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穴位疗法>正文

脏腑气血是腧穴形成的基础

脏腑是人体生化气血之根本,经络是气血运行于周身的通道。腧穴则是脏腑之气转输,汇聚于体表的地方。但是在秦、汉以前,腧穴尚未形成。例如1978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可以看到,当时只有脉而没有腧穴。例如上面有记载:“久(灸)足中指”,“诸病此物者,皆灸X X胍”,“久(灸)左肪”等。由此可见当时腧穴的理论尚未形成,但经脉的理论已出现。

水和食物经过脏腑的腐熟、消化、传导、运化而成为水谷精微,再由水谷之精微生化成生命必须的气血、营卫。气血营卫运行于经脉的内、外;运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起到滋润荣养全身的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这是说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其有形的营养物归于心,心主血脉,将此精微输入于血脉;血脉又运送至大的经脉,经脉之气归于肺,肺朝百脉,即全身之皮部络脉由肺输精微而荣润皮毛;皮脉及络脉得以荣养方能“行气于府”,此处的“府”应以“气府”解释为妥。“气府”即“腧穴”。脏腑生化气血是腧穴的物质基础。脏腑所生化的气血是以经络为通道来运送的。这些通道有行于人体浅部的,有行于人体深部的,有直行粗大的,也有横行成网络而细小的,同时还有大小不等的分支,种类之多不可胜数。凡是行于深部不可见而直行较粗大的为经脉;行于浅部常可见而横行细小者叫络脉。因为经络循行有上述区别,所以必定会有分流支出、相交相会、输出输入等现象出现。出现这些现象的部位恰好是气血会聚、转输的地方,人们把这些地方称作“腧穴”。腧穴部位为经气出入的地方,因此又常以“门户”称之。这些“门户”是正常气血营卫运行中相交、输出输入之所,同时也是邪气侵入之所。因为有以上的原因,所以有了疾病在腧穴上可以反映出来,腧穴可以用来诊断疾病,邪气也可以从这里侵入机体,医生也可以在腧穴上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用针灸的方法把邪气引出此门而治愈疾患。脏腑居于躯干体腔之内,能受纳水谷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又能转化为气血营卫,气血营卫沿着经络而达于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和四肢百骸。经络相交相会,分支等部位是气血会聚、转输的地方,这地方称为腧穴。因此脏腑气血是腧穴形成的基础。

上一篇:腧穴的萌芽源于医疗实践

下一篇:腧穴的内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