就是神之所 向往来,要做到“精气不散,神守不分”,方可达 到预期针刺效果。针后要求“静神七日”,即针刺 后应该有一段休息时间,使神气来复,守神之道, 张弛相得。其三,持针牢固,取穴准确,注意患者 神情变化,尤其要注意患者的眉间和颜面部分,患 者之神要守。在整个针刺过程中,医生的精神高度 集中,“神无营于众物”,并用眼睛紧紧地盯住患 者的眼睛,“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获得患者 的配合,如此治疗,才能事半功倍。可以想象,在 针刺过程中,医者被他人打扰,或者刚扎几针后分 散注意力,会导致神气涣散,治疗上就难以守神, 效果也不会达到。

显然,临床中仅仅守神是不够的,做到守神 之后,还要考虑“御神”的问题。御神,在诊疗过 程中也包括两个方面:其一, 于医者御神即伴随 “御 气”,是与守神过程休戚相关的,在守神的过程中 自然可以体会到御神的要义。其二,于患者要做到 避免“不时御神”,要求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可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6] 。

总之,治神是针刺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是 医者长时间训练、体验、领悟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另外,要做到守神,既要熟练掌握补虚泻实方法, 又要医患配合,主客共同守神勿失。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张磊 鹿朦 姜明孝

上一篇:拮抗的穴位 腧穴配伍针灸处方

下一篇:贝尔面瘫,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穴位注射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