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过敏性鼻炎>正文

过敏性鼻炎,鼻痒鼻塞,阵发性喷嚏,中医针灸作用机制

针灸防治过敏性鼻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R)、 变态反应性鼻 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多 种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的 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 病,以鼻黏膜变应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及T淋巴细胞在整个过程中作用较为明显 [1] 。

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 鼻塞、 阵发性喷嚏、 水样涕等。 针灸治疗该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广泛, 相关的作用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总结了近 10 年 针灸对过敏性鼻炎作用机制研究相关的文献,现综述 如下。

1 调节 Th1/Th2 平衡

人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按照功能以及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种类不同,可分为 4 个亚型,Th1、 Th2、Th17、Treg 细胞。近年有大量研究认为,过敏性 鼻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 Th1/Th2 失衡密切相关,表现 为 Th1 亚群功能低下,Th2 亚群功能亢进 [2] 。Th1 细胞 主要分泌 IFN-、IL-2、IL-12 等细胞因子,Th2 细胞 主要分泌 IL-4、IL-5、IL-6、IL-9、IL-13 和 IL-15 等细胞因子,其中IL-4是最重要的特征性细胞因子 [3] 。 Th1细胞所分泌的IFN-能抑制IL-4介导IgE的合成, 抑制 Th 细胞分化为 Th2 细胞。Th2 所分泌的 IL-4 不 仅能诱导人B细胞合成IgE,还促进Th细胞分化为Th2 细胞。二者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相互调节,相互抑制, 使 Th1/Th2 处于平衡状态 [4] 。 郑美凤等 [5] 研究针灸对常 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 IL-4、IFN-的影响,发现针 灸治疗前后 IFN-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明显负相 关;IL-4 水平与患者症状、 体征呈明显正相关,且针灸 能够升高患者血清 IFN-水平,并且能够降低 IL-4 水 平,从而恢复 Th1/Th2 平衡。 王琳娜等 [6] 观察了壮医莲 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过敏性鼻炎,通过治疗前后 Th1 细胞亚群特征性细胞因子 INF-、 Th2 细胞亚群特征性 细胞因子 IL-4 水平,探讨该疗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 清 Th1/Th2 细胞平衡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疗法能够升 高IFN-含量,降低IL-4含量,纠正Th1/Th2比例失衡, 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秦良卿等 [3] 通过蜂巢结合针刺对 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该疗法能 够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 IL-4 水平,升高 IFN-水 平,恢复 Th1/Th2 平衡。 陈晴等 [7] 通过穴位埋线调节变 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 Th 细胞因子平衡状态的实验 研究发现,该疗法可以通过调节 AR 大鼠血清 sIgE、 IL-4、 IL-10 和 INF-水平,调节 Th1/Th2 水平,改善变 应性鼻炎症状。兰建华等 [8] 研究了针刺治疗过敏性鼻 炎后鼻腔 Th1 细胞因子 IL-2、IFN-的变化并与鼻腔 使用激素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针刺组和鼻腔使用激素 组患者治疗后鼻腔 IL-2、IFN-含量均升高,促进 Th1 细胞的增殖,抑制 Th2 细胞的增殖,且两者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表明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与鼻用激素相 当,但不良反应更小。 王益庆等 [9] 对于神阙灸联合穴位 敷贴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发现,该疗法与 口服西替利嗪糖浆相比,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0.05),且该疗法能够降低 IL-4 水平,升高 IFN-水平,控制变态反应性炎症。赵义造等 [10] 研究电 针对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清 IL-4 及血清 IFN-表达 的影响发现,电针可以下调过敏性鼻炎大鼠 IL-4 水平, 上调 IFN-水平,维持 Th1/Th2 动态平衡。

2 降低 IgE 水平

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IgE 是介导炎性细 胞脱颗粒引起鼻部症状的重要抗体,降低 IgE 水平是 治疗本病的有效机制之一 [11] 。大量研究表明针灸能够 有效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 IgE 水平。方美善等 [12] 对天灸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发现, 经天灸疗法治疗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 IgE 较治疗前下降,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朱秀平等 [13] 对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穴位敷贴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发现,该疗法可显著改善 患者症状积分,并降低血清 IgE 水平。 杨继国等 [14] 研究 发现敷灸可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 IgE 水平,且疗 效优于单纯中药组。李小平等 [15] 通过针灸治疗Ⅰ型变 态反应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 针灸治疗组与脱敏疗法组比较,针灸治疗组患者血清 IgE 水平下降更为明显,显效率高于脱敏组。谢怡琳 等 [16] 对温针灸冬夏并治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进行了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三伏三九组,非三伏三 九组及西药组,温针灸的两组隔日治疗 1 次,连续治 疗 15 次,一年治疗 30 次,西药组每日口服西替利嗪 (10 mg,每日 1 次),连续服用 30 d,一年为 1 个疗程, 总共 2 个疗程,于治疗前、 治疗 1 个疗程、 治疗 2 个疗 程进行症状体征评价及血清IgE检测,研究发现治疗2 个疗程后,三伏三九组疗效优于非三伏三九组,非三伏 三九组优于西药组(均 P <0.05),血清IgE下降程度优 于非三伏三九组及西药组。其他学者 [3,9,17-19] 也分别从 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证明针刺、艾灸、穴位敷 贴、 穴位埋线、 电针等疗法能够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 降低血清 IgE 水平。

3 减少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

3.1 减少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着密切 的关系,它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炎症的重要指标,在疾病 的发病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 。 有研究显示,过敏性鼻 炎患者中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就是鼻黏膜中有 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合成并分泌 了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过敏性鼻炎患者病理生理 学发病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针灸治疗过 敏性鼻炎可以通过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局部聚集来改 善鼻部症状。丁然然等 [22] 通过针刺列缺穴对过敏性鼻 炎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学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刺组行 为学总积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05),鼻黏膜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鼻黏膜充 血、水肿等情况明显好转。说明针刺列缺穴可加快修 复鼻黏膜上皮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 润而改善过敏症状。王芳 [23] 采用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 炎,比较治疗前后炎性黏膜纤毛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的 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较治疗前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数目明显减少( P <0.05)。 吴春晓等 [24] 研究了针刺 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 针刺能够减轻AR大鼠鼻黏膜水肿情况,降低AR大鼠鼻 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变应性炎症反应。 赵 昌谋等 [25] 利用大蒜素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大鼠, 研究发现大蒜素穴位注射可减少 AR 大鼠鼻腔分泌物, 降低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改善 AR 临床症状, 达到治疗目的。王益庆等 [9] 、向希雄等 [26] 的研究表明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轻炎性反应。耿国 燕 [27] “从肝论治,理气调神” 针刺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 研究发现,该针刺手法能减少鼻黏膜 EOS 浸润,与西药 疗法(布地奈德喷鼻)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刘素文 等 [28] 、闫建纯等 [29] 先后采用鹅蝥藿香粒天灸治疗过敏 性鼻炎小鼠,研究发现该疗法能够减轻 AR 小鼠鼻黏膜 炎性反应,减少 EOS 浸润。

3.2 减少鼻黏膜腺体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MCs)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是一类非特异 性免疫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器官,是变应性反 应的靶细胞,MCs 受到抗原攻击、 脱颗粒,MCs 通过释放 组胺、白三烯、缓激肽、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等炎性 介质,引起流涕、 鼻痒、 喷嚏和鼻塞等急性过敏反应 [30] 。 自从20世纪70年代,宋继美 [31] 提出肥大细胞与经络现 象相关性的设想之后,关于针灸对于肥大细胞作用的 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并逐渐深入。随着研究的深入, 肥大细胞在一些疾病发病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针灸 对疾病局部病灶部位肥大细胞的影响开始被关注,并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邰浩清等 [32] 的研究发现,针刺下关 穴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明显减少过敏性鼻炎大鼠鼻腔 黏膜腺体、 肥大细胞,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 由于 肥大细胞数目减少,功能减退,导致组胺、白三烯等活 性物质释放减少,引起血管通透性降低。 黏膜腺体分泌 减少,从而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秦良卿等 [3] 的研究 发现蜂巢结合针刺疗法可明显降低 AR 大鼠鼻黏膜中 肥大细胞数量,改善过敏体质。刘素文等 [28] 、闫建纯 等 [29] 研究发现鹅蝥藿香粒天灸能够抑制 MC 活化。 表明 穴位敷贴可通过抑制 AR 小鼠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等发挥抗过敏作用。 还可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减少炎症介质产 生。

4 调节鼻神经肽(P 物质)水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的 认识除了 IgE 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外,还有神经、 内分 泌及炎性反应等机制参与 [33]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神 经源性炎症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致病环节之一 [34-35] 。 在鼻黏膜有丰富的肽能神经末梢分布,按照功能不同, 神经肽主要分为 4 种,即感觉神经肽如 P 物质(SP)、 NKA(neurokinin A,NKA)、神经激肽 B(neurokinin B, NKB)、CGRP;拟副交感神经肽如血管活性肠肽(VIP); 拟交感神经肽如神经肽 Y(NPY);炎性神经肽如缓激 肽 [36] 。神经肽主要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其 生物作用。 P 物质(SP)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神经肽,1983 年发现鼻黏膜中存在SP及SP神经 [37] ,可通过多种途径 参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如 SP 能够与肥大细胞相 互作用引起鼻黏膜上皮通透性及分泌功能异常 [38-39] ; 能够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脱颗粒,增强炎性细 胞浸润,导致组织水肿、 血管扩张和腺体增生 [36] 。 目前, 也有相关研究证明针灸可以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 SP 水平,从而改善鼻部症状。Jung D 等 [40] 运用针刺和艾 灸对过敏性鼻炎小鼠作用效果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显著降低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 SP 含量,且针刺组、 艾灸组效果均优于使用西药(左西 替利嗪)组。王志福等 [41] 通过临床研究,提示针刺蝶腭 神经节可以减少鼻黏膜的分泌和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调整感觉神经功能,降低了感觉-副交感神经反射,同 时减少了 SP 的释放。 李月梅等 [42] 研究了电针对常年性 变应性鼻炎(PAR)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 P 物质的 影响,并与口服西替利嗪(10 mg/次,每日3次)作对照,研究表明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且电针蝶 腭神经节能够显著降低 PAR 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 P 物质水平( P <0.05),分析针灸治疗 PAR 可能是通过 对一部分鼻神经肽的调节进而稳定鼻自主神经,最终 控制鼻神经源炎,缓解鼻部症状。 耿国燕 [27] 采用调神针 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发现该针刺手法能够改 善症状,并降低血清 SP 水平。李昕蓉等 [43] 研究了面部 穴位迎香穴埋线对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鼻黏膜神经源 性炎症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面部穴位埋线可降低鼻黏 膜 SP 水平,改善由感觉神经肽参与的鼻黏膜的神经源 性炎症,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

5 小结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确切,目前 关于针灸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 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针灸对 于过敏性鼻炎,可以从多种途径发挥治疗效果。 除了本 文所提到的几点以外,一些新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比 如针灸对免疫调节因子骨桥蛋白(OPN)的影响。 既往研 究发现,骨桥蛋白能够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而树突状细胞是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对 Th1/Th2 分化 有重要影响,其功能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后 续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 因此,研究针灸对 骨桥蛋白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从免疫最初阶段体现针灸 对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 对 Th1、Th2 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对 IgE 的调节 等),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探讨针灸对于过敏性鼻炎的 作用机制。 “治病必求于本”,从根源上探讨针灸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针灸治疗该疾病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治疗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样本量较少,缺乏对照, 研究的可信度较低等。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统一治疗 方法,采取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将已得出结论的各 个单一因素有机整合起来,探索针灸治疗本病的网络 式作用机制等,进一步推动研究发展。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赵爽 顾沐恩 李申 李璟 吴焕淦 范群

上一篇:变应性鼻炎,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穴位埋线鼻腔冲洗

下一篇:鼻鼽,过敏性鼻炎,扶正祛邪专病专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