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口腔>腮腺疾病>正文

小儿面瘫中医学称“口僻”辨证施治针刺法

针刺配合面肌运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小儿周围性面瘫, 亦称小儿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 面神经炎, 是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中医学亦称 “口僻” , 多由卫阳不固, 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 袭阳明、 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 气血运行迟涩, 经 筋失养, 筋肌纵缓不收而突然发病, 临床表现为一侧 面部板滞、 麻木、 松弛, 不能作皱额、 闭目、 耸鼻、 鼓 颊等动作, 口角向健侧歪斜, 病侧露睛流泪、 额纹消 失、 鼻唇沟平坦, 少数患儿初起有耳后、 耳下及面部 疼痛等。如治疗及时得当则很快恢复健康, 否则 留有后遗症 [1 ] 。采用辨证施治针刺法配合面肌运 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 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 对象

选取 2010 年 8 月至 2014 年3 月山东省济宁市 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 儿 80 例。所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治疗组, 每组 40 例。对照组中男性 19 例, 女性 21 例, 年龄 16 ~95 月, 平均年龄( 65. 83 ±5. 18) 月, 病程 1 ~7 d, 平均病程( 3. 9 ± 2. 1) d。其中单纯性 面神经炎21 例, Bell 氏面瘫15 例, Hunt 氏面瘫 4 例。 治疗组中男性23 例, 女性17 例, 年龄17 ~97 月, 平均 年龄( 66. 62 ±4. 24) 月, 其中单纯性面神经炎 21 例, Bell 氏面瘫14 例, Hunt 氏面瘫5 例。本研究经过山 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获得 患者的知情同意。

二、 诊断、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诊断标准。周围性面瘫定位诊断标准参照 《神经疾病定位诊断》 [2 ] : ( 1) 单纯性面神经炎定位: 茎乳突孔或以外部位受损。( 2) Bell 氏面瘫: ①A 定 位: 在面神经管内( 茎乳突孔内) 面神经管中鼓索和 蹬骨肌神经节之间受损; ②B 定位: 面神经管中蹬骨 肌神经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 3) Hunt 氏面瘫定 位: 膝状神经节处及以上受损及岩浅大神经受侵。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 专业委员会制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 合评定及疗效标准( 草案) 》 [3 ] 。

2. 纳入标准。一侧面部板滞、 麻木、 松弛, 不能 作皱额、 闭目、 耸鼻、 鼓颊等动作, 口角向健侧歪斜, 病侧露睛流泪、 额纹消失、 鼻唇沟平坦, 少数患儿初 起有耳后、 耳下及面部疼痛等。

3. 排除标准。排除中枢性面瘫、 格林- 巴利综合 征等所致的面神经麻痹患者。

三、 治疗方法

( 一) 治疗组

1. 急性期采用甘露醇、 维生素 B 12 、 丹参注射液、 地塞米松( 5 mg) , 口服抗病毒药物等治疗, 每日治 疗 1 次, 共治疗 3 ~5 d。

2. 针刺治疗: ( 1) 风寒型: 穴选风池、 足三里、 合 谷、 太冲、 列缺; ( 2) 风热型: 穴选风池、 足三里、 合 谷、 太冲、 列缺、 曲池, 咽痛加鱼际, 风热上扰、 少阳经 致耳后疼痛加耳后三针( 翳风、 完骨、 天柱) ; ( 3) 痰 瘀型: 穴选风池、 丰隆、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合谷、 列缺、 中脘; ( 4) 气血亏虚型: 穴选百会、 风池、 足三 里、 三阴交、 合谷、 太冲、 关元。急性期面部穴位可用 细短毫针浅刺、 少针、 轻刺, 不做捻转提插手法, 恢复 期宜透刺, 后遗症期宜深刺。每次半小时, 每日 1 次, 10 d 为1 个疗程, 治疗4 个疗程( 中途治愈者可停止 治疗) 后评定疗效。

3. 面肌运动: 尽早训练患侧表情肌, 教会患儿对 镜操练瘫痪面肌 [4 ] , 如患儿不能主动进行运动, 可 用手指辅助运动。( 1) 皱额 : ①尽力地皱眉, 对其拮 抗时, 可以在眉的内侧处加一阻力; ②用力抬眉, 做 十分惊恐状, 拮抗时可在眉毛上中部施力。( 2) 闭 眼: ①用力闭眼, 如不能完全闭合, 可以用手指力量 帮助, 拮抗时在眼睑处施微力; ②紧闭眼和轻闭眼交 替进行。( 3) 耸鼻: ①尽量扩大鼻孔, 似不能呼吸 样; ②尽量缩小鼻孔, 似遇到难闻气息样; ③在鼻翼 的两侧, 帮助皱鼻, 在鼻根处形成皱纹。( 4) 鼓腮: 用手指按压口唇两侧, 闭嘴鼓气, 训练时每个动作重 复 4 至 5 次, 每日重复 2 至 3 遍, 每日用较短的时间 训练多次, 每次10 min。训练时, 两边运动尽量协调 运动, 且做到最大限度, 有时虽无法看到面肌的明显 动度, 但同样对面肌有训练作用。寓治于乐, 提高患 儿训练主动性,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10 d 为 1 个疗程, 治疗 4 个疗程( 中途治愈者可停止治疗) 后评定疗效。

( 二) 对照组

急性期同治疗组。第 3 日开始施用针刺治疗。 取穴: 阳白、 四白、 下关、 迎香、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 平补平泻) 、 太冲( 泻) 。第 1 周治疗同时加用灸 法, 1 周后用电针, 波形选用断续波, 电流强度以皮 肤微微颤动为宜。每次半小时, 每日治疗 1 次, 10 d 为 1 个疗程, 治疗 4 个疗程( 中途治愈者可停止治 疗) 后评定疗效。

四、 疗效观察

参照第 5 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 House Brackmann( H- B)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 进行疗效评定 [5 ] 。( 1) 痊愈: 面部所有区域正常。 ( 2) 显效: 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或可能 有轻微的联带运动; 面部静止时对称, 张力正常; 上 额运动可, 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 口轻微不对称。 ( 3) 有效: 有明显的功能减弱, 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 称, 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 挛缩和半侧面 部痉挛; 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 上额运动微弱, 眼用 力可完全闭合, 口明显不对称。( 4) 无效: 面部静止 时不对称, 上额无运动, 眼不能完全闭合, 口有轻微 运动。

五、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1.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患儿年龄及治疗天数经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 以 x ±s 表示。采用成组 t 检验比较 2 组患儿年龄和治 疗天数的差异; 采用 χ 2 检验比较2 组患儿性别构成、 周 围性面瘫临床分型和治疗后疗效差异。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 2 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 单纯性面神经炎 21 例, Bell 氏面瘫 15 例, Hunt 氏面瘫 4 例治疗组中; 中医辨证分型, 风 寒型 23 例, 风热型 12 例, 痰瘀型 3 例, 气血亏虚型 2 例。治疗组中, 单纯性面神经炎 21 例, Bell 氏面 瘫 14 例, Hunt 氏面瘫 5 例; 中医辨证分型, 风寒型 22 例, 风热型 13 例, 痰瘀型 3 例, 气血亏虚型 2 例。 2 组患儿年龄、 性别及周围性面瘫临床分型比较, 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5, 表 1) 。

表 1    2组周围性面瘫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 月, x ± s) 性别( 例, 男性/女性)
周围性面瘫临床分型( 例)
单纯型 Hunt 氏型 Bell 型
治疗组 40 66. 62 ±4. 24 23/17 21 5 14
对照组 40 65. 83 ±5. 18 19/21 21 4 15
检验值 t =0. 122 χ 2 =0. 16 χ 2 =0. 146
P 值 >0. 05 >0. 05 >0. 05

二、 2 组面瘫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愈29 例, 显效6 例, 有效3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 95%; 对照组治愈 19 例, 显效 7 例, 有效 4 例, 无效 10 例, 总有效率为 75%。2 组总有效率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2 = 7. 684, P < 0. 05) 。 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 20. 6 ± 3. 8) d, 对照组为 ( 28. 2 ±4. 3) d, 2 组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t =3. 765, P <0. 05) 。

讨 论

中医学认为, 面瘫多因机体正气不足, 脉络空 虚, 卫外不固, 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 致气血痹阻, 经筋失养, 筋肉失于约束, 纵缓不收而 发病 [6 ] , 临床上面瘫以风寒外袭型和风热侵袭型为 多, 兼见痰瘀阻络型及气血亏虚型。风寒外袭型和 风热侵袭型病邪在表, 病势较浅, 且此时处于发病之 初, 正气相对尚足, 故疗效较好。而痰瘀阻络型和充 血亏虚型为病邪入里, 病势较深, 兼以气血亏虚, 正 气不足, 预后自然较差, 出现各种后遗症的几率也相 应增大 [7 ] 。

小儿生理上有其特点 , 《灵枢》 曰 : “婴儿者, 其 肉脆, 血少气弱。 ”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按摩和功能训练 有疏风通络作用, 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 改善局 部营养、 加速神经的再生, 同时可以增加肌力、 防止 面肌萎缩、 保持和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8 ] 。小儿 生机蓬勃, 活力充沛, 脏气清灵, 反应敏捷, 且病因单 纯, 若治疗及时恰当, 即易趋康复。表情肌训练和按 摩可有效活跃兴奋患侧神经、 肌肉的生理功能, 从而 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和营养, 促进炎症和水肿消退, 从 而使面部表情肌各肌群功能的全面康复 [9 ] 。

本研究表明, 单纯性面神经炎治愈率最高, 疗程 最短, Bell 氏面瘫次之, Hunt 氏面瘫治愈率最低, 疗 程最长。面神经损伤的部位越高, 疗程越长, 产生疗 效越慢, 治愈率越低。中西医结合共奏扶正益气, 活 血化瘀, 通络行气和营养神经以恢复面神经的功能, 故可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 周围性面瘫为儿科临床常见病, 多发 病, 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风寒外袭型、 风热侵袭型、 痰 瘀阻络型及气血亏虚型, 针刺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 有效的首选方法。辨证选穴是关键, 越早采用针刺 治疗, 预后越好, 配合面肌运动, 寓治于乐, 极大地提 高患儿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辅相成, 从而达到事半功 倍的疗效。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赵兵 韩丽 盛志强

上一篇:面瘫患者采用针刺和拔罐结合治疗

下一篇:周围性面瘫 王季良运用常规针刺法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