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针灸>正文

时空针灸针刺顺序 呼吸补泻手法

朱勉生时空针灸临床操作规程探析

朱勉生教授是时空针灸的创始人,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和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她师从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老先生,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时空针灸旨在通过个体性极强的时间穴位和空间穴位有序组合获得“场效应”,然而穴位在于施针者如何去用,正如清代针灸医师李守先在《针灸易学》自序里所言:“难不在穴,在手法耳。明于穴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朱勉生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针刺规范来保证其效验。现将时空针灸临床操作规程的理论内涵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时空针灸针刺前准备
1. 安置患者与四诊合参
时空针灸的核心是调气构场,因此针刺时注重患者身体放松、气血的调畅是获得场效应的关键。医生应让患者处于心平静气、呼吸均匀、全身放松、主动配合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治疗,患者一般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时空针灸临床诊病以传统方式为主,强调四诊合参,重点在望神、脉诊和舌诊。诊脉时患者可取端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伸,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呈直腕、仰掌、手指微微弯曲姿势,将手腕部放置于脉枕上,使寸口部充分伸展,以保持局部气血流畅,便于切脉。让患者注意解除压迫被诊手臂的物件,如手表、挎包、扣紧的袖口等。运用双手同对比诊脉法,即双手同时布指于寸口脉,寸关尺三部同诊。
 
2. 三调
三调指调身、调息、调神。身为神之宅,形为气之载,身正则神安,体松则气顺,神安气顺又促进着形体的深度放松,因此调身、调息、调神三者是互相影响、密切关联的[1]。
 
2.1 调身
选择舒适自然的仰卧位。这种体位最有利于患者精神放松和全身气血的循环,容易在留针期间获得带针沉睡的得气反应。此外,时空针灸通常在针刺完背部穴位后要求患者平卧继续针刺胸腹部的穴位,这种身体前后胸腹两面都要针刺留针的“双面绣”针法,也需要仰卧位才能完成。因此,除了患者病痛受限等个别情况外均采用仰卧体位。患者平卧后,要从上向下帮助患者将体形调整到舒适状态:注意枕头高低适当以便将颈部调整放松。与此同时,适当应用放松手法:按抚大椎部、肩、肘、手腕等关节部解除肌肉筋腱紧张;摇动髋关节放松小腹盆腔,此处为原气丹田所居。按抚膝、踝等关节部解除肌肉筋腱紧张,在膝关节下置放一个枕头使全身气行流畅。
 
2.2 调息
指导患者将呼吸调整到平稳均匀状态,最好用腹式呼吸。吸则气由鼻腔而入经胸腔直到腹腔,呼则气由腹腔经胸腔到口腔吐出,无论呼气或者吸气要求节奏均匀缓慢、细绵深长,用气不用力,避免刻意呼吸后所引起的膈肌和心身紧张。调息后指导患者在呼气时咳嗽或者适度吐气,为施治时的随咳或随呼进行揣按、进针、出针等做好准备。为什么强调随咳或随呼施用揣按摇动等按跷或者针刺手法呢?这是因为在呼气和吸气时百脉开合情况不同,吸气时百脉皆合,呼气时百脉皆开,为了利用呼吸疏通经络气血,宜于在呼气百脉皆开时趁势施用手法。
 
2.3 调神
在调身调息的基础上,诱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小腹部丹田区域,为了帮助患者精神内收感觉丹田,可以让其将双掌相叠置放到小腹上,在呼气时轻轻施加压力。这种气沉丹田的训练不仅可以安神定志,也有助于在进针咳嗽吐气时获得气有根底的效验。以上三调的过程和原理同导引气功是同出一源的,都属于针灸医师的基本功,要求针灸医师进行长期的道德修养和静坐、导引、气功的练习。
 
3. 揣穴
揣穴是时空针灸施针前后的重要内容,即运用摸、揉、揣、按、循、掐、抖、摇、推、弹拨等手法对重点穴位或部位进行按跷。这些部位通常是时空针灸的时间穴位,或者空间穴位中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穴位,或者经验穴、脏腑疾病相关的靶向穴、阿是穴等。对时间穴位施用按跷手法,不仅可以激活所用时空系统的气,尤其是可以获得满意的即时效应。根据施针穴位和症情,针刺前对腕踝关节行摇动牵拉手法,即《黄帝内经》所称的“摇而得之”“引而得之”,可以起到激活穴位反应、激发经气循环的作用。如,忧郁症患者用指尖掐按公孙穴并提拉大趾,关节疼痛推摩申脉、后溪并摇转足踵、手腕等。
 
时空针灸针刺顺序
时空针灸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穴位的记忆功能”和“空间穴位的同构功能”两方面[2]。而“场效应”学说是其理论核心,即调气构场。时间穴位是进入气场的钥匙,空间穴位是合成气场的框架,经验穴位是增强场效力的辅助力量。其实,古代4种按时取穴法本来就包含时空的模式,如“子午”“河图与络书”“先后天八卦”“六十甲子”等。如果我们把古代按时取穴方法仅作为寻找时间穴位的工具来用,那就理没了它们巨大的潜在功能。而讲到时空,就必须注重针刺顺序,因为时空元素是有顺序的。现代相关研究也证实,如果临床不注重针刺顺序会导致针刺的拮抗现象。
 
注重针刺顺序是时空针灸调气布场的要诀之一。正如朱勉生教授所言:“选穴如选兵,下针如布阵,气随场转动,效从气动生”。时空针灸纳甲法针刺顺序为:时间穴位→空间穴位→原气底盘穴位→靶向/经验穴位。空间穴位应按照输穴→原穴→连接来经的穴位→连接去经的穴位顺序进行。纳子时空针灸法针刺顺序为:时间穴位→空间穴位→营气底盘穴位→靶向/经验穴位。空间穴位包括大通经法和小通经法。大小通经法不局限于一经一脉一脏一腑,采用非常手段全面开通结滞,有快速、持续的临床效验,尤其对周身骨节肌肉疼痛或异常感觉这样一类营卫失和、上下左右失衡、或者经脉脏腑气机严重阻结的疑难杂症顽疴痼疾,常有立竿见影之效[3]。按照就诊时辰对应的大通经穴位开始顺序针刺十二穴一周,大通经十二穴同时辰的对应关系如下:23:0 0~1:0 0子时瞳子髎,1:0 0~3:0 0丑时章门,3:00~5:00寅时期门,5:00~7:00卯时合谷,7:00~9:00辰时迎香,9:00~11:00巳时冲阳,11:00~13:00午时大包,13:00~15:00未时少府,15:00~17:00申时大杼,17:00~19:00酉时至阴,19:00~21:00戌时俞府,21:00~23:00亥时天池。小通经法要先刺来经穴位,后刺当经穴位。
 
时空针灸灵龟八法针刺顺序为:时间穴位→空间穴位→靶向/经验穴位(靶向/经验穴位可以组合在九宫空间穴位中,也可以单独使用)。空间穴位通常由三组九宫穴位组成:颈背九宫穴位、头手九宫穴位、胸腹下肢九宫穴位。每组九宫针刺顺序按照时辰穴位所对应的空间穴位作为第一针刺穴位,然后按后天八卦与九宫组合进行(见图1)顺序针刺其他空间穴位。

后天八卦与九宫组合灵图1鬼八后法天八空卦间与穴九位宫组合
 图1 后天八卦与九宫组合灵图1鬼八后法天八空卦间与穴九位宫组合
 
注:图引自《周易·系辞上》。下同图。灵龟八法空间穴位
 
飞腾八法针刺顺序为:时间穴位→空间穴位→靶向/经验穴位(靶向/经验穴位可以组合在八卦空间穴位中,也可以单独使用)。空间穴位通常由三组八卦组成:颈背/背腰八卦、头手八卦、胸腹下肢八卦。每组八卦针刺顺序按照时辰穴位所对应的空间穴位作为第一针刺穴位,然后按先天八卦顺序(见图2)以S形针刺其他空间穴位。

先天八卦自带数飞腾八法空间穴位
 图2 先天八卦自带数飞腾八法空间穴位
 
时空针灸4种方法时间穴位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男性先针左侧穴位,女性先针右侧穴位。但对那些症状有左右特征,或者病变脏腑有左右分布特点者,要用巨刺法[4],先针对侧穴位。如左侧偏头痛,时间穴位无论男女,都先针右侧。肝病患者先针左侧;心病患者先针右侧。对于空间穴位(九宫穴位、八卦穴位、大通经法、小通经法等)均严格按照时辰穴位所对应的空间穴位作为第一针刺穴位,然后顺序针刺其他空间穴位。
 
时空针灸针刺时配合呼吸补泻手法
呼吸补泻法最早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补法:“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泻法:“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云:“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说明了针灸手法的关键,即心、手、针三者之间的主从关系。这里的心不仅指心神、心志,所谓“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更包含着“意念”的意思。时空针灸的诸种手法都同呼吸导引相关,而呼吸导引的关键是“用气不用力,用意不用气”,“以意领气,以意行气,意到则气到”[5],因此意念的修养训练,进而在意念与手、手与针之间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联系,是获得优质针灸疗效的关键。随心意而转动,对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腕必须松活、掌心必须宽空、手指必须有力、指端必须敏锐。全手灵敏巧便与呼吸相通,应心而动、随意而作。为此,凡是学习时空针灸的医生,都要求其进行打坐、吐纳、导引、气功、按跷等基本训练,以符合施针者身正体松、心定神安、气顺从意、手随心动的基本要求。具体操作是进针时嘱患者平卧放松身体,医生指导患者自然调匀呼吸,随患者呼气或者咳嗽进针。
 
留针及出针方法
时空针灸一般留针30~40min,留针期间不行针,嘱咐患者肢体放松,平静呼吸,闭目养神。时空针灸在临床上得气的突出特点是一种温和的气流感或气雾感,出现在局部或者全身,使患者的紧张疲劳迅速缓解或消除,在留针期间便能很快带针沉睡。病情较重或者针刺过程中患者感觉特别舒服,或者带针沉睡者,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留针时间。若患者对针刺恐惧、出现异常反应难以留针者,应当及时取针并给予适当处理。
 
出针也宜同呼吸配合,嘱患者呼吸,呼气时取针。顺序一般先取时间穴位,然后按照头面、腹部下肢部的顺序取针,最后让患者坐起取背颈腰骶部。对一些运动系统损伤疾病,取针后指导患者做一些简单易行有效的导引气功动作,这些康复训练都要同呼吸结合。
 
结语
时空针灸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穴位的记忆功能”和“空间穴位的同构功能”两方面。时间穴位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人所处的时空决定了人体的功能态[6])、经脉气血的流注、阴阳五行学说、候气逢时针刺等,空间穴位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国古代时空模式中的六十甲子、河图、络书、八卦等,而“场效应”学说是其理论核心。朱勉生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针刺规范来保证其效验实现。而该套独特的操作规程必须从针刺前的准备、针刺顺序、针刺时配合呼吸补泻方法、留针及出针方法等方面去把握。
 
参考文献
[1]朱勉生.子午流注时空解析与运用.世界中医药杂志,2009,4(1):43-45
[2]朱勉生.时穴记忆功能的探讨.世界中医药杂志,2006,1(1):42-43
[3]朱勉生.时空针灸纳子法解析及大通经临床效应.世界中医药杂志,2012,7(4):327-330
[4]陈汉裕,黄丹烁,关卓骥,等.“引治法”理论及应用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3753-3755
[5]朱勉生.略论“时空针灸灵龟八法”的理论构成和运用.世界中医药杂志,2011,6(4):324-326
[6]王海铭,王宝迎.从“天人相应”到“西药中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5303-5305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左政 朱勉生 陈春信 袁恺 刘亮先

上一篇:穴位针刺治疗幼女性早熟验案1例

下一篇:五气经天化五运图 子午流注针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