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口腔>腮腺疾病>正文

周围性面瘫 王季良运用常规针刺法治疗

针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临床上有 部分患者或者未治, 或者治疗不当, 发病 2 个月未 愈, 此为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1- 5 ] 。本病病情复杂、 迁 延日久难愈。近 40 年来, 王季良主任通过针刺常规 经穴结合申脉、 照海穴, 调整阴阳跷脉的方法治疗顽 固性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 取得良好疗效。近 5 年王季良主任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 者眼睑闭合不全, 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该病进行比 较, 观察其临床疗效, 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64 例患者均为 2010 年 10 月至 2015 年 12 月天 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例。64 例 周围性面瘫患者, 全部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6 ] 中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诊断标准, 且病 程大于 2 个月, 依然伴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消失 或变浅, 皱眉、 眼睑闭合不全, 可伴有或不伴有面 部板滞感、 痉挛等症。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对照组中男 17 例, 女 15 例, 治疗组中男 14 例, 女 18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 (44.63±11.20)岁, 治疗组平均年龄(43.26±10.62)岁, 2 组患者年龄、 性别、 病程和 House- Brackmann(H- B) 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χ 2 = 0.56, t = 0.50, t = 0.34, Z=-0.136, P 均>0. 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通过,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

二、 诊断、 纳入及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结合症状诊断:周围性 面瘫发病两个月未愈, 仍遗留眼睑闭合不全症状的 患者。

2.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 龄在 2~65 岁之间。(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 书, 且患者神志清楚, 能够配合完成治疗过程。(4)提 前痊愈的患者可以提早结束治疗过程。 3.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代谢 病、 血液病和肿瘤等患者。(2)合并结核、 精神病等 患者。(3)妊娠期患者。(4)中枢性面瘫或核性面 瘫患者。

三、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针刺取穴:患侧阳白、 攒竹透睛明, 鱼腰、 太阳透地仓, 四白、 颧髎、 翳风、 三阴交, 健侧 合谷。配穴: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操作 方法:以患侧针刺治疗为主。常规消毒后, 采用 0.30 mm×5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透刺治疗, 先刺攒竹穴, 向睛明穴方向透刺, 进针0.5~0.8 寸, 施以 捻转手法平补平泻, 刺太阳穴, 向地仓穴方向透刺, 进针 1.2~1.5 寸, 刺入后微弹针柄, 不做捻转提插等 手法、 采用 0.30 mm×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 常规针刺, 三阴交行捻转补法, 合谷行捻转泻法, 阳 白、 鱼腰、 四白、 颧髎、 翳风等穴采用平补平泻方法。 2. 治疗组。针刺取穴:在对照组常规取穴的基 础上加取申脉、 照海。操作方法:在对照组常规针刺 的基础上, 采用 0.30 mm×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刺申脉、 照海穴, 采用平补平泻方法。2 组患者均每 日治疗 1 次, 每次 30 min, 10 d 为 1 疗程, 每治疗 5 d 后休息 2 d, 治疗 3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在治疗期 间, 如依据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评为痊愈, 则无需完 成 3 个疗程的治疗。

表 1
2 组周围性面瘫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x±s) 病程(月, x±s)
H- B 分级
I Ⅱ Ⅲ Ⅳ Ⅴ
对照组 32 17 15 44.63±11.20 3.2±1.16 0 1 7 12 12
治疗组 32 14 18 43.26±10.62 3.3±1.17 0 1 6 13 12
统计值 χ 2 =0.56 t=0.50 t=0.34 Z=-0.136
P 值 >0.05 >0.05 >0.05 >0.05

四、 疗效观察

1. 疗 效 评 定 方 法。 参 照 House- Brackmann (H- B)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 制定眼裂闭合程 度分级量化标准, 并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 3 个疗程 后各记录 1 次。

眼裂闭合程度:Ⅰ级:眼裂能完全闭合, 睁眼时, 双侧眼裂等大(0 分);Ⅱ级:眼裂能完全闭合, 但需 用力, 睁眼时, 患侧眼裂略大(1 分);Ⅲ级:眼裂闭合 一多半, 用力时, 仍不能完全闭合, 睁眼时, 患侧眼裂 较大(2 分);Ⅳ级 眼裂能闭合一半(3 分);Ⅴ级:眼 裂闭合不全, 露睛过半(4 分)。

2.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眼睑闭合完全, 双目等 大, 眼部未留后遗症。显效: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 睁眼时, 双侧眼裂等大或患侧眼裂略大或评分降低 2 分以上。有效:眼裂闭合一多半, 用力时, 仍不能 完全闭合, 睁眼时, 患侧眼裂较大或评分降低 2 分。 无效:眼裂闭合一半或不足一半, 睁眼时, 患侧眼裂 明显大于健侧, 评分降低不足 1 分。愈显率为痊愈 率与显效率的总和。

五、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组患者 的眼裂闭合不全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组患者 眼裂闭合程度分级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 组面瘫患者眼裂闭合不全疗效比较。治疗后 治疗组治愈 29 例, 显效 2 例, 有效 1 例, 无效 0 例, 总有效率 100.0%(32/32);对照组治愈 19 例, 显效 4 例, 有效 5 例, 无效 4 例, 总有效率 87.5%(28/32)。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χ 2 =2.4, 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 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5.8, P<0.05)。

讨 论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炎, 中医称“口 口 呙 ” 、 “口庇” , 俗称 “吊线风” 等。周围性面瘫是一种 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以口眼歪斜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现代医学普遍将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面 神经炎称为周围性面瘫。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多由 于感染或者代谢障碍等引起。中医学对面瘫的认识 较为丰富,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本虚标 实。多由少阳、 阳明等经经脉气血不足, 风寒、 风热 等病邪乘机侵袭面部筋脉, 出现气血不通, 经脉失于 濡养, 筋肉纵缓不收, 出现口 口 呙 眼斜等症状。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但临床中常遇 到面瘫 2 个月后尚未康复的患者。尤以眼睑闭合不 全为多见。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病程发展已从急性 期转到恢复期, 其病因病机多为虚实夹杂, 阴阳失 调, 且由于面瘫日久不愈, 气血耗伤太过, 阴气不足, 伤及跷脉。

清·周学海 《形色外诊简摩 》 :“颜颅头项:膀胱 筋上头, 肾筋结于枕骨。胆筋上额角交巅上, 左络于 右, 三焦筋上乘颔, 结于角, 大肠筋上左角络头。面 颜:胃阳明脉荣于面, 心其华在面, 心正脉出于面, 胆 正脉散于面, 任脉循面, 膀胱筋上颜。唇口:大肠脉 夹口, 胃脉夹口环唇……胃筋夹口, 寒则引颊移口, 热则缓纵不收。胃小肠筋急, 则口目为噼。……目 内眦目锐眦上胞下胞:膀胱筋为目上纲, 胃筋为目下 纲, 胆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小肠筋属目外眦, 三焦筋 属目外眦, 胃小肠筋急, 口目为噼, 胃急, 不能卒 视 [7 ] 。 ” 说明面部各区域与经络的关系 。《针灸甲乙 经》 中有记载 :“阴跷者, 足少阴之别脉, 其脉起于跟 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交贯冲脉, 入鼽内廉, 上行 属目内眦, 与手足太阳、 足阳明、 阳跷五脉会于睛明 而上行。 ” 阳跷脉同样跟中, 到达内眼角后, 与足太 阳膀胱经、 阴跷相并上行。有学者通读古书, 认为 “阴跷和阳跷的经气并行回还, 共同濡润眼目” [8 ] 。

阴阳跷脉具有主司眼睑开合的作用。跷脉虚衰, 经 脉失养, 则司眼睑开合功能降低。 照海穴为阴跷脉的起始穴。故照海穴, 属阴中 之阳 [9 ] 。阳跷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学 者认为 “照海” 是阴跷脉根穴 , “申脉” 是阳跷脉根 穴, 眼部“睛明” 为阴跷脉结部相应的结穴 [10 ] 。从 根结理论进一步证明照海和申脉可直接调整眼部经 气。且照海穴归属于足少阴肾经。针刺照海、 申脉 穴可起到调整阴阳跷脉之气, 兼补肾气的作用。故 针刺阴阳跷脉的起始穴申脉和照海既滋补久病所耗 的肾阴, 又可直达病所, 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期眼睑闭合不全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赵静 王季良

上一篇:小儿面瘫中医学称“口僻”辨证施治针刺法

下一篇:颅脑外伤后双侧面瘫伴展神经麻痹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